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金民
女儿读初中时偏科,不喜欢物理和化学,经常遇到难题不敢向别人请教,干脆不懂装懂。
一天,女儿对我说:“力学太难了,老师讲课时能听懂,但一做题就傻眼了。有的题我真搞不明白,一个看似简单的题却暗藏玄机,这里冒出一个‘力,那里冒出一个‘力,哪来那么多‘力?真被搞糊涂了。”我对女儿说:“说实在话,物理我也不懂,帮不上忙,你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女儿说:“我才不呢!我怕同学笑我笨,怕老师骂我没认真听讲。”
我说:“你的想法似乎有理,但是你没问同学,怎么知道同学会笑你呢?也许他们会热情地帮助你,会夸你勤学好问呢!我给你讲个故事。俄国曾经有一个打鱼的青年罗蒙诺索夫,他很想学习,就徒步2000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学校拒之门外。后来,他乔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罗蒙诺索夫对同学的嘲笑置之不理,专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那些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请教,尽管那些孩子嘲笑过他。罗蒙诺索夫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拉丁文。正是凭着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后来他成为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院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创办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和第一所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试想一下,如果他不勤学好问,他会有这样的成就吗?也许会像他的父辈那样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渔民。看来,好问与不好问是有区别的。你不妨试试。”
第二天,女儿鼓足勇气问了同学小丽一道物理题,当时似乎听懂了。然而过了两三天,女儿又不会了。我对女儿说:“这说明当时你没有真正听懂,你现在可以再问一次。”女儿说:“我刚问过,而且当时说听懂了,才过两天又说不懂,人家会笑我笨,我还是不问的好。”我说:“你不问就搞不懂。如果问了,你就会有收获,会弄懂这道题。”女儿说:“如果我问了,也不一定能弄懂,如果不问,至少没有人笑我笨,况且这道题考试也不一定会出。”
我说:“那万一考试出这道题呢?如果你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你也可以问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女儿答应问老师。过了一天,我向女儿询问这件事,女儿说她问了老师,终于弄明白了这道题。我趁热打铁,说:“如果你不懂装懂,恐怕一辈子也弄不懂这道题。你不妨多问同学,多向老师请教,没人会轻视你的。”
打那以后,女儿遇到难题就主动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她就问同学。正是凭借这种不懂就问的精神,她把物理和化学两科难学的东西弄懂了,成绩不断提升。中考时,这两科满分150分,女儿考了近140分,与以前相比有显著进步。
读高中时的一天,女儿回家整理地理课堂笔记,有一道关于时间计算的难题,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这道题老师上课已经讲解过了,女儿当时觉得听懂了,可是回家又不会做了。老师说过题中的两条经线的夹角是60°,可这60°是怎么证来的,女儿还是不明白。尽管她也尝试用几何知识来证明,但就是证不出来。
女儿问我:“老爸,这道题你帮我看看。”我拿过题看了一下,说:“我觉得这道题缺少一个条件,可能是你漏掉了。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不知道了。”女儿又看了一下题,说:“我也觉得题有点问题,可是我记得题没错,老师就是这样抄的,上课时我已经把黑板上的题全抄下来了。”
我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老师出的题你不懂,你还是找老师问问。现在不要浪費时间了,把时间用来做其他作业也好。”女儿面露难色,又摇摇头。我很纳闷,问道:“为什么呢?学问学问,边学边问。不懂就问,这是天经地义的。你为什么摇头呢?难道地理老师会吃人吗?”
女儿说:“你有所不知,我坐在第一排,地理老师上课讲这道题时,我还接过老师的话茬儿。老师问我们有没有听懂,我还点了头。地理老师是刚换的新老师,他提问时,我总是积极回答。老师还表扬了我,还问我在班上平时成绩是不是前几名。我说一般是第一名。现在我说自己没听懂,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老师会以为我不懂装懂,对我的印象会变坏。”
我说:“你说得很有道理。当时你表示听懂了,现在又说自己不懂,面子上确实有些挂不住。”女儿说:“地理老师脾气暴躁。有一天,他提问一个女生,那个女生回答不上来,他差点把那个女生训哭了。我有些害怕,如果我不问,他也不知道我不懂。如果告诉他我不懂,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我对女儿说:“初中时你不懂就问,理化两科进步明显,你不也尝到了勤学好问的甜头吗?现在到了高中,你胆子越来越大,更应该向老师请教,为什么还要不懂装懂呢?”女儿说:“以前我是初中生,脸皮厚,不怕别人批评。现在我是高中生,怕丢面子,不会轻易告诉别人自己不懂的东西,装作很博学的样子,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我马上从网上搜到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拿给女儿看。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心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文章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惊呆了,教室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等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既然你们想听,那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等女儿看完这个故事,我问她:“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女儿说:“那个先生和我们的地理老师一样严厉,看起来很吓人,学生都不敢问问题。”我接着问女儿:“但你和孙中山对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孙中山不懂就问,不会不懂装懂,而且敢提问;而你不懂不敢问,怕挨骂,怕丢面子。其实,你不妨向孙中山学习,只要弄懂了道理,别怕丢面子。你比孙中山幸运,那个时代老师打骂学生是家常便饭,而你的老师不会打人,至多骂一顿。孙中山向老师问问题,老师是怎样对待的?打了他骂了他吗?”女儿说:“打骂都没有,老师详细地把道理讲给他听了。”
我说:“如果你是孙中山的同学,当他向先生问问题时,你是不是为他捏了一把汗?”女儿点点头。我接着说:“有些事情不能仅凭经验来判断,以为先生严厉会批评好问问题的学生,其实不然。你没问老师,又怎么知道老师会批评你、嘲笑你呢?我也是一名老师,我从来不会批评主动问问题的学生。相反,我会觉得这种好问的精神是可贵的。孙中山那个时代的学生不敢向先生问问题,而孙中山问了,老师没有为难他,实际上在心里是很佩服他的勇气,很赞赏他的好问精神的。即使有的问题老师上课讲过,你没听懂也很正常。如果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所有学生都能听懂,那么考试时每个同学都会考高分。而事实恰恰相反。所以,学生课下向老师请教上课没听懂的问题,在老师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的老师也可能像那位先生一样,看起来吓人,等你真的向他请教时他却很温和,讲解也很具体。他可能还会赞扬你勤学好问的精神呢!你不妨一试,如果老师批评你,我负责!”
女儿笑着说:“老爸,你说的貌似有道理,我就把我的这张老脸豁出去了,反正我买了你的保险。我数学上有些难题还没弄懂,我也想问数学老师,又怕他骂我。”我笑着说:“我再卖一份保险给你,你向数学老师问问题时,如果数学老师骂你,我一次给你50元奖金,奖励你好问的精神,补偿你的精神损失。如果你坚持下去,你的成绩还会大幅提升。”
女儿和我勾了手指,笑道:“好,一言为定,成交!我要像初中时那样,做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