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为
历史深处的宏大叙述
——浅谈吴仕民长篇小说《铁网铜钩》
□李大为
小说的意义,在于故事因素的植入。没有一个好的故事胚胎,小说就无法完成流畅的叙述流程。小说,就是要讲故事。故事的构成因素很多,比如情节,比如冲突,比如悬念,比如人物性格的呈现等等。在叙事学的层面上,讲故事就是一种叙述美学。
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必须有展开故事,延宕故事,梳理故事的能力。之前,读过吴仕民的很多散文和随笔,最突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作家。因为,故事因素在吴仕民的笔下,既是一种呈现,更是一种情趣。故事不是简简单单的话语言说和情节延宕,而是融含了非常鲜明的主体生命体验。这样一个会发现故事胚胎,并且能让故事一点点成长的小说家,在他四十万字的长篇力作《铁网铜钩》中,却采取了一种别样的方式来结构他的作品。打破从故事到故事的叙事逻辑,吴仕民选择的是历史文化背景的大幅度场景描摹。应该说,这是非常有难度的一种尝试。
因为历史的视角也罢,民间视角也罢,文化的视角也罢,都需要作者有相当丰厚的生活积累,还要有相当扎实的学养,甚至是比较专业的民俗学知识。恩格斯曾说,一部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因素,就是其丰实的历史与文化蕴含。十九世纪末,以托尔斯泰、果戈里、巴尔扎克等为代表的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正是以这种大手笔的宏观背景叙述,来结构他们的长篇。长篇巨制《静静的顿河》,用了将近一百页的篇幅,去描写顿河两岸哥萨克民族的历史。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一大段深情的叙述里面饱含着作者的乡情、乡愁和乡思。这种史诗般的氛围,不仅助推了小说的文化含量,而且让小说中的人物更具生命的厚度。吴仕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揭开小说的故事框架。
鄱阳湖,是中华大地上的第一大淡水湖。纵横800里的水乡泽国,荡漾着片片波涛。鄱阳湖古老、宽广、美丽、富饶、神奇,它的百年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南中国近现代史的折射与缩影。大湖两岸,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渔民,一个又一个渔村。铜钩赵家村和铁网朱家村,就是最具鄱阳湖特质的两个大村落。
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两个历史渊源深厚的古村里。由于历史遗留因素和现实利益的冲突,两个村落为水域的划分问题矛盾不断,并时常为此而大动干戈,并发展成为村民之间的械斗。故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缓缓地展开,由民国到抗日,由抗日到内战结束,一幅鄱阳湖畔的风情画卷、民国时代的社会图景,史诗般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但作品淡化意识形态因素,不在政治的层面上做更多的停留,而是直接进入故事、进入人物、进入叙述的语境里。
主人公赵仁生,具有典型的鄱阳湖渔民特点,仗义豪爽,聪慧达观,讲诚信,讲道义,厚道而诚挚。所以,年纪轻轻被选为赵家村的掌门人后,立即显示出了他的大气与担当。一方面,他极力捍卫本村的利益。另一方面,当日寇来犯时,他果断地联合对手一致对外。这种人格的高度与人格的光辉,非常适合那个时代的道德与文化语境。可以说,赵仁生是比较完美的中国农民的化身,在他的身上,寄予了作者自身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怀。此外,小说还从另外一个侧面,深刻地揭示了鄱阳湖两岸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蕴含,所散发出的浓浓的文化吸纳力与包容力。鄱阳湖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鄱阳湖人在包罗万象的历史沿革中,所经历的那些苦难与阵痛。赵仁生的性格特点,是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展示出来的。他的个性特征,既有自身的性格沉积,但更多的还是地域文化的整体塑造。他是老中国的儿女,但在那文化变革的年代里,也要去挣扎、去成长、去选择、去寻找。械斗终究可以解决,但因袭的历史重担,还是压在了一代一代鄱阳湖人的身上。鄱阳湖,和古老的南国大地一起成长,一起经历时代与岁月的变迁,一起铭刻在鄱阳湖人的集体记忆里。
小说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与地域风情:鄱阳湖两岸的自然风光,鄱阳湖人的性格特质,鄱阳湖村落与村落的械斗场面,鄱阳湖传统的建筑特色,鄱阳湖浓郁的地方方言,甚至主人公的原型,都刻下了作者少年时的印记。这样的故事呈现,如果没有对故园历史的梳理,对故园文化的谙熟,对故园居民的心理熟知,是很难写出如此洋洋洒洒的文字的。
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一个非常丰满的人物形象:朱继元。与赵仁生不同,朱继元的性格更具有多面性,因而就更加具备人性的深度。作为朱家村的掌门人,他精明强干,但也颇会算计。他工于心计,但也有古道热肠的一面。他在利益面前寸土不让,但是当日寇侵犯时,他会勇敢地出手。可以说,他的性格矛盾,是文化冲突与文化碰撞的外化。他的生存哲学,某种意义上则是环境挤压的产物。难能可贵的是,朱继元有着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讲究起码的道义,讲究长幼有序,讲究家国意识,讲究自我反省,讲究故土难离。
小说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内涵正在于此,它为鄱阳湖确立的是一种宏大的价值观,一种道德关怀,一种人文情怀,一种承受苦难的能力,一种自我救赎的升华!这些古老的价值内核,才是我们传统和民间文化的有效传承,才是我们民族品格的重要构成部分。以赵仁生为圆心,吴仕民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鄱阳湖人民的集体雕像。
他们淳朴、勇敢、善良、守信、宽厚,当然也不乏小小的精明和狡猾,但一旦面临着国难家仇,他们身上闪烁着的,却是满满的家国情怀,是同仇敌忾的血性与担当!一部《铁网铜钩》,写出的是一部恢宏的鄱阳湖近现代史。一个赵仁生,折射出的是整个鄱阳湖动人的光辉。会讲故事的吴仕民,我们期待着他能把记忆中的鄱阳湖往事,源源不断地诉说出来!
责任编辑 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