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明明
以基金为抓手 用综合性思路助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文/姜明明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得到了诸多国家响应。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开发性融资体量不足以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相关投资风险大、周期长、收益低等带来的困扰。这些都很难用传统金融手段来解决。目前,除了已经成立的丝路基金等区域性基金、亚投行等开发性银行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思路和助推手段呢?我建议,可以从三大方面进行相关要素的混合。
基础设施建设体量大、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这些特点决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能就项目论项目、就开发论开发。尤其是在相关沿线国家经济体量较小的情况下,就单个项目进行融资将面临不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综合性的思路就是通过把设施建设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综合性项目的思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来讨论。第一种,境内外的设施联通和互动。盛世投资在连云港投资建设了中国-哈萨克斯坦物流园粮食筒仓项目,如今还在积极参与霍尔果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做法有利于把国内外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综合统筹。第二种,基础设施和产业互动。在基础设施联通之外,相关沿线的产业带动也可考虑用同一个基金进行投资。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分享相关的经济活动,以及相关经济活动未来走向资本市场的资本溢价。再比如,还可以和当地产业园区结合,分享当地基础设施的运营及资产价值升值的好处。第三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联通与外贸、能源、食品安全等相关领域进行连接。这种做法不是就单个项目进行资源组织,而是把它与一些重要资源的互换来进行联通。
建设“一带一路”长效推进机制,就要增加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打造自己的全球标准。
一是要重视基金的作用,用基金管理资产的方式,来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基金是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能够提供长期的资本金,区别于依托主体信用而产生的短期信贷效应,能够把主体信用转化为资产信用。这不仅更容易对项目进行单纯的融资安排,还能汇聚各方的力量,使得各方的专业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是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的金融体系,积极融入和引领全球金控和资管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相关国家建立金融控股、资产管理及基金体系,参股控股一些所在国的金融公司,形成支持“一带一路”的金融体系。
三是以中国的服务和产品为锚,支持人民币,通过资本手段走向国际化。在国际上打造人民币的全球金融中心网络,发行人民币为币种的熊猫债券,从而打破人民币与美元贸易顺差为锚定的现状。用我国能够输出的服务和产品,作为人民币稳定的基础,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助推“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
通过所有制混合来激发新动力,可以通过“三种路径”来实施。
路径一,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混合。国有资本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民营资本主要负责相关的商贸流通,以及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补充部分。通过基金的方式,打通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界限,使他们的利益和风险充分混同。
路径二,以资本为纽带,融入当地的资本,形成国有资本和外资互动发展。利益相关、休戚与共,才能真正地让当地资本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路径三,发行美元基金。利用国有资本的信用基础,在海外发行外币基金;利用外资的相关本土服务能力来寻找项目;利用民营的活力来经营项目。
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的战略,更应是世界的战略;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文化和思想传播和融合之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通过基金的手段,不断打破界限,巩固成果,最终实现共融共生,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
(作者系盛世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