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7-12-08 11:23甄璠
甘肃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甄璠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97—01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获得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层次地布疑引探,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笔者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以“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夯实基础知识,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

要学生善于思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因为没有扎实的“双基”,提高思维能力便会成为空谈。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例题讲解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要培养学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对易错题型的分析,提高分析能力;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三、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创造学生乐于思维的条件。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例如,两步计算解答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觉困难的,主要困难在于找不准中间问题。因此,在学习一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此作准备:补条件、提问题,使学生们熟悉、感知并熟练掌握有联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知道三个量之间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样再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学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找准一个未知条件。即使碰到数量关系复杂的问题,也能够积极分析并进行思维。

二要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小学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思考:“一个数除以17商3余5,如果这个数除以16,应商几余几?”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像验算那样算出被除数,再除以16看商几余几。这样计算比较繁琐。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根据等分除推理出:平均分成17份,每份是3,余5。如果平均分成16份呢,无非就是少分了一份,直接把这一份的数放到余数里就行了。所以商还是3,余数是5+3=8。对这样的做法应该及时给予赞扬与肯定,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四、用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合适的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练习题,但是这些练习题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教师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练习题进行一些调整或补充。

首先,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掌握,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其次,设计的习题要多样化。通过做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讲过“乘法分配律”后,除了像课本中的练习题,给出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定律写出与它相等的式子以外,还可以给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判断哪个是错误的;或者列举一些隐形的式子,让学生通过变换形式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