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晨钰
曾经以区区两英镑出售的《救世主》终于在这个狂乱的时代卖出了前所未有的高价,
只是,如此高昂的价格几乎注定了
这幅21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发现终将与博物馆、公众无缘
2017年11月16日北京时间8点31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聚集了近1000名藝术品收藏家、经销商和记者。
这是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的现场。
“下面我们将拍卖的是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作品《救世主》。”拍卖师话音未落,人群已然沸腾。
屏幕上投影的《救世主》是近百年来发现的唯一一幅达·芬奇真迹。牛津大学艺术史名誉教授马丁·坎普(Martin Kemp)估计,世界上可能存在不超过20幅达芬奇画作,已经发现的15幅都收藏在博物馆,《救世主》是目前唯一一件由私人收藏的作品。
佳士得拍卖行全球总裁彭凯南(Jussi Pylkkanen)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开始竞标。佳士得对这次拍卖进行了直播,镜头外有3万多人在同时围观这场角逐。真正的争夺随着一通通电话越来越激烈,至少有45位身在各地的投标人涌入战场。
只用了两分钟,价格便已突破两亿美元。
很快,一通电话把价格从3.32亿美元推向3.5亿美元。彭凯南也有些紧张,从拍卖桌下拿出一杯水,喝了一口。随后,价格以每次举牌增加一千万美元的速度攀至3.7亿美元。
现场陷入前所未有的沉默,但这种沉默仅维持了十几秒。一旁的顾问向彭凯南比出四根手指。“4亿美金!”彭凯南的惊叫通过话筒传往全球,一锤定音。在短短的19分钟里,这幅《救世主》打破了艺术品拍卖的成交纪录,成了史上最贵的艺术品。
全场欢呼,只有大屏幕上的《救世主》依然一脸祥和。
“男版蒙娜丽莎”——这是人们给予《救世主》的标签,因为在这幅高26英寸、宽18.5英寸的油彩木板肖像中,身穿青金色和深红色长袍的基督,无论是眼睛的肌理还是嘴角线条都跟《蒙娜丽莎》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右手高举象征祝福的手势,左手则握着一颗水晶球,水晶球里仿佛藏了一整个宇 宙。
然而,纽约艺术经纪人罗伯特·西蒙(Robert Simon)第一次看见《救世主》时,它可还不是现在的样子。
2005年,西蒙和另外两个艺术经纪人在一次美国新奥尔良小型不动产拍卖会上花了1万美金买下了这幅“粗糙的画”。
对艺术史颇为在行的西蒙是个不折不扣的达·芬奇迷,甚至还去达·芬奇的出生地意大利托斯卡纳朝圣。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他隐约觉得:这也许是达·芬奇某个学生的作 品。
带着这种猜测,他把这幅画带去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请专业人士鉴定。根据当时的专业人士回忆,画作上的人物留着两撇小胡子,看起来是个“想进酒吧而不得的未成年人”,整个画面“一片漆黑,就像一副阴郁的残骸”。
西蒙把它装在垃圾袋里带回了家。他还请来了修复师黛安尼·莫代斯蒂尼(Dianne Dwyer Modestini)帮忙清理这幅作品。
黛安尼刚刚接手的时候,完全没有料想到这也许会是达·芬奇的真迹。她用溶剂清除了发灰的油彩,几个小时后,画作的面目逐渐变得清晰。当她用红外反射成像术检测这幅画的时候,画作上出现了两个手指轮廓,一个弯曲,另一个垂直。
“没有人会在临摹的时候打两遍草稿,只有原作者才会在创作的时候多次改变结构!”她有一个直觉:也许,真正的《救世主》在等待被拯救。
数百个小时的工作后,画作上的灰暗被拂去,画作的原貌逐渐清晰。黛安尼看到了画作细腻的笔触“不像是刷子画上去的,而是轻轻吹上去的”。这样的笔法跟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很像,此外,完美的卷发也像是出自大师之手。
一个被掩盖的达·芬奇若隐若现。那一刻,黛安尼心跳加速,双手颤抖,高兴得发狂,却也害怕得要命,因为,“这是达·芬奇啊,碰他的作品简直称得上可怕!”
西蒙也不敢再“怠慢”这幅画。此前,他总是把这幅画收在自己的工作室,在这以后,他为这幅画上了高额保险,选了安全度极高的储存柜,同时给它配上了一个16世纪的画 框。
很快,西蒙联系了多位研究达·芬奇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伦敦国家美术馆分别组织了多次鉴定。
2008年5月,当西蒙要把《救世主》带去伦敦鉴定的那一晚,他从保险柜里取出画作,紧张得不知该把它放在哪里,最后只能藏在公寓的大沙发里。当天晚上,他把这幅画装进手提箱,感觉就像“电影《教父》里的人用手提箱装着一百万美金去古巴”。
从伦敦回纽约的时候,他在海关申报单上写下“随身携带一幅达·芬奇作品”,结果被强制要求打开密封箱。西蒙不是特别理解:“有这个必要吗?” 海关人员回答,“是的,我是意大利裔美国人,我得告诉我的孩子,达·芬奇又出现了。”
根据专家推测,《救世主》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和他的妻子给达·芬奇下的订单。
1499年,路易十二率军进入意大利,征服了米兰。在1506年到1513年期间,为了庆祝战事得利,他请艺术家达·芬奇画一幅基督像,要求是“要按照流行的画法”。
达·芬奇当时已经是意大利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他14岁跟随老师学习,曾与老师合作一幅画,仅凭一个角落里不起眼的天使就让老师从此封笔不再作画。接到路易十二订单的时候,他刚刚从佛罗伦萨回到米兰。
500多年前的法国非常流行基督为世界祈福的主题,因此,达·芬奇画了为世人祈福的《救世主》。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蒙娜丽莎》。
路易十二去世后,弗朗索瓦一世加冕。这位“文艺复兴式”的国王尤其欣赏达·芬奇,不仅把他请到法国,还在达·芬奇死后买下了他的《蒙娜丽莎》。从此,《蒙娜丽莎》就在枫丹白露宫和凡尔赛宫辗转,直到卢浮宫成了她的永久居住地。
《救世主》的命运却没能如此顺遂。
法国公主亨利埃塔·玛丽亚(Henrietta Maria)曾是它的主人。1625年,亨利埃塔·玛丽亚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出嫁前,她把《救世主》收在了随行的嫁妆里。这幅画在她位于格林威治宫殿的私人房间里一直悬挂了近20年。1642年,英国爆发内战,仓皇出逃时,亨利埃塔·玛丽亚并没有带上这幅《救世主》。
也许是出于珍爱,亨利埃塔·玛丽亚请当时著名的版画艺术家温斯劳斯·霍拉(Wenceslaus Hollar)拓下了《救世主》的模版。17世纪40年代出逃的霍拉出版了这幅画的印刷品,画作背后写着“莱昂纳多·达·芬奇绘制”。这也使得后世出现了不少《救世主》的复制作品。
被遗落的《救世主》成了查理一世的财产,但却没享受到皇家收藏的待遇。
在内战中,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为了他生前因为热爱收藏而欠下的债务,他的藏品被全部拿来拍卖。1651年10月23日,在第六次拍卖会上,一个泥瓦匠获得了《救世主》,用来抵扣30英镑的债务。9年后,查尔斯二世恢复王位,命令泥瓦匠把这幅画归还给王室。
查尔斯二世去世后,这幅画在继承人之间几经易手,最终到了白金汉公爵约翰·谢菲尔德的手中。1721年,公爵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家业,并在不久后把整个家宅都卖给了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随后,这处住宅被改名为“白金汉宫”。
在有记载的拍卖中,1763年2月24日,《救世主》被人用区区两英镑买走,并从此遁世一个多世纪。
1900年,再次出现的《救世主》早就失去了王室光环。作为画板的胡桃木在几个世纪的颠沛中出现了裂缝,为了把画作拼凑完整,手艺粗糙的修复师把裂缝打磨之后填入灰泥和胶水。也许是觉得画中的基督缺少上帝之子应有的英雄气概,这位修复师还给基督添上了两撇胡子,改变了面部表情。
被过度打扮的《救世主》只卖了120镑,它的新主人是英国百万富翁弗朗西斯·库克爵士。这个讨了7个老婆的富翁常年驾驶着一辆粉红色劳斯莱斯,像喜欢美女一样热爱艺术品收藏。他一度以为这幅画是达·芬奇学生的作品,所以买来之后就存在了库克收藏馆。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对英国进行了战略轰炸,伦敦告急。库克家族紧急撤离,带走了绝大部分珍贵收藏品。轮到《救世主》的时候,他们显得不屑一顾:“算了吧,别为这幅画烦恼,它本来就没什么价值。”
所幸守卫还是将这幅画藏进了地下室。战争过后,房屋成了废墟,而《救世主》竟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救世主成了幸存者。
1958年,弗朗西斯的曾孙将《救世主》拍卖。这一次,它甚至连120英镑都不值。一位名叫孔茨的买家只愿意出45英镑买下它。之后,这幅画就流落到了西蒙朋友们的手 中。
现在看来,这一万美金成了《救世主》命运的转折点。而在被鉴定为真迹之后的2011年,这幅画曾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展出,不到一周门票售罄,黄牛票一度炒到了400美元。
2013年,瑞士艺术品经销商布维尔(Yves Bouvier)花了8000萬美元从西蒙和他的朋友那里买下这幅作品。画还没有在手里捂热,一转身就以1.27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里·雷波洛夫列夫(Dmitry Rybolovlev)。
这位富翁因买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棕榈滩的房产而一战成名。他曾从布维尔手中买过不少艺术品。在用过亿价格买下《救世主》之后,他偶然从报纸上得知经销商转手卖给他时加价不少,一怒之下,把经销商告上法庭。从此,《救世主》被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艺术诉讼。而这一次,也正是德米特里委托佳士得拍卖这幅画。
来自一位匿名买家的4亿美金终于令德米特里释怀,只是,关于这幅作品的真假之争至今仍无定论。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丁·坎普差不多是在第一眼就确定《救世主》就是达·芬奇的作品。他最早收到了一封来自同行的邮件,邀请他去看一些“你想看到的东西”。邮件底下附着一张图片。上面的肖像让他一下子想到了达·芬奇。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真正见到原作之前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把它当真的。”然而就在他走进工作室,看到左手边画架上的《救世主》时,“我立刻就知道了,那就是达·芬奇!”
这幅画带给他恰似《蒙娜丽莎》的观感。整幅作品柔和得找不到焦点,只有在某个特定的距离才会显得异常清晰。
画中基督竖起三根手指,关节和肌肉的走向十分自然。触感细腻的画家还在水晶球上画了3个奇怪漂浮着的光点。
那颗象征“全世界的福祉和子民”的水晶球是画家展现非凡技艺的重头戏。为了进一步鉴别水晶球的技法纯熟度,马丁甚至专门去了牛津的地质部门找来水晶参考。修复师黛安尼则解释,当你用显微镜观察水晶球中的每一个斑点时,你会发现:“每一个斑点都用中性色调作为底色,被白色花饰和黑色阴影笼罩,而且每一个的尺寸和因光线产生的效果都不同。”
在基督右肩附近,布料出现了不自然的褶皱,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伤口。黛安尼在修复过程中发现,这个伤口就在木板的一个结附近,也是基督受难时被长矛刺穿身体的地方。
再加上画家对于头发丝、面部轮廓的处理和颜料种类的考证,一些学者确信这就是达·芬奇失落已久的真迹。
但对于这幅画到底是真是假,水晶球给出了不止一个答案。
有专家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倘若真是手握水晶球,那么水晶球后面的长袍应该发生变形,而握着的手也会倒映在水晶球上。然而,这幅画中却没有体现这些特点。对于深谙光学的达·芬奇来说,这是不可能犯的低级错误。
笔直处于画面正中央的基督肖像也不是达·芬奇的一贯画风。从他以往的作品看来,达·芬奇习惯让人物颈部或肩部出现一定程度的微妙扭曲,然而这幅画显得太过板正。英国某艺术品网站负责人觉得,“这幅画里人物的动作就像一个图标,完全没有深度”。
过度修复也是一些专家对这幅作品真伪的质疑之一,毕竟因为木板断开等糟糕的状况,一整个团队花了五六年时间才完整修复这件作品。甚至有人匿名评价道:“这幅画有90%是在近50年里画上去的”。
对于这个说法,黛安尼说:“我尽量不做太多修复,试图保留每一个裂缝纹路。如果做得太多,它看起来就会像一幅复制品。”
再多的质疑都没能阻止收藏家对这幅作品的追逐。
2015年,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名作《阿尔及尔的女人》拍出了1.7931亿美元的高价,刷新了2013年由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创下的1.42亿美元成交纪录。拍卖前人们估计《救世主》的成交价大概会在一亿美元左右,最终它的成交价是毕加索作品的两倍。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任馆长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Campbell)看来,“这无异于一场赌博”。他对这个结果表示质疑,因为“在艺术品市场上,营销手段、投机行为和品牌宣传正在取代人们对艺术品价值的鉴赏力。”
但“艺术市场监测”网站的马里恩则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说,《救世主》“像是一个泵”,激起了市场的热情, “这才是一件真正的好拍品,它不仅卖得好,而且能激发更多潜在买主,带动整个市场。”
各种争论仍在继续,只有一个结论正在落定——如此高昂的价格几乎注定了这幅21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发现终将与博物馆、公众无缘。
对于这个结果,曾有观众一语中的。11月14日,《救世主》正式开拍前一天,纽约佳士得总部外排起了长队。所有人都在耐心等待一睹《救世主》真容。一位49岁的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也许是最后一次看见它的机会。基督是世人的,而《救世主》很快就会成为私人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