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闻之
青少年体质下滑:“ 宅男” 和“ 宅女” 成最大因素
文/ 闻之
随着国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青少年却在向“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书生发展呢?
近日,网上有消息称,来自东北某市中学生运动会的数据引发舆论关注,女子800米纪录40年未被打破,女子100米、男子110米栏纪录也分别保持了38年和36年。无独有偶,前不久的征兵体检中,湖北某市逾55%的年轻人身体不达标。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逾七成,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有关专家就此指出,健康是“1”,有了“1”,其他的“0”才有意义。能否健康生活,对个人来讲,关乎生命质量和家人幸福,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则关乎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当代青少年,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身体素质如此之差,对所面对的一切皆扛不住,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体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
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倒退几十年,踢毽子、推钢圈、跳房子、捉迷藏,等等,这些青少年喜爱的娱乐项目,既锻炼身体,还结交伙伴。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游戏变成“电子鸦片”,孩子们对体育锻炼“不感冒”,甚至敬而远之就不难理解了。
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过去即便不想锻炼,吃饭、上课、上厕所总得动一动吧?现在可好,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娱乐有网游、手机能听课、宿舍有卫生间,于是乎,“葛优躺”和“宅文化”成了时尚,对“深夜撸串喝大酒、学习娱乐不下床”习以为常。视力下降、体重超标、脂肪肝、血压高……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开了年轻人的“命门”。
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学校和老师“吃不了兜着走”,确实让人害怕。因此,一些“精明”的学校甚至连学生运动会都取消了,春游更不用想了,反正“无过便是功”。这样一来,还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追赶文化课,家长“放心”、学校“安心”,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于是,在锻炼身体的问题上,“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可孩子们的身体就在这不想、不愿、不敢中变差、变弱了。针对以上问题,相关专家人士建议,无论是家长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必须对其高度重视起来,应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让青少年喜欢体育、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在具体实施上:一方面要为学校减压,上级主管部门和家长对校方非失职渎职造成的学生体育锻炼伤害,应给予必要的宽容和理解;另一方面要为学校加压,对主科“挤占”体育课,不按规定组织运动会,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欠佳的学校,要严肃问责。此外,还需要让体育锻炼的标准硬起来、考核指标严起来,保证学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和设施。同时,丰富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让有意义的事有意思,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运动。
此外,积极营造青少年爱好体育锻炼的浓厚氛围也很重要。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吸引青少年;依法管理网吧、游戏软件等,限制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引导青少年。这样才能激发更多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青少年快乐起来,身体棒起来。
据《解放军报》8月30日报道说,近几周在湖北某市参加征兵体检的1233名青年当中,有超过55%的人都没有通过体检,主要原因是视力和体重没有达到标准。报道称,相比于横跨湖北省中南大部分地区的整个江汉平原来说,该市的征兵体检情况还算是乐观的,去年江汉平原的征兵体检合格率为25.6%,低于2011年的30.8%。一家医院的主任说,他参与了20多年的征兵体检,在他的印象中,近些年来应征入伍的青年们身体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
在征兵体检中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许多年轻人的饮食不健康,出现了超重的问题。而根据《柳叶刀》医学杂志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国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超重人口最多的国家。报道称,在中国,约有4300万男性和4600万女性被视为超重——即在中国14亿人口中,10.8%的男性和14.9%的女性体重超标。据报道称,还有很多人虽然具有很高的参军热情,但是状态不佳。有一位年轻人曾两次参加体检,但均没有通过,原因是他的谷丙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是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一种酶,在新陈代谢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他一些应征入伍青年虽然顺利通过体检,但到了部队之后,他们身体的“隐性”问题逐渐在严格的训练中暴露出来,最后被依规退回。
报道援引某军分区司令员高金栋的话说:“尽管当前适龄青年整体体质情况不太乐观,但挑选兵员的底线不能破。”湖北某市的人武部政委刘德明说:“在过去两年里,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递交了参军申请,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无法通过体检。对照征兵体检标准,有些身体问题可以通过医学治疗恢复,有的却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像电子游戏、自慰过度等问题,这类问题太过普遍。”
报道还称,2016年,江汉平原地区有约50名应征青年因隐性疾病相继被退回。2015年,这一数据为40人。这一问题十分严重,因此今年该地区开始进行“役前训练”,有35名预定新兵因在训练中发现身体问题而被淘汰。还有18名应征入伍青年因适应不了部队生活而主动申请放弃入伍。某军分区政委卢守雄说:“退兵是困扰我们多年的一大难题,役前训练,既是对应征青年本人负责,更是对部队长远建设负责,我们要切实为长城挑选好每一块砖。”
军方表示,内地中部地区越来越多有希望参军的年轻人因为没有通过体检而无法实现从军梦,这引发了人们对全民体质水平的担忧。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未来战场不需要弱不禁风的“小鲜肉”,而需要敢打必胜、体魄强健的铮铮硬汉,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履行使命、保家卫国!
9月份,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大一新生军训活动。这本是新生为适应校园生活而开展的集体观念和身体素质调整活动,但不少学生军训期间出现了身体不适,或晕倒被抬出队列急救,或在场边休息调整,等等,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开学典礼中。在长沙某高校今年的开学典礼上,仅过了40分钟就有多位学生出现身体不适须离场休息。事实上,如今不管是开学典礼,还是新生军训,由校医和老师组成的现场救护小组几乎已成为了标配。回顾10多年前,那时的高校最多也就是校医室加强值班管理而已。
2016年11月,重庆某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名大一男生在体育课期间突发晕倒,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自己亲眼目睹,男生是在体测时突然晕倒,学校和医院很努力地抢救,可惜为时已晚。类似的大学生长跑猝死事件,每年都在发生:2012年上海一名大三学生,在测试1000米时突然晕倒,急救无效后死亡;2013年湖北一大二学生,在进行1600米测试时,突然晕厥甚至呼吸暂停险些猝死,最后通过抢救挽回了生命;2014年,一名宁波的大二学生在长跑测试中,突然猝死;2015年10月24日,南京一名大三男生在体育测试1000米时,猝然倒地昏迷,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15年12月7日,武昌某学院大一男生小勇(化名)参加体能测试千米跑,快到终点时突然倒地,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等等案例,皆在向缺乏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发出健康预警。
随着国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青少年却在向“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书生发展呢?好日子难道就只能养出弱孩子?事实上,在众多报道和研究中,有关专家普遍认为近年来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片面看中学习成绩,追求升学结果,轻视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导致青少年课业繁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学校、城市的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都很难为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设施和时间。而且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责任存在认知缺失与矛盾。
具体表现为,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和不影响文化学习,不与家长发生冲突,或因沟通成本高而选择基于“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三无七不”温柔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但这并不完全是学校的问题,还有家长观念上的偏差所导致。比如,近年来,关于学生在学校因体育活动受伤,家长直接控告学校要求赔偿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有学校在管理和硬件设施管理不足的责任,但也有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和滥用法规的问题。当然,社交媒体中的虚假和片面信息的泛滥,社会舆论和网络暴力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是难辞其咎的。
除此之外,伴随着90后和00后青少年成长而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也在改变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在空闲时间,青少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手机上网打游戏、听歌追星看电影,“宅”成为了时尚,别说是让他们出去运动,就连吃饭都要腾出手来玩手机。这说明什么?说明青少年在急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在海量且不经过筛选的信息轰炸中,很难保持有效的甄别能力。兴趣培养,社交主题,几乎都围绕着网络展开,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很难建立正确的身体素质管理和健康生活观念。
事实上,国家教育和体育运动主管部门近年来先后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等。但如何利用好这些条文,让它们落到实处。建议相关部门、学校和家长都应深入思考。特别是学校和家长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育观念中,更不应存在短视和拔苗助长的心态,要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兴趣方向,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模式。同时,还要积极改变“重学业轻体育”的观念,要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入手。社会舆论不能“唯成绩论成败”,企业用人不能“唯学历论人才”,学校教育不能“唯分数论成绩”,要真正地与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接轨起来,用更全面的考量方法推动整个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认知,进而提高包括学生身体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
(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