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芳+张人和
导读: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对话教学的比重在持續增加,师生在营造更有效的对话课堂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从目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效果和发展现状来看,真正有生命力和教学效果显著的对话课堂并没有广泛地构建起来。本文在具体分析国内现行英语教材案例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设计和构建有效的对话话题,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话题的类型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有多种版本,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笔者在对几个教材版本进行对此分析后认为,当前小学英语教材的对话话题类型具有一致性和趋向性。
1.探究性话题
英语对话是探究性学习开展的一种重要载体,我们要从这一角度审视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话题设计。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探究性话题是主要的话题类型之一,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正受到更多的重视。在探究性课堂构建下,对话教学的探究性和启发性教育价值也被进一步挖掘。教师在进行英语对话教学时,在话题的选择和设计中往往会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积极创造探究性的对话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主动理解、运用和创造对话中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2.引导性话题
对话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具体来说,教师在预设的教学情境下,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具体实际,有伸缩性地对教学效果加以调整。对话教学的话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话的引导性。对话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在于从各层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My Family中,这一单元对话教学的预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Whos that man?Hes my father.的句型。通过听录音和理解对话内容,与同学进行对话练习和演绎,回答Whos …?这一对话话题的选择往往能够给予学生更贴近实际的情境,学生在学习了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brother等描述家庭成员的单词后,能够进一步在求知欲的驱动下进行话题的拓展,教师在听学生介绍完家庭成员后,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Do you love your father and mother?学生回答:Yes, 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I love my family.学生在此引导下,可以向对方询问:What about you?这样,本课时的对话话题就得到延伸,类似的探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由教师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分析考量。
3.思辨性话题
思辨性话题的设计是对传统认识性话题的突破,是在重视思维激发的前提下进行的开放性设计。思辨性话题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探索不设限,鼓励学生突破既有思维定势的束缚,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思辨性话题不再是对教材的固定遵守,而是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发掘更多的英语学习可能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中的对话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相关单词,并且掌握Whats in the classroom?的表达。对于这一教学目标指导下的话题设计,教师可以将话题置于更加具有思辨性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情境。例如让学生扮演设计者角色,如教室设计者、餐厅设计者等,学生向老师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表达自己认为在某一场所中应该配备哪些物体。作为一名餐厅设计者,学生在回答Whats in the restaurant?时可以展开灵活性思考,同时学生有需求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生可以回答:Therere tables/chairs/kitchen/lights and so on.学生之间可能会因个人观点不同而产生回答的差异,这时教师要尊重差异并顺势引导学生的知识拓展,鼓励学生在思辨中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完善自己的回答,这个过程就实现了争论性话题在对话教学中的教育意义。
二、话题设计的原则
1.开放性
英语对话教学的内涵就在于它尊重对话主体的自主意识,话题设计不再拘泥于教材,教师开始将视野投向学生更感兴趣、更具有热点性质以及更能够突出教学主题的话题领域,将更加具有开放性的话题引入对话教学中,这种话题设计使英语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和建设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My home中,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房间进行介绍。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描述自己的家时,对于教材中提供的很多词汇鲜有涉及,例如garden,attic等词在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常见,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来说,这些词更是不贴近学生实际。这时,话题的设计就需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对自己所看的电影或动画片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房间布局进行介绍,这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兴趣空间,也能够在开放的思维环境中展开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
2.适切性
话题的适切性是话题有效性的基础,任何话题的设计都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需求、教学内容的规定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话题设计时,往往会对多重因素进行分析,话题的选取需要贴合教学目标,也要贴合实际,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从而保证对话的可持续进行。
当前很多教师在设计话题时会忽视适切性这一设计原则,将话题设计重心置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上,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话题的适切性。例如在有关食物的教学单元中,教材规定的词汇主要包括cake,hamburger,hot dog等食物词汇,学生在进行对话时也主要运用和学习这些单词。我们发现,中国传统食物以及学生日常接触的食物dumpling,noodles,rice等很少使用,多是一些西方食物,其适切性有待商榷。endprint
3.参与性
英语对话是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主动的有效互动,而其基础就在于话题的选取具有足够的参与性,所谓参与性的最高宗旨就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程度来设定话题和教学内容。
例如在设计外研版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 6 Lesson 1时,就可以将情景模拟法引入对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一节的主要对话任务是:What do you need?-I need some sugar. How much is the sugar?-Its 10 yuan. Can I have two,please?-Sure,here you are.这样的对话教学任务具有鲜明的生活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将话题的情境设定得更加真实,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大小不一、类型不同的各种商店,轮流扮演店主、店员和消费者的角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进行买卖,教师也可以扮演买家进行消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句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之间的对话产生了预设外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参与性也显著提升。
三、话题设计的策略
1.根据问题的性质设计话题
在教学中,一般存在的知识形态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表达为know what和know how两种性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知识的性质进行适当的话题设计。一方面,对话话题需要迎合教学目标的规定,话题设计需要覆盖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解决知识型问题;另一方面,话题的设计要有所深化,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综合语言能力。例如让学生课后收集教材规定外的与话题有关的词汇进行语言积累等。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实际进行灵活的知识迁移和拓展,例如进行职业介绍对话时,教师通过操练对话:He is a driver, he drives a red car. He is a basketball player, he plays basketball.让学生在其中掌握动词加er变名词的规律,同时熟悉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后+s的变化规则。
2.根据问题的生成方式设计话题
一般对话话题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教材规定、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来源。文本教材生成的话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从而了解学生在其中出现的疑惑和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形成适切的对话话题。学生生活是话题的另一主要来源,从目前来看,这种问题生成方式是最有效的,它能够贴合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进行此类话题设计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考察其日常生活。根据社会生活生成问题,需要选取更有关注度,同时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
3.师生协商设计话题
教师设计话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和学习需求,在话题设计中建立平等和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话题设计的独裁者,必须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例如进行What color is it?对话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发现男生对变形金刚、汽车玩具等比较感興趣,女生则更多喜欢芭比娃娃,学生共同喜欢的是动画片。因此,教师将这些物品的图片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动画片的片段则以视频形式放映,学生积极辨认所提供物品的颜色,他们对这些物品很感兴趣,整个班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话题的设计追求建构性、互动性、平等性和参与性,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对话,催生了很多积极的教学形态。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话题设计的艺术,引导对话教学向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