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雷无言 王静
【摘 要】 该文以西安兵马俑景区标识牌为研究对象,从景区和游客两大角度具体分析了标识牌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能够进一步优化景区解说系统,以促进历史文化旅游的發展:重视标志牌的位置和内容有效性;加强标志牌与景点的对应性,避免形式主义与过度娱乐商业化。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解说系统;标识牌;优化;游客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国内对历史文化景区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历史学家发出对历史文化景区或历史名城加以保护的号召,西安作为闻名全国的十三朝古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而且,目前古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领域,对解说系统的研究甚少。本课题将历史文化和解说系统研究相结合,旨在进一步加深国内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
秦兵马俑为古城西安的著名历史文化遗迹,曾有诗作赞:“千秋幸甚烧陶土,佣兵马,从雄武。”生动描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秦俑。近年来,随着秦兵马俑的发掘出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作为历史型文化景区,要求完善的解说系统给予支撑,而在在解说系统中,我们发现景区解说牌、电子导览器和导游占据了解说系统里的三大主力。本文在检索前人关于解说系统中发现,虽然解说标识牌在历史文化景区的解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解说牌在景区中的影响的研究甚少且不完整。为了给游客更好的参观体验,促进景区发展,我们认为景区解说标识牌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以半结构式的研究方法,将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结合,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标识牌的进一步优化建议。
二、研究现状
通过对比前期文献,我们发现关于秦兵马俑解说牌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乌永志在《文化型遗产双语解说》中提到解说牌的内容文字晦涩,多为古文引用,导致了解说牌的阅读量大且难懂。张宏等在《秦兵马俑游客体验ASEB分析》中写到景点间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解说牌的分散,反差太大,缺乏连贯性,这样严重影响了游客对景区文化的认识和游览的目的,从而使兵马俑的历史内涵得不到全面宣传。丁素平和赵振斌在《基于游客角度的解说牌解说系统研究—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也写到了当前景区内需要对解说牌进一步加以完善,在研究自然文化景区时已经有了这样的需求,这就说明当前历史文化景区的解说系统特别是解说牌系统也需要提升和完善。
在兵马俑的解说牌对游客的需求分析研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是景区自身的建设。我们发现众多景区对于标识牌的重视不够,导致游客对景区景点的了解也不够,从而使得旅游体验效果不佳。这也是我们研究兵马俑标识牌的重要原因;第二是由于景区导游解说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因此完善基础性解说系统—标识牌,是非常必要的。
考察发现,游客对于西安兵马俑标识牌的需求以及标识牌内容的理解程度都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在摆位上,游客都希望标识牌能更加清晰显眼;在内容上,希望标识牌能够通俗地介绍那段历史而非单纯的物件介绍,从而能够使得游客加深对景点的印象。然而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兵马俑景区内标识牌摆位存在问题,特别是主要景点一号坑,有实际意义的标识牌欠缺,且由于景区设施和庞大人群的遮挡,为数不多的标识牌也难以被游客看见,其内容也不够生动。因此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现状分析,本文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标识牌的位置摆放问题与游客需求脱轨;
重点景区标识牌没有深化对景点的解说,游客难以依靠其理解景区的历史内涵;
景区整体忽视标识牌这一基础性解说系统的作用。
三、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1、本课题以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包含20个问题,其中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游客对景区标识牌的理解、游客对景区标识牌的需求
基本信息部分主要考察的是游客的社会特征,涉及了游客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地域等。此部分为客观问题,设计的意义是为了比较不同的游客对兵马俑标识牌的理解程度和需求。一共包含7个问题。
(1)游客对景区标识牌的理解主要考察的是游客游览完景区后的直观感受。涉及到了游客对标识牌摆位等问题,设计的意义在于收集游客对于兵马俑的标识牌的理解程度,以便收集数据作对比分析。
(2)游客对于标识牌的需求,涉及到了游客在标识牌大小,内容多少以及内容的形式等问题,设计的意义在于收集游客在标识牌方面的需求,以期能提出对景区的建设性标识牌的意见。
本次调查研究始于2016年3月并于当年6月结束,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05份(男性63人,60%;女性40人,42%),有效率为87.5%。本次问卷的发放区域为兵马俑景区三坑。受访游客来源为:本地游客16人,15.2%;非本市的省内游客26人,24.8%;省外游客62人,59%。
职业群体分为学生46人,43.8%,自由工作者24人,22.9%,教育工作者9人,8.6%,研究学者1人,1%;其他25人,23.8%。游客的往来经历为:来过39人,37.1%;未来过63人,60%,其他3人,2.9%。
研究采用 SPSS for Windows 20.0 统计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描述性数据说明游客在对解说牌的内容理解以及对解说牌的需求。
四、问卷分析
1、游客客观信息对兵马俑景区标识牌的影响
(1)文化程度对兵马俑景区标识牌改进的影响从表格看,参与调查的人群文化程度研究生比例为6.7%,本科比例为53.3%, 大专比例为17.1%,高中比例为17.1%, 初中及以下比例为5.7%。调查数据中为参与调研人员的基本信息分别是文化程度。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士都在呈现上升趋势,文化遗产类景区旅游中青年人群比例在扩大,受教育程度也大多为高中及其以上,而这类人群对知识准确性以及文化需求性较大,这也是景区解说牌系统需要改进的原因之一。游客对现有的标识牌解说整体感受到枯燥,感受不到趣味性。文化程度对解说牌的系统优化影响大。
(2)从事职业对兵马俑景区标识牌改进的影响程度。数据显示学生比例为43.81%,自由工作者为22.86%,教育工作和研究学者分别为8.57%,0.95%,而其他职业为23.81%。从单因素方差图分析中得知,文化程度对标识牌有影响。我们从单项数据来看,调查人群多为学生和文化知识工作者,因此他们对解说牌的需求呈现出扩大趋势,而且对解说内容也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根据采访和数据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更希望解说牌进一步优化,能够具体解说景区景点文化,而不是仅仅几个词组或者几个小图就将文化展示出来,文字解说非常有必要。就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来说,解说牌不仅要容易理解,也要充满趣味性,历史性文化景点本身就有庄重肃穆,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情节与特点,因此需要景区在建设时,充分考虑到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的需求。
2、游客主观对标识牌的影响
(1)数据显示游客游览寻找解说牌的频率,查找标题,以及查看解说牌的时间。从数据中我们看到游客对景区解说牌的依赖程度很高,“经常” 和“ 一般”的频率为32.4%和42.9%。而“偶尔”和“很少”的频率为19%和4.8%。在数据中,看标题这一因素频率“一定,偶尔,一般不,从不”分别为60%,31.4%,6.7%,1.9%。在另一个因素中,游客在景区查看解说牌的有效时间段“0~5分钟”70.5%,“5~10钟”21.9%,“10~15分钟”1.9%,“15分钟以上”和“时间不确定”分别为1%和4.8%。以上三个因素分析我们得出游客旅游是对文化遗产类的景区的解说要求高,从时间看他们大多需要5~10分钟的时间来对景点进行了解,以便加深对景区文化的印象,而从看标题这一因素看几乎所有游客都要阅读解说牌的标题,以便在第一时间抓住对景点的历史文化介绍。
3、游客对景区现有解说系统的满意度
(1)从兵马俑景区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图得出,景区现有解说系统依旧是导游,电子解说器和标识牌为主要解说的途径。数据显示游客对电子解说的需求有效频率为“一定”24.8%,“偶尔”61%,“一般不”和“一定不”分别为10.5%和3.8%。由此我们得出大部分游客还是希望通过标识牌直观感受到景点的文化含义。而在项目小组成员实际采访发现,游客明确表示,景区工作人员在向游客建议旅游线路時,大部分建议为购买电子解说器,电子解说器能解决游客对于景点的困惑。游客对兵马俑景区最重要的景点,从一号坑的解说牌的位置摆放程度的满意度的数据中得出,“非常满意”为4.8%,“满意”为37.1%,“基本满意”为46.7%,“不满意” 为11.4%。由此我们得出,一号坑牌确实在存在问题且需要优化。在游客的采访中,他们提到由于解说牌的位置较为隐蔽而且游客人数众多,大家都在拍照中推挤,因此根本看不到解说,往往匆匆看完就随着人流而去。数据显示关于解说牌是否具有趣味性,游客的评价维度为“完全达到”39%,“达到”15.2%,“基本达到”33.3%,“未达到”12.4%。因为,分析得出,兵马俑景区需要对解说牌的内容进行优化,提升趣味性,准确性;同时要对解说牌的位置进行调整,主要以满足游客阅读需求为主,从而提高整体满意度。
五、讨论及思考
旅游是一种获取愉悦经历的体验性活动,由于游客高度参与其中,游客对旅游经历的评价更多地取决于游客自身的主观感受。所以解说系统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而标识牌是解说服务中最基本的、应用最广的一类设施,包括全景牌示、指示牌示、景点牌示、忠告牌示、服务牌示等。同时,解说牌是指导游客参观游览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可是在我们的资料搜集和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众多景区对于标识牌的重视不够,导致游客对景区景点的了解也不够,从而使得旅游体验效果不佳。这也是我们主要研究兵马俑标识牌的原因,另外由于景区导游解说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完善基础性解说系统—标识牌,是非常必要的。
西安兵马俑景区的标识牌系统需要朝着“游客友好型”的方向发展。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显然在此方面,该景区标识牌发展不够完善。在坚持对历史遗迹的合理保护为前提下,景区方面应该实现以游客为主的发展,景区标识牌应实现游客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让游客从其中更好感受到,秦代兵马俑之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而非到此一游,却毫无意义。
考察发现,游客对于西安兵马俑标识牌的需求以及标识牌内容的理解程度都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在摆位上,游客都希望标识牌能有更加清晰显眼;在内容上,希望标识牌能够通俗地介绍那段历史而非单纯的物件介绍,从而能够使得游客加深对景点的印象。然而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兵马俑景区内标识牌摆位存在问题,特别是主要景点一号坑,有实际意义的标识牌欠缺,且由于景区设施和庞大人群的遮挡,为数不多的标识牌也难以被游客看见,其内容也不够生动。
为了西安兵马俑景区的标识牌系统朝着“环境融合型,游客友好型”的方向发展。在坚持对历史遗迹的合理保护为前提下,景区方面应该实现以游客为主的发展,景区标识牌应实现游客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让游客从其中更好感受到,秦代兵马俑之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希望可以对优化兵马俑的解说牌系统有帮助:
1、重视标志牌的位置和内容有效性
(1)不影响视野的前提下,将标志牌摆放在明显位置,比如高位墙面。低位的标志牌易被人群遮挡,无法发挥其有效性;适当提高标志牌的摆放高度,能很大提高标志牌关注率。
(2)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标志牌和字号加大。无法近观遗址具体物件的游客往往会在围栏外看见遗址坑内林林总总的小标志牌,仔细辨别会发现是具体遗迹的名称介绍,如果适当扩大标志牌的尺寸和增大字号,会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游客对兵马俑景区的实际体验,增强历史丰富性,而不是让游客感觉是普通的黄土遗迹。
2、加强标志牌与景点的对应性,避免形式主义与过度娱乐商业化
(1)解说牌要言之有物、认真对待。各个展厅特别是非主要展厅内,坑内有很多区域还属于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状态,而对于这些区域解说牌要么是一笔带过,或者根本没有,要么是些关联不大的历史介绍。我们认为在这些区域可以增加一些考古故事和如今状态的说明介绍;
(2)多媒体历史展示解说牌可以保留,但最好摆放在展厅入口处。馆内视频播放,大都是兵马俑宣传片的类型。放在展厅入口处较之内部,能够既给游客一个好的印象,又不会破坏展厅内部的古朴历史感;
(3)适当限制单位时间内游览人数。兵马俑景区游客数量每年屡创新高,旺季时更是水泄不通。限制客流使解说牌能更好发挥其作用,使景区不变成喧闹的“市场”,不让景区价值贬损、成为过度市场化的牺牲品。
历史文化遗址景区标志牌系统的概念与研究还有待深入下去,历史文化遗址景区标志牌系统是为了帮助人们在景区内按照自身的意愿选择游览对象,高效地获取有关的游览信息并能够全面、顺利、安全地完成游览。它既是旅游景区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游客认识、理解、欣赏环境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交互作用,能全面增长游客和景区的对于解说系统解说牌的重视,优化解说系统,提高景区品质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喜刚,高亚芳. 丝绸之路文化型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 李翔. 景区解说系统构建及解说方式适用性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2007.
[3] 乌永志. 文化遗产型景区双语解说问题与探讨——以西安为例.人文地理.2010.
[4] 丁素平,赵振斌. 基于游客需求角度的解说牌系统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2008.
[5] 钟泓,李丰生,马钦彦,孟祥伦.基于游客视角的桂林景區解说系统评价. 旅游论坛,第一卷第三期.2008.
[6] 张宏,赵荣,李绍刚.秦兵马俑游客体验的ASEB分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7卷第一期.2006.
[7] 乌永志. 文化遗产型景区双语解说问题与探讨—以西安为例. 人文地理, 2010.
[8] 李春青.历史文化遗址景区标志牌系统规划设计研究——以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景区为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作者简介】
张 丹,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