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苗苗
“全域旅游”已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旅游行业目前还没有构建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训体系,与全域旅游关系度高的相关行业,对全域旅游人才培训更是关注较少,重视不够。本文试图以陕西高职旅游为例,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高职教育建设,以期找到对策和借鉴。
2017年8月3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陕西省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8月4日,陕西省政府召开了陕西省旅游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大会,并印发了《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由此,陕西旅游业进入了全面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的全新阶段。全域旅游的推动,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为人才支撑的重要一环,高职旅游管理类教育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站在国际的视野、国家的战略、全域的格局,思考旅游人才的位置和作用。
2016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高职院校564所,陕西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高职院校18所(其中12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1所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在校生1 759人,这个数字与质量,距离陕西省旅游发展的需要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由2010年的101家增加到288家。建立了4个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全省旅游商品年销售收入600多亿元,星级饭店由353家增加到382家,旅行社由614家增加到775家,旅游企业由1 600家增加到3 000余家,全省旅游产业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陕西省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旅游就业人数达到435万人,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20%。全域旅游的提出,更使旅游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行业目前还没有构建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训体系。行业外,即与全域旅游关系度高的相关行业,对全域旅游人才培训更是关注较少,重视不够。陕西高职旅游教育存在学校规模数量较少,招生规模小、专业设置单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低,一次就业率低,巩固率更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陕西高职旅游需要适应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保障体系,进行一场重大改革。
陕西高职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想在全域旅游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保持专业优势,首先要解决社会对行业认知度的问题。旅游行业是国际化和开放性最强的行业之一,与国际接轨紧密,讲求高精细服务标准,讲求高质量体验感受,对从业人员要求高。但在现实中,就业准入制度未能真正执行,旅游职业资格证书与劳动就业没能有效衔接,资格证没有含金量,造成旅游行业就业无门槛、薪酬水平低、社会美誉度和认可度不高,出现旅游行业长时间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招生少人问津,毕业生“有业不就”。
这就需要政府加强主导职能,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调动整合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搭建陕西旅游管理教育平台,激活社会办学力量,建立董事会等治理机构和决策机制,联合成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旅游教育集团。政府利用已设立的基地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人才应用或项目研究等方面加强探讨;双方协调沟通组织教师到优质企业参观、实践或挂职锻炼,提升基地教师的实践水平。
政府需要突出旅游行业人才开发、发展的重要性,实施分级分类培养人才的策略和整体提升计划,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工作投入,建立旅游人才标准化和考核晋升制度,建设现代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和多元培训平台,全面提高旅游人才素质、修养和工作能力。增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和稳定性,并把其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分级分类培养人才的策略和整体提升计划。
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实施条例,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补助、奖励或税收减免等更多的经济收益,从而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要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强教育创新、产教融合。
第一,做大做强原有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服务方向、酒店管理等传统专业)。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省市重點项目建设需求为导向,拓展休闲服务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茶艺与茶叶营销以及乡村旅游与服务等专业方向,完善旅游专业结构。
第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跨行业、复合型、专业度。高职旅游教育要围绕“互联网+”“旅游+”“职教+”“文化+”,在课程设置上提高专业度,让技术和技能更精准化。全域旅游让旅游的边界越越来模糊,但对旅游人才的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并不意味着专业度降低,而是对新技术、新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自驾领队,既要有导游服务知识,又要有车辆驾驶知识;旅游规划师,既要有专业的规划知识,又要懂得旅游市场需求等。在交叉、多元知识体系
中,寻找匹配的专业度,这种专业度是针对性的、量身定制的,因而,这对专业的要求更精细化、更精准化。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办学品质,明确办学定位,创建专业特色。
第三,学校利用师资、设备设施及信息等资源,围绕学历教育和深造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企业在岗人员培训组织相关技能鉴定考证及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贡献度,助推行业企业科技进步和创
新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无缝对接”,企业要认识到“事是人干出来的,没人一切无从谈起”。企业要与院校跨界整合资源、交融互补,以平台化优势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配合学校制定多种进度的实训项目,满足学生对知识和实践一体化的实训教学需求,按照知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共同培养学生。企业在共建共享中提升企业认知度与知名度,实现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全域旅游”已被定位为国家战略,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业转型升级,有望使“全域旅游”成为未来5~10年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红利。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全社会、全部门以及全游客的全新理念,为旅游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必将在政府的科学指导下、企业高度配合下投身其中,提供人才支撑,从而推动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