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道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的研究

2017-12-07 22:31储亚婷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先发制人城市道路车道

储亚婷

(江苏联合职业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江苏 苏州 215124)

行业综述

基于城市道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的研究

储亚婷

(江苏联合职业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江苏 苏州 215124)

文章从驾驶员的心理层面着手,结合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对驾驶员的换道意图进行研究。此外,对换道行为进行分类:强制换道、先发制人换道和自由换道,为后期进一步建立换道行为模型、制定换道预警策略,降低换道事故发生率做准备。

城市道路;换道意图;换道行为

CLC NO.: U471.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01-56-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与其配套的城市道路网络也日益庞大。而当汽车行驶在城市道路上时,出于各种各样的缘故,会发生多次换道行为。若换道时机不对,则很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据研究表明,在所发生的换道事故中,由于驾驶员主观原因而导致的约占 75%[1]。那么驾驶员的换道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将结合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层面对换道行为的产生源头进行研究。

意识决定行为,换道行为的产生受换道意图影响。驾驶员换道意图的产生[2],一般包括:

(1)保持正确的路线行驶,且行驶在正确的车道内。驾驶员驾驶汽车是为了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又按照正确的路线行驶的情况下,行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换道意图。如,当前行驶在直行道内,而目的地为下个十字路口右拐,那么,驾驶员在达到下个十字路口之前,至少会实现一次换道行为。

(2)获得速度优势,即维持驾驶员的期望速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前方车辆正在减速,或预估当前车道前方可能堵塞等情况,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时自身车辆减速,驾驶员会产生换道意图。

本文中,未考虑与道路条件相关的情况。如,为了行驶到更平坦广阔的路面,驾驶员会产生换道意图。

根据驾驶员的换道意图,一般将换道行为分成三类:强制性换道、先发制人换道和自由换道。

1、强制性换道

强制性换道是指驾驶员不得不采取的换道行为,在此情况下,驾驶员期望换到的车道称为目标车道。强制性换道有如下几种情况:

(1)驶出当前车道或错过原先路线而被迫绕道;

(2)发现当前车道前方禁止通行或行驶到合并区域;

(3)驾驶员计划在下个十字路口转弯,那么其必须换到允许其转弯的车道;

(4)驾驶员期望直行而避免向右或向左转向时,此时发生的换道即为强制换道。

2、先发制人换道

先发制人换道是指为了最终的驾驶行为而提前换到合适的车道内,此时,换入的车道称为先发制人车道。这种情形下,司机既不像强制换道中换道的愿望那么强烈,又没有获得期望速度的迫切需要。

在先发制人换道中,换道的基本目的是提前行驶到正确的车道。据美国一份研究报告显示,994个换道的样本中,其中有461个样本被列为先发制人换道[3]。

研究这些样本发现,先发制人换道有以下几类:

(1)驾驶员换道后,仍然以与之前相近的速度行驶,并直接驶入下个十字路口,此类情况占34.1%。对此可理解为:该驾驶员对路况较熟悉,他采取提前换道很可能是,担心下游十字路口的期望车道发生堵塞,换道比较困难,而此时换到期望车道(即上述先发制人车道),则可为在下游的十字路口拐弯做准备。

(2)车辆从低密度车道行驶到高密度车道,且相邻车道有足够的换道空间。此时,换道并未给驾驶员带来任何速度优势,甚至还会带来堵塞的风险。这种情况仅占先发制人换道的7.3%。

(3)车辆从高密度车道换到低密度车道,而当前车道上驾驶条件相似的车辆,甚至更小驾驶空间的车辆都未执行换道操作;此外,换道后,驾驶员并未加速或超车。这种类型占先发制人换道样本的12.2%。

(4)换道后,仍然落后于原来车道的前车或目标车道的前车。该种情况下,速度优势接近于0。该类型占先发制人样本的24.4%。

决定强制换道和先发制人换道关键因素在于:驾驶员对目标车道的期望。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强制换道是避免在下个十字路口错过正确路线而进行的操作,而先发制人换道是出于拐弯或避免可能发生堵塞的需求,以及为了在下游的某个十字路口进入正确的车道而进行的操作。

3、自由换道

自由换道是指超越慢车的行为。自由换道的动机很明确,即达到期望的速度。研究指出,换道完成后的2至5s,自由换道的车辆会逐渐达到一个稳定的速度,即期望速度。

当以下两个条件均满足时,驾驶员一般会趋向于自由换道:

(1)驾驶员感觉前车速度低于其期望速度;

(2)驾驶员感觉通过换道,可加速。例如,前车抛锚或正从停车场离开。此时,驾驶员会产生自由换道的想法。

通过以上换道的分类可知,强制换道取决于驾驶员的路线规划;先发制人换道在于驾驶员为了按计划路线行驶而换到目标车道。这两者均不是出于速度需求。而自由换道则是出于获得期望速度的目的。以上从换道意图上对换道行为进行分类,便于以后建立换道模型作准备。

[1] 金立生. 高速公路汽车辅助安全换道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39(3)”: 582-586.

[2] 侯海晶. 高速公路驾驶人换道意图识别方法研究 [D]. 吉林大学.2013.

[3] Heng Wei, Eric Meyer. Characterizing and modeling observed lanechanging behavior[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710, 2013, 00(1651):104-113.

The research based on lane-changing intention of urban street Suzhou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Chu Yating
( Jiangsu joint construction traffic vocational college suzhou branch, Jiangsu Suzhou 215124 )

A This text mainly studies lane-changing intention from the driver's psychological aspect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rban street. In addition , the lane changing behavio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mandatory lane changing, pre-emptive lane changing and freedom lane changing. 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d to set up lane-changing behavior model, set the warning strategy of lane changing, and reduce the preparation in road accidents later.

Electric vehicle; intelligent vehicl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U471.3

A

A1671-7988(2017)01-56-02

10.16638/j.cnki.1671-7988.2017.01.021

储亚婷(1990--),女,车辆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就职于江苏联合职业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主要研究领域汽车智能交通。

猜你喜欢
先发制人城市道路车道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施工中几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基于OpenCV的直道车道线识别技术研究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不确定性中如何赢得变革之战—读《先发制人》
基于单片机的潮汐车道设计与实现
斑马线前该如何礼让
论发球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