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 400000)
诗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是鲁迅文学奖、重庆诗人李元胜的一首代表作。该诗具有浓浓的诗意和抒情味,语言轻盈质朴,通过日常生活小事的书写来寄寓一种富有退隐情怀的生活理想,与当今大众的审美理想相契合。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蕴。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日常生活小事的书写来寄寓平淡隽永的生活理想。该诗题目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虚度时光”的方式有千万种,不知诗人会选择哪一种?读罢全诗,我们会发现,诗人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如“低头看鱼”“散步”“坐在走廊发呆”“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等。这些日常生活小事,看起来是极为琐屑、平淡、随意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义”的。然而,正是在这样平淡的生活小事中,,却有着非比寻常的诗意,寄寓着深沉执着的情感和富有退隐情怀的生活理想。正如《道德经》中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学作品中,有时往往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却包含着深厚的内蕴和悠长的意味。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共分三节,三节中体现了描写对象由具象到抽象的转换,以及情感力度逐渐加强的过程。第一节中,作者主要描写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小事,如“低头看鱼”“散步”“坐在走廊发呆”等,其中还写到了“茶杯”“阴影”“落日”“星光”“风”“乌云”“窗”等物象和风景,这些事物都具有宁静祥和的审美特征。即便是面对“乌云”这种通常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的景物,作者别出心裁地写道,“直到你眼中的乌云,全部被吹到窗外”。这里的一个“吹”字,给人以一种轻盈的力量感,而“窗外”一词又给人以空间和心理上的双重安全感——和“你”在一起,乌云会很快消散。总之,第一节中,通过描写具体的日常生活来表现时间的流逝,表现“虚度时光”的主题。这些小事看起来都是无意义的, 诗中还用了多个“虚度”“浪费”“消磨”“无意义”等词语,与主题“虚度时光”是十分契合的。著名诗评家吕进教授评论李元胜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贴近日常生活,善于从平常生活中抓出诗意;二是借助现实中的事物传达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便是典型的体现。
相比于第一节的具体事物描写,第二、三小节显得更为抽象,但却是情感的升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诗中反复出现的“虚度”“浪费”“消磨”“无意义”这四个异曲同工的词语,对表现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中,“我已经虚度了世界,它经过我/疲倦,又像从未被爱过”一句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一种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一样的生活态度——缓慢而平静地享受生活。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名副其实的“虚度时光”,但作者说,“但是明天我还要这样”,这体现了一种坚定而执着的生活理想。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接下来,作者又写道,“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一样无意义,像被虚度的电影”。花草和电影虽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实际作用,但却能带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些都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有着相同的意义——“无意义”的意义——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只为心灵的共鸣和亲合。“那些绝望的爱和赴死,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沉默”,体现出一种坚定地追逐生活理想的决绝的态度。
第三节 开头,“浪费”一词,相比于前文的“虚度”,语气更加强烈,意义也呈现递进层次。“虚度”和“浪费”都是贬义词,但作者别出心裁地用贬义词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正面意义。“一起消磨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中,“短”与“长”形成对比,“沉默”与“无意义”照应了前文。正是这些一个个“短的沉默”,构成了“长的无意义”。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不需要热闹和喧哗,而正需要沉默和宁静。这与顾城诗歌《门前》中的“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一句有着相似的意境。“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中,“精致”与“苍老”在对比中形成张力,作者又由“宇宙”这样一个宏观的事物随即过渡到“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等细微动作。其中,“低头看水的镜子”一句用了比喻,将水比作镜子。作者其实是看水中倒映的自己,这是对自我的审视与反思,具有深厚的哲学意味。最后,“长出薄薄的翅膀”的其实不是“被虚度的事物”,而是“我们”。“薄薄的翅膀”给人以轻盈感,正是这种“虚度时光”的态度,让我们在沉重的生活中,有了轻盈感。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通常会将《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当作一首情诗来体悟。诗中的“你”,或许是爱人,但亦或许是亲人、朋友。我们也可以将该诗当作诗人的“自言自语”,如此,诗中的“你”便指作者理想中的自己。的确,在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这样宁静的独处,用以澄怀观道,修身养性,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退隐情怀。
总之,李元胜的诗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通过日常生活小事的书写来寄寓一种富有退隐情怀的生活理想,在“虚度”“浪费”“消磨”中呈现“无意义”的意义,韵味无穷,涤荡着读者的心灵。正如西南大学梁笑梅教授所言:“李元胜的诗没有宏大叙事,也甚少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在生命的‘大与小’、‘重与轻’、‘快与慢’中,他择小而安、择轻而处、择慢而乐,坦然地面对世界,看清利禄枷锁。”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