刘奕君
【摘要】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几乎是每个音乐生的必修课程。同时,钢琴也是各类学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工具。在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钢琴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本身就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因而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钢琴音乐教育现代音乐陶冶情操德育
高校钢琴教育的优势及发展现状
1.钢琴教育的优势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开展钢琴教育课程,教师首先需要把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区分开。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基本功的练习之外,正确的练琴方法、识谱方法以及演奏姿势等,都会影响钢琴学习的最终效果。对于非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更应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在弹奏过程中体会音乐的魅力,陶冶情操。因而,从总体上看,钢琴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相对于音乐教育中其他乐器学习来说,钢琴教育对于学生道德情操方面的培养更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需要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通过音乐艺术感染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过程。除此之外,钢琴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很多钢琴曲目中都蕴含着不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感悟曲目中的人生境界。
钢琴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技巧性的学习,但是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技巧只是服务于钢琴艺术的最基本表现,审美教育内涵的培养才是艺术教育真正所追寻的。
2.我国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
在高校钢琴课程中,除了钢琴专业的学生外,高水平的学生比较少,有过三年以上专业训练、具有熟练演奏技巧的学生更是十分罕见;而水平居中的学生也只是很少一部分,往往只是具备一些钢琴的基础,一般只能演奏一些简单的练习曲。
钢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熟练掌握钢琴演奏技能,完成即兴伴奏等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钢琴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有比较大的难度,学生很难在短期内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但是在一般学校中,往往课时安排较少,且大部分都是一名教师教一个班的学生,课程结束后,学生也很难再得到教师的指导。并且一些学校因受到教育经费的影响,琴房数量有限,不少学生难以得到充分练习。基本的钢琴技艺都难以得到充分训练,钢琴中的德育价值就更难发挥出来。
德育的重要内涵
从广义的层面来看,德育也就是道德教育,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从狭义的层面来看,德育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德行方面的培育课程。德,更多的是一种教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正直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中国的德育基本上包含了三方面内容,即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德育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内容。除了类似于思想政治课程之类的专业德育课程外,德育的开展往往是融合在学校整体教育过程中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因而在高校德育中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才能让德育与其他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从高校自身来说,需要明确德育的重要地位,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德育的宏观指导作用。明确因材施教的目的,针对学生发展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关的教育方针。只有明确了德育的重要作用,学校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巩固德育的阵地。
其次,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德育的效果并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到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很多复杂的因素。高校德育的直接面对对象是高校学生,开展德育的目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完善大学生自身品质,陶冶学生情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个性突出,要想做好德育工作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德育需要长期渗透,单单通过德育课程来实现德育也是不现实的,更需要把德育融入到其他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1.钢琴教育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
有哲学家说过,音乐对人们的心灵有净化作用,而对人的灵魂有塑造作用。钢琴教育作为现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除了对学生的钢琴技能培养外,钢琴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更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钢琴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以引发学生对世界产生正确的思考。把钢琴教育与德育融合在一起,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一名杰出的钢琴家不仅仅拥有娴熟的钢琴技巧,更多的是他对钢琴的热爱。教师在教授钢琴课程的过程中,往往会针对教学内容阐述一些有关钢琴历史和发展,以及曲目背后的故事。学生在练习曲目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些背景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融入音乐所创设的境界之中。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钢琴的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的教学,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个人思想道德情操素质的影响,教师的审美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在钢琴教学中,德育是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
钢琴的练习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缺乏耐心和兴趣是难以学好钢琴的。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斷的训练,也磨炼了自身的意志品格,只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才能演奏出完美的乐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拓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钢琴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首先,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需要进行转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德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钢琴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校钢琴教育并不是要培养出某项乐器的爱好者,而是要培养出拥有熟练演奏技巧的音乐人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培养钢琴演奏技巧外,更需要培养学生艰苦学习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成为音乐人才的理想,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个性和良好习惯与德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待钢琴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重视细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增加对他们的关心,让学生在温暖的氛围中提高钢琴技巧。面对一些处于瓶颈期的学生,教师要不断鼓励,增加学生信心。
除此之外,在当代高校钢琴教育课程中,教师还应当做到因材施教。高校音乐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专业各不相同,除了钢琴专业学生外,其他音乐生大部分钢琴基础较差。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当设置分层教学,把水平层次差不多的学生组织起来统一授课。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钢琴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音乐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有很多学生接受过钢琴训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钢琴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技艺的训练,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自身,都对于钢琴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学工作者发现,德育与钢琴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德育的发展对一个人的音乐素养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致力于把德育与钢琴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让学生在提高钢琴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范晓荣:《普通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以钢琴教育为例》,《音乐创作》2016年第11期。
[2]梅洁:《高校钢琴教育与学生音乐素养的思考》,《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3]路猛:《高校钢琴教育视角下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大众文艺》2017年第1期。
[4]周勇、周婉仪:《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艺术评鉴》2017年第2期。
[5]姜子威:《新形势下高校钢琴教学革新及应对策略》,《戏剧之家》2017年第4期。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