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若彤
摘 要:《黄帝内经》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所生,那么把人和万物都置身于天地之中,共同接受来自天地的影响。中医的理论来源于大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自然界有密切的联系。而中医的“取类比象”,正是通过这种密切关系推导出药物的功效并应用于人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希望将来能够找到更多的科学依据,让人们通过“取类比象”战胜更多的疑难杂症。
关键词:“取类比象”; 天人相应; 自然和谐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119
受父亲爱好中医的影响,我也逐渐对中医产生了兴趣,由于需要迎接高考,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了解中医。曾经读过《黄帝内经》,大部分内容看不懂,也记不住,只记住了其中的几个名词和只言片语,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谈一下中医在我眼中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一、人体和大自然是相互呼应、适应、顺应的
我记得《黄帝内经》除了有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气血等外,还有春、夏、秋、冬和疾病的叙述,有东、南、西、北和人体关系的论述,有天、地、日、月、星、辰的论述,有云、风、雨、雪的论述,有木、火、土、金、水的论述,等等。总之,都是一些能够看到的自然现象,虽然我不明白这些事物与人体的详细关系,也不明白这些事物具体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但我知道这些和人体有关,大自然发生了变化,人体能够作出适当的响应,也就是说人体和大自然是相互呼应、适应、顺应的。
比如,中医所讲的脉象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从脉象上就可以看出人体随着季节的转换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人体不但能够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且大自然中的种种自然现象有时候也会在人体出现。比如,人体内也有春夏秋冬,也有刮风下雨、烈日炎炎、寒风烈烈、洪水泛滥、干旱等自然现象。总之,大自然有什么,人体就有什么,并且人体是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中医的治疗方法好多来源于大自然
说到人体内出现的种种自然现象,想起父亲给我讲起他曾经诊治的一个病例:有个患者,牙龈肿痛,服消炎药、去火药十多天,症状没有好转。一日遇到我父亲,询问治疗方法。父亲看了一下患者的舌苔,询问最近饮水多不多?患者回答:喝水多,越喝水越痛!父亲当即告诉患者一个方法:油炸辣椒适量吃!一个月后,又遇到该患者,患者说:“你的方法真灵,当天吃油炸辣椒后,疼痛就好了七八成,第二天又吃了一次,完全好了,可是我不明白的是:同样是牙龈肿痛,为什么我让别人吃不但不管用,而且还越吃越重?”父亲告诉他,虽然看上去都是牙龈肿痛,但是病因不一样的,怎么会有效果?
后来父亲告诉我说,中医治病就是讲道理,道理讲清楚了,治疗的方法也就有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好多来源于大自然,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方法总是会有的!比如,我们秋天把玉米秸粉碎后沤制基肥,玉米秸粉碎后堆在一起,洒点水,过一天,粉碎的玉米秸内部的温度会升高,如果再洒点水,温度还会继续升高。父亲这时候抬起头来问我:如果想让温度降低怎么办?我回答说:把玉米秸散开,让太阳把水分晒干后温度自然就降下来了。父亲说:对!上次治疗的牙龈肿痛吃油炸辣椒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
牙龈肿痛是上火没错的!但是火有多种,一般情况下,上火后多喝水症状会减轻的。但是那个患者不但没有减轻,而且还加重,并且他的舌苔胖大,舌头两边有齿痕,由这两点就可以断定符合玉米秸洒水后温度升高的现象。辣椒有燥湿的作用,油炸辣椒就相当于把玉米秸散开,在太阳底下晒,水分晒没了,温度自然就不高了,牙龈肿痛自然就好了。
三、“取类比象”体现了中医自然和谐的药性医理
父亲还告诉我,中医理论有个特色就是“取类比象”,就好比上面的例子,仔细揣摩其中的思路,会对你将来了解和使用中医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的。
“取類比象”!“取类比象”!我在心中反复默念着,突然产生一个想法:《黄帝内经》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所生,那么把人和万物都置身于天地之中,共同接受来自天地的影响,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再接着推导下去的话,人体内和大自然一样,样样俱全,如果人体由于出现某些状况而产生疾病,是不是可以根据人体产生疾病的状况从大自然相应的环境中寻找相应的植物来弥补、纠正一下人体的偏颇呢?
不但有可能,而且非常有可能,这就是古人寻找治病药物的思路,有了这样的一个思路做理论指导,寻找药物的效率会大大提高。我想:神农很有可能就是遵循上述理论,然后再有选择地去尝试验证推导的药物功效是不是正确。
医学人命关天,不能靠想当然!好在前人已经为我们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理论推导并和古人对药物的功效认识做对比来验证一下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马齿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在夏天太阳的照射下,依然水灵舒展,显然能够抵抗烈日的照射,从而能够减少烈日、炎热对人体的伤害。查询马齿苋的主要功效:性寒,清热解毒。马齿苋在烈日下的表现也可以说是马齿苋的特性,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推导多种环境下植物的特性,我们选取药物的目的就是利用药物的特性来纠正人体的偏颇。
说起植物的特性,使我想起在课本上了解的一种植物——菟丝子。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我们知道大多数植物都是自生,自己给自己补充营养,而菟丝子靠吸取其他植物的营养来供给自己,也就是说菟丝子与其他植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寄生。根据中医的“取类比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人体寄生是什么呢?胎儿!菟丝子能够让胎儿更多地从母体获得营养,从而具有保胎、安胎的药效,胎儿的前身就是人体的精子和卵子,所以菟丝子也有补肾的功效。
综上所述,我对中医的认识是:中医的理论来源于大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与自然界有密切的联系,而中医的“取类比象”,正是通过这种密切关系推导出药物的功效并应用于人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希望将来能够找到更多的科学依据,让人们通过“取类比象”战胜更多的疑难杂症。
我知道,我对中医的认识非常的浅薄,但是中医的天人相应、“取类比象”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高考后有机会进入中医院校,我一定会用心研究古人的中医思维,发掘祖国医学的精华,使神奇的中医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彭祖海,文继娟,严国皇.取类比象学中药[J].医学信息,2011, 24(9):5834-5835.
[2] 黄景贤.简谈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法[J].国医论坛,1989(6):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