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耐华, 方 芳, 魏 莉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 妇产科, 北京, 100000)
科学营养联合肌张力训练干预对妇女妊娠并发症及骨盆肌张力的影响
周耐华, 方 芳, 魏 莉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 妇产科, 北京, 100000)
营养膳食; 肌张力训练; 妊娠并发症; 骨盆肌张力
本实验探讨科学营养与肌张力训练联合应用对妇女妊娠并发症及骨盆肌张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90例。参加实验的妊娠妇女皆为单胎宫内孕,具有独立自主能力; 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对本实验过程熟知,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有粪、尿失禁既往史产妇; ② 多胎妊娠产妇; ③ 有糖尿病、哮喘及盆腔炎症或手术既往史产妇; ④ 严重泌尿系统、肝肾功能障碍者; ⑤ 阴道、盆腔器官产前产后脱垂者。通过简单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18±3.23)岁,平均孕周(39.71±1.75)周,体质量指数(BMI)为(25.78±3.47) kg/m2, 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06±2.78)岁,平均孕周(39.12±1.68)周, BMI为(26.19 ± 2.51) kg/m2。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妇女接受一般护理监护,定期宣传分娩相关知识;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产妇的个人体质定制科学营养膳食方案,以“营养均衡、少食多餐及适当有氧运动”为总指导原则。根据“中国居民合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编)”制定膳食结构如下: ① 单日内摄入热量≤2 500 kJ, 其中脂肪20%~30%, 蛋白质20%~25%, 碳水化合物55%~60%; ② 膳食以清淡为主,控制反式脂肪酸等脂肪的摄入,同时避免食用碳酸饮料、过甜、过咸等食物; ③ 少食多餐,分5~6次进食; ④ 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补充多元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实验组于分娩后第2 天开始接受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的骨盆肌肉Kegel训练。采取任意舒适体位,膀胱排空后,对尿道、会阴部和肛门周围肌肉用力收缩,维持5 s后放松,休息5 s, 反复锻炼, 30 min为1组, 3组/d, 持续锻炼12周。锻炼时保持收缩时吸气,舒张时呼气。
利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张力康复仪,记录两种模式下分娩90 d后产妇的骨盆肌张力水平以及阴道VSP、VRP和收缩时间,并对产后妇女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实验结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VSP、VRP和阴道收缩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对照组产后妇女的骨盆肌肌力评分主要集中在Ⅱ和Ⅲ级; 而实验组产后妇女经一段时间锻炼后,骨盆肌肌力评分主要集中在Ⅳ和V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可显著提高骨盆盆底肌肌力,见表2。对照组产妇患妊娠高血压4例,妊娠糖尿病8例,小腹坠胀3例,产后便秘3例,压力性尿失禁7例,性功能障碍5例,盆腔器官脱垂4例; 实验组产妇患妊娠高血压1例,妊娠糖尿病1例,小腹坠胀2例,压力性尿失禁1例,盆腔器官脱垂1例;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22%, 显著高于实验组的17.78%(P<0.05)。
骨盆对女性来说是十分脆弱的部位,一旦女性怀孕后,过重的胎儿和自身的体质量都会使骨盆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女生的妊娠生产等过程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造成骨盆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盆底功能障碍[1-2]。然而这种障碍具有不可逆转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会使产后妇女产生性功能障碍[3-4]、尿失禁[5]及盆腔器官脱垂[6]等并发症。盆底功能障碍在成年妇女中的患病率高达20%~30%, 调查结果[7]显示其治疗费用远超于透析及搭桥,给患者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的双重打击。目前对于该病常规方法为手术治疗[8-11]和非手术治疗[12-14], 但有研究表明采用手术法不但使患者家庭负担加重,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病情易复发。
表1 2组产后妇女肌肉张力检查结果比较
表2 2组骨盆肌肉肌力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骨盆肌张力训练作为非手术治疗的典型代表,可显著增强产后妇女的骨盆肌肉收缩能力,具有实用性强、疗效佳等特点,被誉为最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15-16]。研究[17-18]表明怀孕期间接受科学营养膳食指导可减少孕妇和胎儿患病率。女性骨盆系统中大量可见筋膜和盆底肌肉等组织,其中贯穿着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相关结构[19]。由于缺少骨骼的支撑,因此筋膜、盆底肌肉及韧带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了承托支撑作用,为保持骨盆中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相应位置提供了保障。研究[20]表明,怀孕和分娩是致使这种保障功能受损的首要因素。怀孕时期,随着胎儿生长羊水的增多,腰腹部受力位移发生前移,这些重力对骨盆肌肉进行长期的压迫和牵拉,导致其产生松弛[21]。而后接受顺产的妇女阴道等部位急剧扩张,再次对骨盆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牵拉损伤,致使盆腔发生结构改变形成不可扭转的障碍[22]。而这种障碍是妇女经分娩后易患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以阴道松弛、腹部坠痛、性障碍、骨盆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骨盆肌肉训练可有效针对这一状况进行改善,促进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且实践证明对盆底肌损伤的预防和恢复效果显著,广泛于应用实践中[23-24]。此外,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发展而传统孕期饮食结构又缺少科学指导,导致产妇、胎儿超重、难产、妊娠及产后并发症患病概率不断上升。有研究[25]表明,妊娠期孕妇的BMI在25~29 kg/m2时,患病率显著降低。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孕期孕妇进行科学营养膳食结构指导对产后盆底肌肉张力恢复和降低并发症有积极作用[2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VSP、VRP、阴道持续性收缩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产后妇女的骨盆肌力评分进行比较,实验组经一段时间干预后可明显提高骨盆盆地肌力水平,评分主要集中在Ⅳ和V级; 而实验组,产后妇女的骨盆肌肌力评分在Ⅱ和Ⅲ级颇多(P<0.05)。就妊娠和产后并发症来说,实验组可明显降低发生率,其中妊娠糖尿病、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效果最佳(P<0.05)。提示联合干预在恢复产后妇女骨盆盆底肌肉张力中的应用价值。
[1] 谢弘扬.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及盆底重建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4): 1017-1019.
[2] 李雪姣.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 新医学, 2017, 48(4): 250-257.
[3] 张紫琪. 盆底功能重建对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6): 3215-3216.
[4] 唐移忠. 盆底功能障碍所致性冷淡对家庭和谐的影响及早期康复措施[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5): 1047-1049.
[5] 刘国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下尿路疾病研究进展[J].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3): 321-325.
[6] 万纷纷. 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7, 44(1): 99-102.
[7] 杜小红. 浅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年龄分布特点[J]. 母婴世界, 2016, 8(4): 84-85.
[8] 油迪. 复发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治疗[J]. 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 47(1): 144-146.
[9] 苗娅莉.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评价[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2): 105-109.
[10] 王艳华. 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 治疗现状[J]. 河北医药, 2016, 38(21): 3330-3334.
[11] 宋桂英. 不同术式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的发生及风险因素分析[J]. 生殖医学杂志, 2016, 25(9): 840-844.
[12] 韩炜.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 163-166.
[13] 贾艳红. kegel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5): 1001-1004.
[14] 陆佳红.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7, 26(2): 133-135.
[15] 孙智晶. 盆底肌肉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 52(2): 138-140.
[16] 邵彤华. 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3): 5010-5011.
[17] 牛杨. 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作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2): 295-297.
[18] 刘海燕. 孕妇系统营养监测对降低高危妊娠的价值[J]. 安徽医药, 2017, 21(1): 87-90.
[19] 罗新. 重新认识阴道前壁结构及功能在前盆腔重建中的作用——合成网片修复阴道前壁后可不必加行抗尿失禁手术[J].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3): 326-328.
[20] 陈鑫.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 20(8): 1435-1437.
[21] 王淑静. 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5, 9(20): 3768-3773.
[22] 杨丹.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 9(2): 11-15.
[23] 李引弟. 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盆腔器官脱垂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11): 1384-1387.
[24] 梁晓丽. 生物反馈阴道松弛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对孕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肌恢复状况的影响[J]. 中国医药, 2016, 11(12): 1839-1843.
[25] 刘学敏. 妊娠期营养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 30(8): 639-642.
[26] 冯辉. 营养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和母婴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 40-42.
2017-05-22
R 681.6
A
1672-2353(2017)21-141-02
10.7619/jcmp.20172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