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歌舞团 四川 凉山 615000)
凉山彝族民间舞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从内容上看大多表演狩猎、耕种、放牧、丰收的场面,以及表现与敌人斗争的勇敢姿态和男女倾诉爱情等情节。彝族舞蹈动作大多来自于生活,又把生活中的动作提升到美的表现,特点非常明显和具有美感。
凉山彝族民间舞蹈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1.1 舞蹈时气氛较庄重。这个特点主要因为有些舞蹈来源于凉山古老的仪式舞。
1.2 手的动作较少。这是因为凉山地处高寒,凉山彝族常穿披毡,不易表现手的动作,但同时带来了腿的表现力较强的特点。
1.3 舞蹈和歌唱、器乐演奏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凉山舞蹈和经常举办的各种仪式有关,舞蹈和歌唱、器乐演奏在一起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凉山彝族舞蹈的民间风俗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1.3.1 仪式舞。凉山彝族仪式舞有两个特点:一是性别区分,以前的彝族仪式舞一般没有男女混合跳的情况。二是舞蹈一般都与唱诵相结合。
1.3.2 风俗舞。多在草场上或锅庄旁举行,一般表现劳动的动作和场面。
1.3.3 征战舞。这是从过去彝族人“打冤家”械斗厮杀动作中演化而来的舞蹈,表现了小伙子们粗犷勇猛的性格。
1.3.4 铃鼓舞。属于巫舞的范畴。
以上四种舞蹈是凉山彝族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凉山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厚重,还有很多有特点的舞蹈。比如,以前凉山彝族还有一种“宫廷舞”,渊源可以追溯至唐朝南诏时期,当时南诏王室的宫廷舞受到唐朝宫廷与东南亚诸国的影响,又传到凉山彝族的“兹莫”与“土司”当中。随着土司制度的逐渐衰落,宫廷舞在凉山基本失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彝族舞蹈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凉山彝族艺术家创作的《阿哥,追》等舞蹈,表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淳朴的民族特点。大型彝族舞剧《凉山巨变》,用民族舞蹈的形式,反映彝族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应该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凉山彝族舞蹈的大发展时期。中国最成功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中国优秀舞蹈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彝族歌舞《情深意长》成为《东方红》中的优秀片段,并广为流传,为奠定彝族舞蹈的艺术地位起了一定的作用。
凉山彝族舞蹈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广大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再次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舞蹈作品,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彝族舞蹈家。《妈妈的儿子》《表妹》等一批凉山彝族舞蹈都是成功的作品,在全国各地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彝族舞蹈《五彩云霞》成为这一时期中国舞蹈的代表作,而且多次代表中国舞蹈出国演出。同时它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并入选了中国舞蹈界最重要的晚会“青春的旋律――当代青年舞蹈家专场晚会”。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当前世界上许多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受外来文化和现代化社会的冲击和考验,有关部门都在采取种种措施来抢救这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凉山彝族民间舞蹈也面临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当前,继承和发展彝族舞蹈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3.1 抓紧建立彝族舞蹈体系,整理彝族舞蹈语汇。彝族舞蹈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非常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彝族舞蹈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舞蹈体系,还没有鲜明的,形成舞蹈界认可的彝族舞蹈语汇,这严重影响了彝族舞蹈的普及与发展。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把门类繁多的、分散的彝族民间舞蹈进一步的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加工并提炼出较完整的、得到认可的彝族舞蹈语汇。
3.2 加强彝族舞蹈教学,培养彝族舞蹈人才。彝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舞蹈人才,特别是培养彝族本民族的青年舞蹈工作者。
3.3 创作彝族舞蹈精品,确立彝族舞蹈地位。一种艺术形式的确定,与这种艺术形式有无代表作有直接的关系。和兄弟民族的舞蹈艺术相比,彝族舞蹈有代表性的作品还不多,被称为经典的彝族舞蹈作品更少。这要求彝族舞蹈工作者要下大力气,创作出更优秀的彝族舞蹈精品,使彝族舞蹈成为中国舞蹈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鲜花。
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发展,一要适应人民的需求,二要合乎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要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和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去促进其发展,同时必须要保护原有的舞蹈风格特点和动作韵律。吸收、创新既要大胆,又要小心谨慎,否则就有可能脱离原有的基础,不能为本民族的人民所接受。这是舞蹈专业工作者所要坚持的创作原则,也是我们培养舞蹈人才继续发扬舞蹈民族特色的要求。
[1]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M]. 民族出版社 , 朴永光著, 2005
[2] 凉山彝族风情[M]. 巴蜀书社 , 吉合蔡华[等]著, 2005
[3] 彝族文化史[M]. 云南民族出版社 , 白兴发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