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考生“弃物理”成趋势

2017-12-05 09:4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卷面分流科目

据媒體2017年9月11日报道,浙江、上海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成事实。在被称为“3+3”的新高考方案中,必考科目为语、数、外,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有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今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规则说明会刚结束,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

“物理遇冷”理应引起更多关注和警醒

“物理遇冷”的背后,隐伏着考生和家长反复的权衡与算计。相对于其他科目,物理学科比较难是主因。浙江的选考科目采用赋分制,这就意味着卷面分不是最终成绩,要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学生成绩的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考生基数越小,赋高分越难,于是考生和家长一合计,物理就更不能选了。

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当下,少一些功利的驱动,多一些兴趣的选择,难以将梦想照进现实。“物理遇冷”不仅会造成优秀师资的流失,也会造成大学物理学科优质生源的减少,这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所带来的打击是沉痛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这样理想化的生活图景,对于许多人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上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好专业,找一个好工作”已成为许多考生直接而强烈的利益诉求。那些难以利益变现的专业或者学科,很容易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冷门。

“物理遇冷”看似是一种理性选择,实际上却是一种“有限理性”。一方面,不同的考生在兴趣、特长、偏好和能力素养上存在着差异,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读某一个专业;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今被“嫌弃”的物理学科,说不定以后会让我们“高攀不起”。扭转“物理遇冷”的尴尬,既需要新高考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优化规则,也需要考生和家长转变价值认同。

高考“物理遇冷”,先别忙着下结论

选考物理的人数大幅下降的确是让人挺担心的一件事,物理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因为报考人数的大幅下降可能造成未来人才的断层也不是危言耸听,物理界的担心不无道理。可是会不会造成一些人担忧的那种后果,目前还言之过早。少是相对而言的,30%的选择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理性的回归。毕竟数理化三门都考有一定的盲目性,也不符合大学区分专业的现实。文理分流一批、职业教育分流一批、兴趣志愿选择又分流一批,也符合社会更细致分工、更精准定位的发展方向。

把对物理兴趣不大的人从考生中剔除出去,反而是好事,志不在此,捆绑有何意义?新高考的目的也在于此,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设置出更专业的要求,个性需求、多元选拔,既是给考生减负,也是给高等教育筛选人才。能迎难而上选择考物理的考生,至少不讨厌物理。到了大学阶段,兴趣往往能在一个人的人生中起决定作用,所以,这种兴趣的筛选比单纯的凑人头要有意义得多。

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结人数的下降,哪怕以30%的比例计,也不是个小数目。这些人中,一定会有对物理学怀着痴迷心态的考生,也一定有将研究物理现象视为人生追求的学生。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用好这批人,高考在改革,大学教育也得有所改变,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培养好这30%的人,让他们尽可能地成材,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要下结论,不妨再等等,教育部门不妨先做一个科学的评估,给出一个合理的警戒线,一旦超出就启动修正机制。如果是因为政策本身的偏差引起的,就要及时做出调整。一些大学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需求,对考生的物理成绩提出自己的要求,以弥补高考招生的不足。endprint

猜你喜欢
卷面分流科目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大学专业课平时成绩评定的创新模式
——以卷面加分为例
考试分
基于MEC的LTE本地分流技术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