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通红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7-12-06 02:10汪凯华陈满峰缪亚梅顾春燕王学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红小豆小豆江苏

葛 红,汪凯华,陈满峰,缪亚梅,顾春燕,赵 娜,王学军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如皋 226541)

红小豆通红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葛 红,汪凯华,陈满峰,缪亚梅,顾春燕,赵 娜,王学军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如皋 226541)

通红3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红小豆新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总结介绍育种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红小豆; 通红3号; 育种; 栽培

小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19%~29%,碳水化合物55%~61%,脂肪含量较低[6],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及活血、利水等药用价值,是药膳同源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7]。但小豆生产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适应性和抗逆性差、商品性欠佳,栽培管理粗放,种植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种植效益和出口品质[8],因此,急需选育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小豆新品种。江苏省于2011—2015年鉴定了一批适合江苏省种植的小豆品种,以缓解目前小豆生产品种匮乏的迫切需求[9-1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杂交配组和系谱选择等方法选育出红小豆新品种通红3号。通红3号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适合江苏省小豆产区及南方小豆区种植。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材料

通红3号(原编号H037)由大红袍/大纳言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母本海门大红袍为从海门市地方品种中系选提纯的优质大粒型红小豆品种,植株蔓生,爬蔓能力强,品质优,籽粒种皮色鲜红,粒重相对较小,百粒重16.5 g左右,抗病性强;父本大纳言为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引进的外来品种大纳言系选材料,籽粒较大,长圆柱,百粒重22 g左右,种皮色深紫红,植株直立,抗倒伏性强,但粒色较差,抗病性较弱。

1.2 选育经过

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的方法,对杂交F2代分离籽粒进行留大弃小按粒重高低进行早代选择,然后按系谱法进行定向选择。

按照高产、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2000年以海门大红袍为母本,大纳言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6个荚,23粒种子。2001年种植F1代,收获F2,淘汰小籽粒,留下较大、饱满籽粒395个粒。2002年种植上年收的杂交后代材料,于收获前选择优良单株。2003年将选择的优良单株,进行单株种植,农艺性状鉴定,选择优良单株。2004年种植株行,在株行中选择粒大、较矮、综合性状优良的株行,其中编号H037的株行表现突出。2005年H037进入株系圃,鉴定农艺性状的稳定性,及进行产量比较。2006年进行鉴定试验,同时开展了多点试验和繁种。2007年进入品系比较鉴定,同时开展多点适应性试验,并在海门进行夏播高产示范。2008—2012年进入品系比较试验;同时开展多点适应性试验,并在海门悦来、树勋等镇进行了春播、夏播等试验示范。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小豆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江苏省小豆生产试验。2015年1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苏鉴小豆201504),并定名为通红3号。

2 产量表现

2.1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所内品种比较试验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在所内于2005年开始连续进行8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1)表明,通红3号8年均比对照品种启东大红袍增产,幅度8.7%~49.8%,其中4年增产20%以上。

表1 2005—2012年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红小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2.2 江苏省小豆区域试验

2013—2014年通红3号参加江苏省小豆区域试验。2013年平均产量2 322 kg·hm-2,比对照品种苏红1号增产19.0%,居9个参试品种第2位;南通试点产量最高,为2 719 kg·hm-2。2014年平均产量2 321 kg·hm-2,比对照品种苏红1号增产25.5%,居5个参试验品种第2位;江苏省农科院试点产量最高,为2 850 kg·hm-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22 kg·hm-2,比对照品种苏红1号增产22.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3 江苏省生产试验

2015年通红3号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产量为2 234 kg·hm-2,比对照苏红1号增产11.4%,4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为9.1%~27.3%,江苏省农科院试点产量最高,达2 693 kg·hm-2,表现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通红3号出苗势强,幼苗基部绿色,生长稳健,叶卵圆形,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株型较松散,半蔓生,亚有限结荚习性。成熟植株茎秆灰褐色,荚圆筒形,成熟荚黄白色,株高72.8 cm,主茎20.5节,有效分枝3.9个,单株结荚25.9个,荚长8.65 cm,每荚5.75粒,百粒重17.5 g左右。粒形圆柱形,种皮鲜红色,脐色白,商品性好。成熟时落叶性较好,不裂荚。生育期2年试验平均109.3 d,属中晚熟品种。

3.2 抗性

经2013—2014年江苏省区域试验田间自然鉴定,花叶病毒病发病轻,属中抗,耐旱性较强,抗倒伏性中等。

3.3 适应性

通红3号在江苏小豆产区春、夏播均可,可在麦后或油菜收获后播种,也可与玉米、棉花等作物间作套种。

4 栽培技术

4.1 播种

宜选择前2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4月中旬至7月底均可播种,最适播期为6月10日至28日。春播6万株·hm-2,夏播9万株·hm-2,行距50 cm,株距22 cm左右,用种量37.5~45.0 kg·hm-2,迟播适当增加播种量。

4.2 肥水管理

在中等肥力的田块种植,用25%的复合肥450 kg·hm-2或45%的复合肥300 kg·hm-2作基肥,开花期视苗情长势用75~150 kg·hm-2尿素作促花肥。根据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和降雨情况,进行水分管理;花荚期注意抗旱排涝,保持土壤湿润。

4.3 病虫草害防治

对于杂草,可在播种后苗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1 050~1 500 mL·hm-2行土壤封闭。

通红3号小豆的病害主要有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虫害发生较多的有蚜虫、红蜘蛛和豆荚螟等。病害以预防为主。蚜虫用20%吡虫啉75~150 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用43%联苯肼酯3 000~5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豆荚螟在盛花期用菊酯类农药375~600 mL加水750 kg·hm-2喷雾,隔7~10 d再喷1次。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以免引起落花、落荚、落叶,造成减产。

4.4 采收

通红3号结荚集中不裂荚,可一次性收获;也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分批采收,以免雨水过多时导致种子霉烂。

5 小结

通红3号种皮鲜红色、籽粒较大,百粒重17.5 g左右;生育期较长,夏播生育期109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株高72.8 cm,株高较高,爬蔓能力一般,属半蔓生品种,耐旱性和抗落叶性较强。适合江苏省小豆产区及南方小豆区种植。

通红3号播期弹性较长,对温光较敏感,4—7月底均可播种,一般9月上中旬开花,10月中下旬成熟。早播晚播对开花、结荚、成熟收获期影响不大,对植株株高、蔓生能力有一定的影响,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目前江苏主要种植的是启东大红袍等蔓生型地方品种,纯作的较少,与玉米套种的较多,通红3号可用于纯作。通红3号爬蔓能力差,春播爬蔓相对较强,可与玉米等较高秸秆作物套作,待玉米收获后砍掉玉米秸秆或将玉米等秸秆在1 m以下折断,减少玉米等秸秆遮光,利于通红3号爬蔓生长,这样可显著提高产量。

[1] 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2-209.

[2] 高义平,董福双,王海波.红小豆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3(3):10-14.

[3] 王丽侠,程须珍,王素华. 小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3):440-447.

[4] 濮绍京,金文林. 小豆育种进展及研究动向[J].世纪农业,2007,334(2):47-49,55.

[5] 陈新,陈华涛,顾和平,等.小豆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25(3):52-58.

[6] 金文林.我国及日本的小豆育种和遗传资源研究现状[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4(1):118-128.

[7] 李家磊,姚鑫淼,卢淑雯,等.红小豆保健价值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4,27(2):12-15.

[8] 顾和平,陈新,袁星星,等.红小豆新品种苏红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98-99.

[9] 陈新,顾和平,张红梅,等.适合江苏省栽培的小豆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8,28(4):270-271.

[10] 张红梅,陈华涛,袁星星,等.红小豆新品种苏红3号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6):108-111.

[11] 刘晓庆,张红梅,袁星星,等.小豆新品种苏红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5,31(2):57-59.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7-15

国家食用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CARS-09);江苏省南通市科技创新项目(HL2014017)

葛 红(1974—),女,江苏如东人,副研究员,本科,从事植物保护与豆类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l: 477740242@qq.com。

文献著录格式:葛红,汪凯华,陈满峰,等. 红小豆通红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2016-2018.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145

S521

B

0528-9017(2017)11-2016-03

小豆(Vignaangularis),又称红小豆、赤豆、赤小豆等,是豆科(Leguminosae)豆属(Vigna)中的一个栽培种[1-2],起源于中国[3],在中国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4],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小豆[4],共保存的小豆种质资源1万余份,我国收集保存的小豆种质资源就有4 600余份[3]。小豆栽培地区主要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国家[3-4]。我国小豆主产区为东北、华北、黄河中游、江淮下游,年种植面积70万hm2、总产量约68万t左右[5],常年出口5万~6万t,均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小豆生产和出口的最大国家[3-4]。

猜你喜欢
红小豆小豆江苏
数读江苏
小豆丁的探险之旅
数独江苏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数读江苏
红小豆价格持续上涨,后期有回落风险
江苏
为什么不买台相机
2014年红小豆种植面积增加价格或有所回落
种红小豆致富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