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从严治党思路

2017-12-06 19:15陈金龙
红广角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

【摘 要】 习近平在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因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思路。解放思想以闯出改革的新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以确保改革决策的落实,密切联系群众以赢得人民对改革的支持,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以提升领导改革的本领,是习近平基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全面从严治党思路。

【关键词】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中央权威

【中图分类号】D20;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7)09-0044-06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习近平在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与方法,而且因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领导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一、解放思想以闯出改革的新路

思想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对于改革而言,既要解放思想破解改革难题,走出改革的新路,又要凝聚改革共识以统一思想,形成改革的合力。

改革要有新突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是以解放思想起步的。习近平通过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说明了解放思想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拿出创新性的改革举措,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说明时,习近平强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②改革的复杂性要求解放思想,以通过创新思路、创新举措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人心齐,泰山移。由于改革開放以来出现的利益分化,导致对改革认识的分歧加大。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改革分歧,凝聚改革共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凝聚共识。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①习近平还以史为鉴,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说明了凝聚共识对于改革成功的重要性,要求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思想认识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2015年5月 5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②

无论解放思想,还是统一思想,都属于党的思想建设范畴。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以确保改革决策的落实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准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关系党中央改革决策的落实。

中央制定的改革方针政策能否落实,能否转化为改革的行动,取决于党中央的权威。习近平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③维护党中央权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否则,党中央改革的决策无法成为改革实践的指南。

维护党中央权威,要求全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能使本地区、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服从国家改革的长远利益,将本地区、本单位的改革置于国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来思考;有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能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实施党中央的改革决策。习近平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定不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落实到行动中去,落实到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去。”④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维护党中央权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于改革而言,最本质的要求是落实党中央制定的改革政策,使党中央对改革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时指出:“对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中央有具体要求的,要一竿子插到底,不折不扣落实下去;中央提出原则要求的,要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实化。”⑤落实中央的改革部署,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要求和体现。随后,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时强调,“对党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不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坚定不移抓好落实。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和利益问题,服从改革大局,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部门账、地方账、眼前账。”①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的改革决策,是坚持党对改革领导的最终体现。endprint

维护党中央权威促进了改革实践的发展,中央制定的改革决策、改革举措成为地方、部门改革行动的指南,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三、密切联系群众以赢得人民对改革的支持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赢得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必须尊重民力、民智,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要确立人民群众是改革主体的意识,密切联系群众,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首先必须确立人民群众是改革主体的意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②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③确立人民是改革主体的意识,既是对人民的尊重,也是改革的内在要求。尊重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参与和支持。

改革过程中,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制定适应人民需要的方针政策。习近平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④听取群众意见的过程,既是联系群众的过程,也是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⑤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寻找改革切入点,关切群众诉求,改革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改革的目的在于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此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制定改革政策。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⑥只有如此,改革才不会偏离群众利益。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⑦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时指出:“要关注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创新方式方法,多用善用会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办法推进改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认真分析归纳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拿出措施,每年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①习近平还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标准。他说:“抓改革成效,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②以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彰显了人民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确立了人民群众是改革主体的意识,在改革决策过程中关注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因而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改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以提升领导改革的本领

改革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也需要广大干部的引领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人,通过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实践出真知,只有经历改革的实践,才有干部的成长。习近平提出,干部要“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砥砺品质、提高本领”③。围绕改革的实践需要,习近平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系列要求。

切实担负推进改革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使命感、责任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养。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④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肩负起政治责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⑤这里将改革责任提到了“政治责任”的高度,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1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党组)都要强化责任担当。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亲自抓部署、抓方案、抓协调,又要亲自抓改革方案督办督察,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责任。”⑥习近平提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领导干部抓改革要做到“四个亲自”(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领导干部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习近平提出,“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⑦当此改革的时代,做时代的劲草真金,主要是引领改革,做改革的弄潮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⑧因此,领导干部要有改革开放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推动改革开放的精神基础。endprint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部分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为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习近平要求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在他看来,“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①“为官不为”既是能力、动力不足的表现,也是担当意识不足的表现,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辩证施策,争取尽快扭转这一现象。

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心。领导干部担负推进改革的重任,需要信心、勇气和胆识。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说:“坚定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②改革信心关系改革步伐,有坚定的信心才不会犹豫和徘徊,才会迈开坚定的改革开放步伐。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③要坚定改革开放信心,说到底要坚定理想信念,用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理想信念坚定,才有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推进改革不仅需要信心,而且需要勇气。2012年12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④这种勇气,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就是敢于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的勇气。在习近平看来,“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推进改革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不可迟疑、不可退缩”。⑤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还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⑥

提高领导改革的能力。推进改革首先需要决策,科学决策是改革的第一步。改革决策必须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在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⑦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深入调查,以明确改革重点和改革思路,科学制定改革政策。

推进改革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习近平十分强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⑧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是推动改革的需要,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能力。⑨

推进改革要有世界眼光。我国的改革开放连通世界,领导干部在谋划改革时要有世界眼光。2003年11月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谋划改革开放时,要有全球思维、世界眼光,将中国的改革开放置于世界背景下來思考。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②

推进改革重在落实。中央的改革决策靠各级领导干部来落实,如果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难以完成改革任务。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做任何一项工作,我们不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而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抓而不成,不如不抓。”③习近平还将抓落实形象比喻为“敲钉子”。他说:“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④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工作、干事业只有找准方向、持之以恒、扎实用力,方能取得实效。对于改革的决策部署,习近平多次要求领导干部要亲自抓改革、抓落实。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⑤为抓好改革落实,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改变作风,扑下身子抓改革,使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建立干部容错机制。改革难免有曲折甚至有失误,如何宽容改革失误,关系干部改革积极性的保护和干部队伍的成长。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三个区分开来”,以保护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他说,“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⑥“三个区分开来”实际上是鼓励干部大胆改革,积极作为,勇于承担推动改革的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习近平指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⑦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

(陈金龙,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