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
1079年,在徐州的苏东坡写了一首诗《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记录他与几个朋友的一次小聚。“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事后他写小文回忆起这次夜游,“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几位客人是,王子立、王子敏以及蜀人张师厚。当时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而回忆时,张师厚久已死,王子立复为古人,自己面临再次被贬,对月独饮。
古人若在月光下夜行,多喜穿白衣,因白衣能反射光线。吹洞箫饮酒杏花下,这一句总令人难忘。寥寥数语,注定要变幻消失的美态与欢欣。洒脱如东坡,金刚般的心境,由颠沛流离多情哀伤之中超越而来。
“洞箫声断月明中,唯忧月落酒杯空。”良辰美景,终要落空。即使感伤,却不哀慮。
人与人之间,穿透对方坚硬壳膜复杂血肉,感受到细微和真实情思的一刻,就是当下的相知。所以,被喜爱的文字,所需具备的,首要是真诚,其次是超越性。不为概念、成见、见解、 形式、虚荣、野心而发酵,不膨胀,不浑浊,不黏着,不低微。清和沉着。他的情思,近得触手可及,却又远得只在天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