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成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中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通过转变更新教学理念,整合采纳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积极有效的教学新路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策略;初中數学;实效性;因材施教
所谓教学策略,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实现教学计划和目标的方法等。那么,如何构思一种好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呢?它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一、转变更新教学理念,有效发挥初中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而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图,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热心教学改革的事业,不断挖掘整合教学资源,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感染影响学生,只有吸引住了学生,才能把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实效性。三是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最终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为衡量标准的。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有能力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整合教学资源,不失时机地发挥初中生的主体作用
按照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走得更近,为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整合不同教学资源,不失时机地发挥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即为学生提供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和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有自信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才能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自然就水涨船高了。比如,在教学关于“商品的进价、售价以及利润”的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该部分内容的特殊性,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我事先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商店的模样,然后指定某一学生充当售货
员,按照事先制定的商品价格,让其余学生充当消费者到商店进行购买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商品价格的制定者,同时控制好课堂秩序即可,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思考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这种情境式的课堂导入,学生自然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上来
了,为了满足一探究竟的强烈的求知欲,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一直到完成课堂所要实现的教学任务为止,学生实际上已经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也自然地完成了。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需要老师的付出,更多的是如何让老师的付出成为一种有效的因素参与到评价教学成效的衡量指标中,即成为一种教学的正能量,当然,这种主体地位也有一个归宿,那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了,在考试中数学成绩提高了。
三、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涌
流”,除了从教师和学生各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之外,还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更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策略。因此,我认为,发挥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功能性教学内涵,是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思路的“压舱石”。
所谓教学相长,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的过程提升自我,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提高学习成绩。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要注重教学艺术的锤炼,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最佳状态。举例来说,我在讲授“直线”的公理时,用一枚钉子把一根棍子固定在墙上,然后提醒大家观察,此时的棍子可以来回晃动,之后我又把另一端用一枚钉子固定在墙上,这时棍子不动了。我就风趣地说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学生听后都乐开了。通过这种生动的说明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仅明白了“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道理,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总之,教师应不断地锤炼自身的语言艺术和教学手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然.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优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
[2]顾畅.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探究[J].教育学,2017.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