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6 15:09翟新力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高中语文应用

翟新力

【摘 要】本文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留白艺术”,即课前预习时“留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关键处“留白”,引发语文思辨;故事情节处“留白”,引导文本想象;文本意境处“留白”,触摸文本情感,进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 留白艺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112-02

“留白”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绘画艺术,主要作用是通过适当的“留白”,营造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从而将绘画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更好地体现出来。在组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留白艺术”,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课前预习时“留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知识的学习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留白”,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逐步深入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时,笔者根据作品中提到的毛泽东、鲁迅等著名历史人物,展开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因为学生在这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这些人物,并对他们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笔者没有再展开更为详细的介绍,而是引导学生自行回顾相关知识);其次,总结学生提出的观点。这种适当“留白”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极大节省了课堂时间,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在学生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之前,就已经通过生活实践以及前期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并且建构起了相应的知识体系。鉴于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选择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体系加以完善。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在课文预习阶段,教师就要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采取“留白”方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习引导。

二、问题关键处“留白”,引发语文思辨

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狀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问题设计不合理,或太难,或太简单,或过多,或缺乏实际价值。不合理的课堂讨论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劝学》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朗读了课文,借助抑扬顿挫、急缓轻重的朗读方式,将语文味充分体现出来。然后笔者再针对文本内容,展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该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自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领悟整篇文章内容并且背诵全文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课堂讨论环节,问题如下:“六年的小学学习、三年的初中学习,再到如今的高中学习,可以称得上十年寒窗。同学们,你们在这么多年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思考过学习是为了什么?通过学习,又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开放性、适当“留白”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发散思维、畅所欲言,逐步走进了语文世界。

这样的教学使课堂变成了名人的讲坛,多种思维的碰撞建构了一座文学的殿堂,在这场思想的盛宴上,在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思想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故事情节处“留白”,引导文本想象

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就文本内容展开深入思考。

例如,沈从文的《边城》主要是围绕湘西人们的日常生活展开叙述,小说中勾勒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将南方小镇的宁静、人民生活的美好及人性的淳朴善良等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数十年一日,祖父撑船帮人们渡河,却从没想过向谁收取一丁点的回报,而翠翠与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让人心生感概。”教师在讲解完课文节选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天保的意外去世是否跟情感失意有关?傩送对于天保的死是否心生愧疚?傩送远走他乡,是否是造成祖父离世的直接原因?翠翠最终的结局如何?”小说的作者并没有在故事结尾给出明确的结局,而是采取了“留白艺术”,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傩送到底会不会再回来?傩送和翠翠之间会不会有结果?文中这样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样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对此畅所欲言,有人认为:傩送可能不会再回来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面对翠翠和父母。有学生则认为:傩送会回来的,因为他总有一天会意识到,翠翠是爱他的,他应该跟翠翠生活在一起。还有学生认为,翠翠等了傩送很多年,最终心灰意冷,选择嫁给别人。

在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同时(下转第114页)(上接第112页)也感受到了“留白艺术”的美妙之处。在完成课文教学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

四、文本意境处“留白”,触摸文本情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文章诗词都运用“留白艺术”来体现内容的含蓄之美,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有些以“愁绪”为主题的诗句,虽然通篇没有提到“愁”字,但读来却愁绪万千,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天净沙·秋思》这篇写“愁绪”的代表作,作者就是借助很多意象,将自己心中的愁绪表达了出来,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让人读后仿佛身临一幅缺乏生机的画面中,“枯藤、老树及乌鸦在黄昏哀鸣营造的悲凉气氛,古老道路上西风卷起的阵阵黄沙,作者手牵瘦马,孤身一人行走在古老的道路上,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通过适当的画面“留白”,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再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所蕴含的愁绪也是借助“留白艺术”来体现的。《声声慢》中营造了一种忧愁的画面,让人读后仿佛看到一名身材消瘦的小女子倚靠窗边,面对窗外盛开的菊花,却满脸忧愁;在不是那么冷的天气,她却倍感寒意,酒水入肠都无法暖心窝……这种无法排解的愁绪,遇到下雨的黄昏,滴答滴答,更是让人愁绪不断,心如刀绞,几句简短的话却体现出了作者无比煎熬的内心。教师通过对诗词中“留白艺术”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刻感悟诗词中的画面,进而把握诗词意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寻诗词中的“留白艺术”,感悟诗人、词人通过“留白”所描述的画面,感悟他们融入诗词中的丰富情感。例如,《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诗也运用了“留白艺术”。在之前,白居易耗费大量笔墨对琵琶女的琴声进行描写,营造了一幅时而婉转悠长时而气势磅礴的画面,但当读者兴趣高涨时,却忽然停了下来。这种“留白艺术”让读者意犹未尽,仿佛有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在面前:一群人沉醉在美妙的琵琶声中,当乐曲达到高潮时,却戛然而止,所有人都陷入沉思,这种体验可真是震撼心灵。

可见,白居易笔下“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艺术”,给学生带来了多么奇妙的体验。通过对“留白艺术”的品味,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中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含蓄。很多文章诗词中,都运用“留白艺术”来体现内容的含蓄之美,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留白艺术”,能够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引发自主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语句,感悟文章情感,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和清.引导高中生语文探究学习三策略[J].广西教育,2016(11)

[2]刘郑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J].语文天地,2016(11)

(责编 郝 勋)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高中语文应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留白艺术
浅析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