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练

2017-12-07 08:13童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体育

童舟

[摘 要]“问题导学”是指以问题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信息交互,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引导学练;问题导学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69-01

在以问题为载体的引导学习中,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的有机统一,转变了传统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体育课程指导中,由于体育教学本身的特殊性,所以课堂指导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下面,我对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说明。

一、问题导学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展开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中,教师可先通过提问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本节课先产生一定的兴趣。如体育课的第一节课,一般是学站排和集合,之后教师才会陆续指导学生走队形和学广播体操,所以在展开走队形训练的教学时,教师就可设计以下教学内容。

(教师先模仿军人走步的样子,然后让几位学生学着走,几位学生滑稽的动作引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

师:大家说他们走的步子怎么样?

生:走的不够整齐,几个人都东倒西歪。

师:那么在进行站排和集合的过程中如何保持队伍的整齐?

生:在走队形的过程中要保持一致。

师:具体如何走队形呢?

生:以统一的方向、统一的步伐一起走。

师:回答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走队形。

这种通过模仿,以演示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的印象,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站列队形理解更加透彻,还能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这种设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领悟教学的目的和重点,使学生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去学习。

二、问题导学切中授课要点,驱动练习

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性不太明显,很多课程内容都是对动作的训练,而这些动作之间又往往具备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教师应采用问题导学,对授课重点针对指出,在明确了要点的前提下,学生训练的有效性也得以进一步增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跳羊”游戏)

师:大家从游戏中有没有领会到什么动作要领?

生:在按住一个人的背时,是用手臂的力量支撑身体弹起来,然后向前。

师:那么在起跳的过程中,是双脚起跳还是单脚起跳要跳得更远些?

生:单脚起跳,因为单脚起跳手臂所承受的力要小一些。

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单脚起跳。

通过这种问题教学,教师先进行系列游戏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灵巧性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不怕困难的精神。此外,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发挥学生的模仿想象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增强学生参与群体活动的乐趣。在明确了课堂学习重点后,教师进行课程锻炼就简单了许多。

三、问题导学的语言简单明了,精讲多练

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指导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阐述要尽量简单,如在学习前后翻滚的动作中,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对该动作的作用探究,然后从武术训练的角度向学生解释。例如,针对训练学生《滚动和翻滚》这一章节的体育教学概念就可以有以下教学设计。

师:翻滚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基本动作要领,有谁知道学习翻滚能够帮助我们什么?

生:在武术表演中,翻滚可以用来避开敌人的攻击。

师:很好,除此之外翻滚也能够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

生:为什么呢?

师:因为在翻滚的时候人的重心变低,为了保证身体的运动在控制范围内,就需要收紧全身展开运动。下面,我们就先从最基础的压腿、踢腿、前滚翻成蹲撑展开训练。

经过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意义探究后,学生意识到了学习该内容的要点。通过问题导学,有助于开展分层教学,降低体育学习的难度,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问题导学的体育课程指导中,教师通过明确各项教学要点,让学生能够清楚动作掌握的基本要领,且包括该动作的作用以及意义,相对于只是练习来讲,这种训练方式收到的效果較好,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教师针对体育课程指导还需要继续深入探析,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责编 容 耘)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小学体育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