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隆
车兆和,1982年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他先后在菲律宾、美国、以色列、土耳其、南非、韩国工作,是文化外交领域的专家。面对《小康》记者,他谈起了自己35年来工作中的各种故事和自己总结的经验。
“我当时所乘的航班上大多是中国人。”作为1989年后,文化部第一批外派常驻人员之一,车兆和当时被派往我国驻美国大使馆任二秘,在前往华盛顿的途中,他经旧金山入境。当时的情景,他铭记于心。
飞机上大部分是到美国看望留学生的家长。家长们为孩子带了许多吃的东西,有方便面、火腿肠、木耳、蘑菇、黄花菜、玉米面,等等。有些东西是美国海关禁止带入境的,因此所有行李都要打开检查。当时美国的海关人员对中国人非常粗鲁,高声呼喝,还推推搡搡。
车兆和看不下去,就走过去对海关人员说这些中国人不懂英语,需不需要他的帮助。这让海关人员很不耐烦,就要检查车兆和的护照。车兆和拿出一本“红皮护照”交给他,那位海关人员凶狠的表情一下子变得笑容可掬,“先生,您请走这边。”他指着“外交人员通道”说道。
车兆和大声地说:“请对待他们好一些,他们不懂英语。”
当车兆和转身离开,他听到那位海关人员对同事说:“今天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位中国外交官。”
“当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在当时,我们国家无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在面对西方国家时是非常弱势的。车兆和说当时在国外推广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远比现在要难得多。然而就是当时的种种困难,使他格外珍爱这本二秘“红皮护照”。“就是这本护照,让我坚定了在文化外交战线奋斗终生的决心。”
这一干就是35年。
“文化交流终究要回归到文化本身”
“外交一翼,搭台唱戏,服务大局,文明互鉴。”是车兆和在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记事时所概括的,“也是不同时期我国对外交文化交流所遵循的原则”。
“外交一翼,尽显神奇。”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80年,我国的文化交流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先文艺后外交”指示,文化部配合外交大局,组派中国杂技团、中国京剧团、中央歌舞团等出国访问演出,同建交国家与非建交国家的艺术家和人民接触,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努力打破西方制裁与封锁,扩大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在1949年至1959年的10年间,中国政府曾7次组派艺术团,参加在匈牙利、东德、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芬兰等国举行的第2届至第7届‘世界青年联欢会。起到了重要的‘开路先锋的作用,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在“文革”期间,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也不乏“闪光点”,比如著名的“乒乓外交”。车兆和说,“这一时期,因为国内外的因素,导致文化交流呈现‘少而精的特点。”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全国兴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改革开发力度的态势。“对外文化交流要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于是出台了‘文经结合和‘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方针,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活动,推动经贸,引进外资,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据车兆和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从美国回国,发现很多同事朋友辞职,“下海”经商,“这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生态,而在国外的工作,我们也开始努力开拓海外商业展演市场”。
到了21世纪,文化部贯彻十五大方针,制定了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服务,为外交大局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统一大业服务,为文化事业自身的繁荣与发展服务”。
“尤其是为文化自身的发展服务,这在之前是不能提的,也是不敢提的。其实无论是为政治服务,还是为经贸服务,都只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阶段性的方针政策,如果作为长期的方针政策是有失偏颇的,文化交流终究要回归到文化本身。”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所做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一种更高的视野与更大的格局来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也让我们对于世界其他文化更加理性、不断包容、互相借鉴。车兆和表示,“‘一带一路跨越世界五大文明区域,相关国家60多个,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认真学习研究沿线国家的文化,找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切入点,打造沿线国家文化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和必须做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002年,车兆和读到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国情咨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从遗传基因上说,我们黑人和白人99.9%是相同的。”这让车兆和感想颇多,“我当时就想,人类的基因99.9%都是相同的,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异?”
2009年在出任我国驻韩国使馆文化参赞时,车兆和去拜会韩国外交通商部主管亚洲事务的司长。“我们谈完正事后,他用不熟练的中文对我说:‘我的祖上来自中国青岛,姓赵。”车兆和当时很惊讶,也很高兴。
“我在想:他祖上是中国人,现在是韩国人;或者说祖上是汉族,现在是朝鮮族。他的这种转变又是什么来定义的呢?”
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曾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事了35年文化外交工作的车兆和对于文化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其实,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文化,是文化真正区分出了民族与人种的不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