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家人聚会,孩子自是必不可少的主角。饭后,外甥女要跟小侄儿抢玩具,开始妹妹很耐心地哄劝自己的女儿:“嘉烨,你是大姑娘了,弟弟是小孩儿,你让着弟弟点儿!”可是,一个在自己家独占惯了的五岁孩子哪肯让。不一会儿,她就又跟小弟弟抢起来。在强调数次未果后,当妈的忽然站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闺女跟前,照着后背“啪啪”就是两下,猝不及防的小姑娘愣住了,而后慢慢回过神来,见我正盯着她看,脸上掠过一丝尴尬,浓密的睫毛慢慢垂下,遮住了刚刚还满含笑意的大眼睛,继而慢慢撇了撇小嘴,终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我瞪了妹妹一眼,斥责道:“都是孩子,你打她干吗?”
继而走上前揽过孩子的头,安慰道:“没事没事,妈妈跟你闹着玩儿呢。好孩子,你看大姨一会儿替你打她!”孩子在我怀里哭得更凶了!回头再看那当妈的,似乎依然余怒未消,嘴里嘟囔着:“跟你说几遍了?就是不听话……”但是声调已明显低了很多,目光也有些躲闪。恍惚间我觉察到一丝不自在,心中对自己此番“善举”有了质疑。
临睡前,那种感觉再次袭来,闭目静观,进入脑海的却是十多年前的一个画面:厚雪深积的冬日清晨,我抱着几本书赶往合堂教室,因为坡陡路滑,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喘息间,对面坡上走来一位西装革履、气宇轩昂的先生,不知是因为天冷还是别的什么,他将手插在裤兜里。就在我要提醒他时,忽见他脚底一滑,结结实实地摔了个四脚朝天!短暂迟疑之后,我赶忙蹲下身,作捡书状,眼睛却紧盯着前方。只見他短暂停滞了一下,便飞快爬起来,扫视了一下周围,见无人注意赶紧拍打了一下身上,略整衣帽,而后极为从容地走下来。待他走过,我也“捡”完书,微笑上路!
电光火石间,我想到白日里发生的事情可能还有另一番解释:或许那样的拍打只是母女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别样亲昵,而孩子却在旁人的注视里解读出了另外的含义;或许大人在出手后就后悔了,却因为外人在场,碍于面子,只得硬着头皮把戏唱下去。总之,在旁观者尤其是熟人“见证”的压力下,个人对面子的需求被数倍放大,尴尬场景凸显,甚至矛盾被激化也就在所难免了。
很多时候,“一低头”不是事不关己的漠视,而是满怀关切的善意,面对尴尬,也许我们需要给别人一个冷却现场,整理自己的机会。“助人”不是自以为是的干涉,而是反躬自省的体谅尊重,审视自我,除了冷静面对心底的焦躁,我们更应该相信生命本身的完整。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或者“学生问题”,倘若我们能暂时“一低头”,将“助人”的节奏放慢一点,多一点信任和耐心,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发现。“拔苗”未必能够“助长”,而安静地陪伴却可以等来树大花开!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汶上县教体局教研室,济宁,272500)
编辑 / 杜文姬 终校 / 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