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全面系统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谋划科技创新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我们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对科技管理系统来说,关键是要紧密结合科技工作的实际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部署,联系地、系统地、全面地来学习领会。我结合自己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刻分析,作出了两个重大判断:第一个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这个判断对科技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新时代”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创新也进入了新时代,从相对落后,到“三跑并行”,到在若干重要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将迎来从世界科技大国向世界科技强国的飞跃。对科技工作来说,理解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就是要把握住我国科技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日益靠近全球创新舞台中央的格局来谋划科技工作,适应新形势和角色转换,在视野格局、思路理念、能力方法、政策工具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推动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真正使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第二个判断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这个判断,我们也要思考,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什么新要求?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了,未来要追求的是更有质量和效益、更环境友好的生产。对科技工作来说,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把握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比如说,以前只要能吃饱饭就可以,现在则要求吃得更健康、更多样化;以前对电器产品,只要能用就可以,现在则有了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需求。对此,科技应该发挥作用,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支撑,这也是科技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比如,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写入党的章程,根本就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我国科技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又比如,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根本就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已经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我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准定位,深刻领会科技管理部门不仅是科技部门,同时也是经济部门,以科技创新的成效推动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还要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对科技工作来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都需要科技创新作为保障和支撑。我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坚持全面系统,在整体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基础上谋划科技工作,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的作用,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科技力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具体部署,这都需要我们科技管理部门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一是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三跑并存”新阶段,一方面若干前沿领域开始进入无人区,创新的不确定性极大增加;另一方面,许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主要还是基础研究积累不够。只有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的前瞻部署,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才有更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发布面向科技强国加强基础研究的指导意见,建立更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制度环境。二是加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全面支撑。我们在继续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基础上,启动实施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就是希望在战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全面支撑。下一步,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创新组织实施方式,力争早日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三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是肩负国家使命、保障国家安全的创新能力支柱,是最重要的一支战略科技力量。目前,中央已发布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方案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的组建工作。四是增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要使企业在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创新资源整合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要研究适应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破除制约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各类创新涌现创造良好政策空间。五是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