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和原因
当前,陕西省中高等教育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上大学容易,上普通高中难。
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录取率约80%,而初中升普通高中的比例约为60%。
原因
我们实施“高中与中职比例基本相当”的政策,目的在于发展中职教育,但在实践中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初中毕业生上普通高中的愿望强,但却难以考上,出现了中专生大量复读的现象。另一个是中职院校数量发展过快,投入、师资都跟不上,导致中职教育质量普遍较低,加之难以就业,因此大量学生不愿意报考中职学校,即便是勉强报考的学生,辍学率也相当高,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发起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REAP课题组)从2011年开始研究中国中职教育对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REAP课题组主任、斯坦福大学教授斯考特说:“在北上广、江浙会有一些不坏的中职学校。但在内地,尤其在中西部,合格的中职学校少之又少。”REAP课题组的调查还显示,包含陕西省在内的西部省份中职学生只有39%能够坚持完成全部学业。
陕西省中职学校招生由2011年的23.6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10.6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也由7.8万人下降到4.3万人,这固然有人口下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中職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陕西省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也做了调整,但中职教育快速萎缩的势头仍在继续。
二是我们鼓励办职业教育,但中高等学校难以为继。
2014年底有关部门将全省567所中职院校优化合并到300所左右,目前这300所学校招生也严重缺额,有的学校一年只能招几十个学生。高职院校也开始出现生源危机,特别是一些地市级职业学院招生更困难。
原因
陕西省鼓励兴办高职教育,前几年起到了支撑产业转型和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作用。但由于人口结构带来的生源减少,首先直接冲击到高职教育,加之专升本渠道不畅,高职教学质量整体不高,有些高职院校出现生源危机。陕西省高考人数从2008年的峰值41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32万人,本科招生计划稳定在13.5万人左右,所以人口问题对本科院校影响不大。高职招生近三年来却快速下滑,从2014年的13.5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10.9万人,目前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预计4年后将下降到7万人。陕西省半数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已不能完成。2016年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为1500人,实际录取只有700人。
高职院校招生减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建本科院校大量招收高职学生。陕西省本科院校共48所,高职院校38所,两者实际办学规模之比为:7.3:2.7。2016年本科招生计划为13.5万人,高职招生计划为13.8万人,本科和高职计划之比为4.7:5.3。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难以维持,不得不招收高职学生。这样既对高职院校形成挤出效应,也使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不能聚焦,影响到办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高考复读率长期在18%以上,居全国第一。
大部分省份复读率只有5%-7%,浙江省仅为3%。
原因
在高考中我们实行“本科与高职比例基本相当”的政策,鼓励学生上高职,但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由于本科的比例控制在50%左右,本科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大量考不上本科的学生只好选择复读。这是陕西省高考复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造成复读率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考本科分为一、二、三批次录取。分批录取使人们误以为本科高校分为三个等级,也造成了“三本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和就业市场受到歧视。“三本批次”分数段的考生只可以报考高收费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因经济情况被迫复读和弃学的情况大量发生。陕西省2016年第三批录取分数段的考生共12万余人,就有4.5万人放弃填报志愿,占36.4%,其中大部分成为复读生。大量的复读生挤占了应届毕业生的升学机会,形成了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也加剧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风和补习风,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四是许多高职学生有“专升本”意愿,但实际报考人数少,升学率低。
教育厅规定“专升本”的计划掌握在高职应届毕业生的15%,但2016年实际专升本的比例只有5.1%。
原因
“专升本”的比例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与高职院校的招生吸引力直接相关。陕西省在2015年以前,专升本计划控制在高职毕业生的5%,当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申报2015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的通知》,要求专升本招生计划按照当年高职毕业生总量的15%掌握。但在实践中,由于渠道不畅,专升本难度加大。我们调查发现,30%的毕业生有报考“专升本”的意原,但实际报考人数不足。原因有四:
1、“专升本”扩大招生的政策宣传不够,许多学生不知道专升本招生扩大的政策;
2、学制设置3+2,学生要多上一年学,加重家庭负担;
3、重点大学不招收专升本的学生;
4、需要参加全省统一的入学考试。“专升本”应该是学历提升的重要渠道,在国外“专升本”普遍而形式多样,美国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高职学院,升人大学的比例高达30%,只要学生有意愿和学习能力就可以顺利升到本科。我国一些省份的“专升本”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河南省2016年“专升本”的比例已经提高到13.16%。“专升本”渠道不畅,学生一旦进入高职就很难继续深造,成为学生不愿意报考高职的重要原因。
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课题组专门邀请了几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认真的访谈、研讨,在这里简单介绍他们的相关研究和理论。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人机对话、智能硬件等技术发展。低层次技术工人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要,高中将成为就业人口的基本起点,延迟分流、结构高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endprint
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指出,用“高中后职业教育”概念替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高中后职业教育”包括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博士等学历教育,以及各种类型的职业证书教育和在职培训。他说,国际经验表明“高中后职业教育”以学历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并举为主要特征,不再简单强调其高等性和学历性,而是提供门槛更低、费用更低、也容易完成的入学方式,学制安排灵活,重视对行业企业和学习者的适应性。
教育部执业技术教育中心姜大源教授提出。我国应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对策和建议
改变“高中与中职比例基本相当”的政策,按照学生的选择意愿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加快整合中职院校。
一是在高中招生中,按照學生和家长的选择意愿,适当放宽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解决上高中难的问题;
二是依据中职招生的实际趋势,确定中职院校的发展规模。按照未来中职在校生总数20万人(含技工院校)计算,在上一轮中职院校优化合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撤并,陕西省保留100~150所办得好的中职院校。
三是对保留的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等,统一学校名称,并加大投入,按照专业类别统一生均拨款。稳定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拓展其办学职能。
一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应从重点建设转为均衡发展,按照人口分布与就业市场的需要,优化和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与区域布局;
二是规定示范性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轮岗到普通高职院校任职任教,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管理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是统一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
四是高职院校除了培养高职人才外,鼓励其开展高中后三个月、半年、一年等各类学历证书教育或在职学历教育;
五是本科院校不再招收高职学生。逐年把近4万人的高职招生计划交还给高职院校,用“专升本计划”和“本科计划”弥补本科院校的缺额。这样既有利于稳定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也有利于本科院校专心办好本科。
打通“专升本”通道
—是提高专升本的实际升学比例,取消统一考试,由学校自主招生;
二是探索2+2专升本培养模式,2年专科学习后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学习2年;
三是重点大学应和普通大学一样招收专升本学生。
实施本科二三批次合并录取
合并录取后,预计未来几年我省高考复读率将从18%降到6%,复读降到2万人以下。同时录取分数线将比原来的三本分数线大幅提高,高职的录取分数线也会相应提高,这样有利于提升高职的社会声誉。
建议我省申报“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这对我省发展职业教育,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建立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分有利。我们如果能争取到“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就能在政策上得到支持,突破“本科与高职基本相当”、“高中与中职基本相当”的约束,系统解决中职、高职院校面临的危机,加陕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同时,在我省全面建立职业资格框架,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各类职业教育中来,促使民办职业教育创新办学模式,探索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培训和服务的路径,实现政府、院校和企业之间资源互补,各取所需,和谐发展。
专家在建议中概括为五个动词:收缩、稳定、转型、打通、融合,即主动收缩中职规模,依照学生意愿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稳定高职规模,拓展办学智能,以质量促生存;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专心办本科,加强应用型建设,推动独立学院转设;实施本科二三批次合并录取,架设“专升本”立交桥,打通高职教育内部人为设置的瓶颈;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