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诗颖
儿时,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孩儿在山里面玩儿的时候喊了一句:“喂!喂!”大山在对面回应她: “喂!喂!”小孩儿觉得实在有趣,于是接着喊:“喂,你是谁?”大山也同样回应她:“喂,你是谁?”小孩儿生气了,毫不客气地对大山喊:“你怎么连别人的问题都不会回答?大笨蛋!”大山也开始骂小孩儿:“大笨蛋!”小孩儿喊累了,也被气哭了,他一脸委屈地跑回家,把刚才的经历告诉妈妈。妈妈笑了,摸着小孩儿的头,给出了建议:“傻孩子,你去向大山说‘你好,你很聪明,大山的回答会让你开心的。”小孩儿又回到了之前的地方,这次他对着大山甜甜脆脆地喊了一句:“你好!”大山在对面也无比悦耳地回应:“你好!”
从前听故事时,我只是觉得故事里的小孩儿真笨,连回声都不懂。前几天我亲历的一件小事却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生活中不懂“回声”的又何止小孩儿呢?
这天早上,我等的128路公交車与往常一样准时开来。早高峰中,赶着上班、上学的人填满了车厢内的每一个座位。车厢内虽然人不少但却格外安静,很多人都在补觉。我扫视了一眼,见实在没有空位,就迅速向车厢后头走去——经验告诉我,再过几站人可能会更多,那时车厢前面就会很挤。
突然,一阵响亮到接近刺耳的声音响起,或许这声音也打搅了车上很多人的清梦吧!我循声望去,一位头发灰白的奶奶和一个健壮的中年男子上了车,男子对奶奶十分照顾,那应该是她的儿子或侄子吧。奶奶说话的语气也透露着她豪爽甚至有些泼辣的性格,男子则在一旁点头或附和,他们聊天的声音在安静的车厢内显得格外响亮。我索性戴上耳机听音乐。
当我再次转过头来时,奶奶和男子已经成功吸引了全车人的注意力。奶奶变得异常激动,她旁边的男子则一脸气愤,车上原本慵懒沉闷的气氛似乎被点燃,充满了火药味。我不禁好奇,仔细一听,原来是此前奶奶带她的母亲坐公交车去拜访亲戚,当时车上人也很多,没有空位也没人让座。奶奶就让自己年迈的母亲坐在公交车后面的地面上,期间不小心蹭到一位年轻女孩儿,那女孩儿立刻露出鄙夷的神色,同时往椅子的另一侧挪了挪。奶奶自认为是泼辣人,没受过这种闲气,又觉得自己的母亲受到了欺负,因此责备了女孩儿,那女孩儿也毫不示弱,于是唇枪舌剑之间,“硝烟”弥漫了整个车厢。
虽然此一时彼一时,但这位奶奶的气愤、怒骂却不减当时,男子也不停地点头附和。
这时,车上来了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妈妈,她显然抱得有几分吃力。车子启动时,她左右摇晃着往车后门走去,过程中碰到了好几个人。我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个男子脸上颇有些不快,但年轻妈妈不恼不怒,忙不停地说:“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这一声声道歉仿佛有魔力般,被碰的男子脸色变得温和起来,他随即扯着嗓子大喊道:“年轻朋友给抱孩子的让个座吧!”很快,几位乘客示意年轻妈妈过去。年轻妈妈在就近的位子坐下了,并连声道谢。这时,我听到那位奶奶大声同她身旁的男子说:“你看,这样年轻漂亮的就有人让座。”
那一刻,我开始明白:奶奶当日所受到的“待遇”或许与她过分泼辣、出言不逊不无关系;年轻妈妈今日受到的礼遇或许正源出于她一声声的道歉,源出于她自身的感恩之心。
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人接物正如山谷回声,总是相互的。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我们,或许我们首先应该那样对别人。
指导老师:谢芳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