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人类怎样才能摆脱向机器人乞讨的命运

2017-12-06 07:13万博研究院张海冰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岗位机器人

文/万博研究院 张海冰

明天,人类怎样才能摆脱向机器人乞讨的命运

文/万博研究院 张海冰

10月23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纽约客》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黑暗工厂》(Dark Factory)的封面文章。而这期杂志的封面是一幅非常引人深思的插图——

一个满脸胡须的年轻乞丐坐在未来的曼哈顿街上乞讨,身旁的机器人像人类的上班族一样匆匆走过,有的端着星巴克的纸杯咖啡,有的在看手机;一个拎着工具箱的机器人向人类乞丐手里的杯子里投掷螺丝和螺帽,而乞丐身旁的小狗也满怀惊讶和担忧地看着旁边走过的机器宠物狗。

《黑暗工厂》开篇就描述了密歇根州大急流城Steelcase办公家具厂的一些工人被人称作“人肉机器人”的故事。在那家公司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是当地年轻人就业的首选,而在经历了一轮衰退后,现在越来越多原本由人类从事的工作都被机器人取代。“你只需要把需求输入到屏幕,按下按钮然后离开,它(机器人)就会把需要的纸箱分发给你。”一名员工说,“那种东西真的很酷。因此,我们不是在裁员,而是在消除浪费。”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劳动力市场是围绕着劳动力稀缺的设想建立起来的:每个人都有雇主所需要的劳动能力,雇主和雇员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各取所需。但这种模式正在受到冲击。文章援引经济学家Autor的观点,“这不是说没有现金的流动,只是这种流动转移到了资本所有者和有想法的人之间。”

在工业社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稀缺的,在劳动力市场上,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还是比较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甚至不具备复杂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也能找到一些诸如打扫、搬运之类的低端岗位。而现在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取代生产线上的工人,人工智能程序则正在代替售货员、客服、保险销售员,甚至可以提供简单的法律服务和医疗诊断。可以预见,随着这个进程的推进,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价值将会不可避免地下降。那么,当工作岗位都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程序占据的时候,劳动者将从何处获得报酬?无处劳动的劳动者,似乎真的要向机器人乞讨了。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看起来不可避免的宿命呢?

答案是,如果你能做机器人做不了的事,你就将是机器人的主人,如果你只能做机器人能做的事,那恐怕就不太妙了。

机器人做不了的事是什么呢?就是创造性的思维。无论多么先进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程序,他们也都是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把他们创造的价值,不可能超越创造他们的人类大脑所能创造的价值。在最新出版的《软价值》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意识实际上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而思维产品的价值创造也是一种量子过程,这种量子过程创造的价值,被称为“软价值”。

所谓软价值,就是不以消耗地球资源为前提,主要以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作为财富源泉的知识价值、信息价值、文化价值、金融价值、服务价值。这样的价值创造活动,是机器人、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尽管现在也有人开发出了能写诗的机器人,但是这样写出来的“诗”,不管它多么像是诗,也不可能包含真正的人类情感,因此也永远不可能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哪怕一个刚会说话的孩子,如果被触动时说出来的不成句子的话,也比这样的“诗”更有价值。

话说回来,在以加工地球资源为主要特征的硬财富生产领域,机器人对人类的取代过程将不可避免,大量的岗位和职业将会消失;而在那些规则明确、简单重复的服务领域,人工智能也在逐渐代替人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尽快让自己成为掌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如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程序员、演员,哪怕就是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作者,都将在软价值时代获得自由。

最近,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中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简单举几种职业,我们就能看出奥妙所在:

在BBC所统计的三百多个职业里,“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最大,高达99%;打字员:98.5%,会计:97.6%,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工作:80%-60%;处在中间位置的是摄影师:摄影师50.3%;演员、艺人是37.4%;艺术家:3.8%,音乐家:4.5%,科学家:6.2%;而最不可能被淘汰的职业分别是心理医生0.7%、教师0.4%、酒店管理者0.4%。

BBC总结道,如果一份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这份工作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创意和审美。

相反,如果这份工作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那么,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看出来了吧?越是需要人类创造性思维、情感投入的岗位,机器人越是无法替代,换句话说,对软价值创造能力要求越高的岗位,在未来的安全感和自由度就越高。

其实这并不稀奇,而且受冲击的不止几千万人,可能是几亿、几十亿人,然而结果并不是集体失业,而是从制造业转到软产业或软性制造行业转移。在工业革命前夕,人们对机械的使用也怀着忧虑甚至恐惧,16世纪时,英国曾经通过法律禁止使用叉织机——用于织布最后一道工序的机器,原因就是害怕因此引发失业。然而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让十几亿农民变成了制造业工人,而软价值时代的信息、大数据、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将把几十亿人从制造业转移到软产业和软性制造行业。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变,如果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带来的生活内容变化就像鱼类演化并登上陆地,那么从硬财富时代到软价值时代的生活变化就向陆地动物飞向天空……

同时,未来的就业形式也将越来越软化,随着大量重复性劳动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一个萝卜一个坑、朝九晚五的硬就业将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将是大量的人以软就业的方式工作。所谓软就业,就是顺应软价值的人才创造力规律,打破了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岗位、固定身份的限制,实现弹性工作、弹性就业的财富创造过程。软就业对人的创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软价值》一书提出,作为一个家庭,必须培育自己的软价值因子,像专利、版权、以及可靠的金融资产;作为个人,必须要选择那些软价值职业,让自己成为拥有软价值创造能力的技术精英、管理精英和设计类人才等等;而作为一个家长。必须考虑如何提升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是软价值创造能力。

在农业时代,掌握了土地的地主成为多数财富的拥有者;在工业时代,掌握了资本的股东成为了多数财富的拥有者;在正在到来的新时代,谁将成为财富的拥有者?《纽约客》的这篇文章也许已经揭示了这个答案——在这个新的时代,现金流到了有想法的人,也就是那些能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那里。

猜你喜欢
创造性岗位机器人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