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弥儿》与自然教育

2017-12-05 12:31伍婉婷廖达辉
东方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爱弥儿自然教育卢梭

伍婉婷+廖达辉

摘要:《爱弥儿》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全书从爱弥儿的婴儿时期到成年共20年的成长历程说明自然教育思想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在当时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爱弥儿》对当代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反思的意义,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

一、引言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因其教育思想之丰富、观点之深刻,几百年来倍受世人推崇,被教育界人士奉为经典。在此书中,卢梭虚构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孩子,并详细阐述了爱弥儿从0到20岁的自然教育,由此来反映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爱弥儿》一书中包含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法国具有反封建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教育应该顺应自然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1]卢梭认为教育要合乎儿童发展的天性,要回归自然。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出生就是脆弱的,我们出生时所没有的东西和成长后所拥有的东西,在卢梭看来,都是教育赐给我们的。[4]这种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5]。也就是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三个方面的教育的影响。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我们人类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的教育我们只能决定一部分,而人的教育是我们真正能够加以控制的。因此,卢梭认为,儿童的正常的发展依赖于这三种教育的圆满的“配合”。又由于三种教育的可控程度不同,人们可以控制的“人的教育”与“事物的教育”都应该配合“自然的教育”。只有这三种教育达成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时,儿童的成长才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让教育按照儿童自然的天性而展开,让儿童成长成为“为自己而生活的自然人”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

三、儿童的天性不应被抹杀

《爱弥儿》的第二部分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6]婴儿生而柔弱,父母的爱是帮助婴儿顺利成大的重要的保障。但父母的爱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的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儿童成为路上的障碍。父母长期在文明社会中生活,鲜少接触自然主义,于是便按照他们一贯的生活方式给他们的孩子过早的灌输社会的经验,使他们的孩子过早地习惯社会生活。这些父母所给予的东西远超过孩子所需要的,使得亲子关系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去发展,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最终,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过分的保护而失去自保的能力,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大自然是有增强孩子的身体和使之成长的办法的,我们绝不能违反它的办法。”[7]那就是说,要按照自然的秩序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去做他这个时期所不应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同时,我们更不能因为宠爱孩子而代替他去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即“绝不能因为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而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基于此,卢梭提出了按照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教育的“教育阶段论”,分别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自然的天性,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分阶段进行教育,能使教育与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使孩子顺应自然规律地成长。

四、应该培养少年的爱好学问的兴趣

卢梭认为,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培养好奇心的一种好方法就是去观察。要向孩子提出他能理解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答,以此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不能直接教给孩子这些那些的学问,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这些学问。在卢梭看来,一旦家长在孩子的心中的权威盖过了孩子的理智,孩子将不会再运用自己的理智思考问题,就会被别人的见解所左右。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见过大海,他不会理解诗句里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在草原奔跑过,他不会知道什么是阳光下的草腥味;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见过星星,他不会明白宇宙的浩瀚。我们不能未经揣测就把我们的心理当成孩子的心理,卢梭所推崇的自然主义教育本意并不是为了教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为了引起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引起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向孩子的头脑中灌输真理,不让孩子心中充满偏见与谬论。

五、青年时期的道德品质教育尤为重要

当一个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齡时,会变得比以前更富于感觉,情感的影响会更加的强烈和持久。这个时期的青年会出现一些新的欲望,在卢梭看来欲望不能也不应该被人为消灭或控制,这无异于想要控制天性,这是非常愚笨的想法。但这里所说的欲望都是自然赋予的,如自尊自爱等。而那些奴役我们和毁灭我们的欲望,都是从别处得来的,并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为了避免被这些非自然的欲望所毒害与迷惑,卢梭认为要对这个时期的青年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因为道德品质的教育的目的教会人自爱、善良等一切令人感到温暖与舒适的情感,同时防止人出现傲慢、虚荣等反面的令人不适的情绪。主要的做法就是将那些极具迷惑的事物与孩子的世界完全隔离,不让孩子对这些事物产生好奇心,从而沉迷于享受取乐。在卢梭眼中,沉迷于此的人会变得令人厌恶和责难。而远离于此的爱弥儿则是朴实可爱,受到别人尊重和信任。卢梭的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道德品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将青年培养成道德共同体的公民。[8]

六、不足与局限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将爱弥儿塑造成一个天性纯良的婴儿,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略有些“性善论”的意味,不够理性与全面。全书中卢梭一直倡导人们遵从自然教育的思想,忽略了理性思维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同时过分彰显道德教育,贬低理性在人的知识结构中的作用,这是过于偏激的。卢梭将体育、智育与德育单独分开在人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发育,事实证明这是不科学的。体育、智育和德育应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现在人的各个发展阶段中,三者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但不能如卢梭所著一般完全独立分开发展。

七、结语

在卢梭的年代,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大背景下,《爱弥儿》的出现,给人们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令人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思想,这种对比是震撼的,在当时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自然教育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给当时的人们看到了教育的更多的可能,同时推进了社会性质的巨大转变。虽然用现代的目光来看,《爱弥儿》一书并不是没有缺陷和局限性的,但瑕不掩瑜,《爱弥儿》对当今的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王鑫.从《爱弥儿》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R].上海: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1.

[3]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王鑫.从《爱弥儿》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R].上海: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弥儿自然教育卢梭
人生的最高哲学
大师的弯腰
论卢梭《爱弥儿》的教育学思想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观适应性研究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卢梭的绝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