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群,黄静玉,沈蓉蓉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标准化病人在血液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吴慧群,黄静玉,沈蓉蓉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标准化病人;血液科;满意度;教学
目前国内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护患冲突频发,护患纠纷形式多样化,医患双方出现信任危机[1]。较难找到合适的患者配合整组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这使得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地开展遇到各种困难。为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增加临床实习学生的实践机会[2]。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s,SP)[3-4]是指经过训练的,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的人,可用于临床技能的教学、评估以及职业态度培养等,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的功能,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及考核模式。现代社会对护士的要求,已不局限于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更多的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就要求护士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与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本研究将临床老师扮演的标准化病人运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探讨其对培养护理实习生护理操作、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满意度的效果。
1.1 对象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临床护理专科实习的护生共53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7人;均为同一学校的护理专科学生。根据学校学号单双数进行分组,单数学号设为对照组,共27人;双数学号设为观察组,共26人。两组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年龄和入血液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 方法
1.2.1 血液科护理实习共分8批,每批6~7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由一名指定的带教老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每批实习生入科后进行入科介绍和血液科相关专业理论和实践考试,并布置教学任务。对照组实习生按照传统方式以老师讲解或者观看录像为主,并实行临床“一对一”的师徒式传统教学方法。
1.2.2 观察组 实习生在入科时就接受标准化病人教学,具体内容:①标准化病人由血液科经过培训的护士扮演,符合具备护理知识、医学及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的条件[5],主要模拟案例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贫血、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②带教老师进行模拟血液科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按照学校临床教学大纲要求,确定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为教材,再根据血液科教学实际编写剧本,并模拟演习相关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情绪反应,如: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例,表现出高热等症状及体征,并表现出忧心忡忡等负性情绪,供实习生进行病情评估、物理降温等技能操作训练,③由老师扮演标准化病人,完成临床技能的教学、评估以及职业态度的培养。
1.3 评价指标 两组护生的出科考核由同一名临床带教老师完成,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评价、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价、完成护理文件书写、理论及操作考核。①血液科专业理论考核:理论以血液科实习所学的专科知识和护理基础知识为主,以试卷形式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②技能考核:以各项操作分解步骤的所得分值和为准,满分100分。如物理降温技术操作、PICC穿刺后维护技术操作以及护理评估等血液科专业技能操作。③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按照医院文件质量标准进行评分。④教学内容满意度:护理实习生对老师的教育内容满意度评价,每项考核方法均有考核点及评分标准,每项都用“很好、好、一般、差”等四个等级进行评估。⑤带教老师满意度: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满意情况采用“带教老师评分表”,由每一项具体分值来体现,每项都用“很好、好、一般、差”等四个等级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考核成绩、完成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教学内容满意度评价、带教老师满意度评价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生出科时护理文件书写、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出科护理文件书写、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护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评价、带教老师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教学内容满意度和带教老师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n)
3.1 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能提升护生综合技能 标准化病人的实践[6]能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与标准化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把以往教师授予的临床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开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有效沟通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便更快地融入临床。本研究通过创设血液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的各种临床病情变化情境,开发护生临床思维,拓展思路。当标准化病人出现高热等各种症状时,护生能够根据患者出现的情况,正确选择血液科患者的物理降温方法并进行降温护理技术操作,使教学方法更接近临床,增强了护生临床训练的真实感受,提升了护生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评估能力[7]。
3.2 临床带教老师扮演的标准化病人具有专业性和规范性 血液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8],承受着巨大的躯体痛苦及经济负担,不仅影响患者本人的正常生活,也给家庭带来了负担,并造成患者在社会及家庭中角色的转换,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带教老师扮演的标准化病人因其医学背景不仅可以依据疾病要求去应对与表现症状和体征,不会过分夸大陈述“自己的症状”,并能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模仿血液科患者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亦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训练进展反馈学生的评估手法,在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后给予学生更为全面的改进意见,无形中提高了护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反复训练,培养了护生的沟通技巧。
3.3 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能提升护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 在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无味,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改变了以往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的缺点,通过标准化病人表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锻炼护生分析、沟通、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设置意外场景,考查护生面对患者出现意外情景时的应对与沟通协调能力,营造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护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提升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9]。
3.4 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能提升护生对教师满意度 由临床带教老师扮演标准化病人作为考核的参与者与评价者,可对护生的考评做出合理的评判。考试成绩是为了评价临床护生的应变能力,传统的护理考核是面对不同患者进行,因此考核成绩的评估受指导老师和患者的主观判断影响。采用标准化病人能使每位考生面对同样的患者和问题,减少了被评价者间的差异,提升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提高了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3.5 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能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学生通过与标准化病人亲密接触,不但提升了临床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构建,亦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10]。护生通过对标准化病人病情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达到护生切身探索“问题”的目的。由带教老师扮演的标准化病人运用启发式的方法诱导“问题”方向,把“为什么、如何、怎么样”等问题分类应用于临床教学中,为护生提供有实际意义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护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有效锻炼护生的护患沟通、采集病史等实践能力[11],培养了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有计划地将血液科知识体系细化为各个小步骤,根据每个护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以不同的进度进行临床带教,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以其在医学护理专业教育、评估和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临床教学改革的热点[12]。将标准化病人纳入临床护理教学中,克服了以往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病例的问题,即可根据需要使用,反复与标准化病人进行沟通练习,提高了测验的有效性,从而培养护生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尽早把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标准化病人仅有主观模仿而没有实际的客观体征,且表演的也只是一些典型的患者,病种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完善。
[1]张文娟,郝艳华,吴群红,等.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27(4):44-46.
[2]吴迪,田霖林,张孝丽,等.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4,35(14):2135-2136.
[3]周佳.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5):95-97.
[4]蒋蕊兰,周伟珍.标准化患者在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A):1670-1671.
[5]王晓君,王小娟,马琼.系统综述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74-75.
[6]朱艳丽,崔颖,杜井峰,等.标准化病人和案例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病案,2014,15(2):64-65.
[7]吉芳,闰睿,刘亚华,等.标准化病人在临床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5,45(9):1387-1389.
[8]赵静,谢会丽,谢程雯.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的安全防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84):116.
[9]罗黎力,屈艺,唐军,等.标准化病人教学在提高临床技能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30-31.
[10]黎思怡,黄晓超,梁继娟,等.标准化病人在本科《内科学》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33-134.
[11]张婧,吴爵,林瑶.标准化病人在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A02):1213-1213.
[12]周峰,金国华.浅谈“微格教学”在标准化病人培训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858-860.
R47
B
1009-8399(2017)06-0084-03
2016-11-17
吴慧群(1969—),女 ,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沈蓉蓉(1964—),女,主任护师 ,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教育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2391)。
(本文编辑:龚礼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