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边藏艳,李 双
(1 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北 河间 062450;2 天津市康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早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刘向荣1,边藏艳1,李 双2
(1 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北 河间 062450;2 天津市康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目的:探讨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早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7例早产的VLBWI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8例早产的VLBWI作为三联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抽搐、补液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三联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三联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早产的VLBWI进行治疗可显著地降低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早产;VLBWI;珂立苏;安全吸氧;氨茶碱
早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胎龄<37周、出生体重为1000 g~1499 g的新生儿。早产的VLBWI由于皮下脂肪含量较足月儿低、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差、呼吸功能及代谢功能弱,故极易发生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出血、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和颅内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的并发症[1],从而增加其死亡率。据统计资料显示,早产的VLBWI其死亡率约为足月新生儿的20倍[2]。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早产的VLBWI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其死亡率。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有效性,本文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55例早产的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纳入标准:1)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为1000 g~1499 g。2)在出生后的30分钟内入住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排除标准:1)合并重度窒息。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及发育畸形等其他严重的疾病。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55例早产的VLBWI 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7例早产的VLBWI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8例早产的VLBWI作为三联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15例、女12例;其胎龄介于29~3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2.09±1.57)周;其出生时的体重介于1290~1450 g之间,平均为(1389.76±71.53)g。在三联组患儿中,有男17例、女11例;其胎龄介于29~33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1.84±1.08)周;其出生时的体重介于1260~1480 g之间,平均为(1386.53±87.69)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及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将患儿放入暖箱中,防止其因持续体温偏低而出现低体温症等并发症。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同时对其进行预防抽搐、补液、升血糖、维持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三联组患儿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1)用珂立苏进行治疗。早产的VLBWI可在出生后的2小时内出现呻吟、吐沫及发绀等呼吸困难的症状,故应尽快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其进行治疗。本院所使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为珂立苏(由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为70 mg/支)。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将珂立苏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使其复温,然后轻轻振荡其瓶身,待其成为质地均匀的悬混液。向每支珂立苏中注入2 ml的注射用水,使其完全溶解。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同时,为患儿清理呼吸道,并为其进行常规的气管插管。用改良的用药方法为患儿推注珂立苏[3]。具体的方法为:用容量为5 ml的无菌注射器按照40~100 mg·kg-1·次-1的剂量抽取适量的珂立苏。将气管插管置于距离患儿齿龈上方约4~5cm处,将注射器的针头向下斜刺入气管插管的管腔内。在用气囊面罩对患儿进行正压通气的同时,匀速地向其气管插管的管腔内推注珂立苏,推注的时间约为3~5 min。在进行推注的过程中,不可变换患儿的体位。在推注结束后,拔出注射器的针头,继续用气囊面罩对患儿进行5分钟的正压通气。在患儿的呼吸平稳后,轻轻拔出气管插管,然后用STEPHAN CPAP呼吸机对其进行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将该呼吸机的吸氧浓度设置为23%~60%,氧流量设置为4~7 L/min,PEEP设置为3~8 cm H2O。在进行完上述的操作后,患儿若未出现明显的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现象,在4~6 h内可不必为其进行吸痰和气道内吸引治疗[4]。2)进行安全吸氧。由于早产的VLBWI对低氧和高氧的环境均极其敏感[5],故在对其进行氧疗时,既要积极纠正其低氧血症,又要防止其发生高氧血症。在进行氧疗期间,要注意监测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和SPO2,将其氧分压维持在50~70 mmHg之间,将其SPO2维持在90%左右(最高不超过95%)。另外,由于早产的VLBWI对氧的毒副作用非常敏感,故应尽量避免为其使用纯氧。3)用氨茶碱进行治疗: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持续对其进行SPO2和心电监测,观察其SPO2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患儿若反复发作出现SPO2下降(<85%)和心率下降(<100次/min)的现象,除了应对其采取弹足底、抚触背部等措施外,还应为其静脉滴注氨茶碱。氨茶碱的用法为:按照5 mg/kg的剂量取适量的氨茶碱,将其加入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按1 mg氨茶碱:1 ml葡萄糖注射液的比例)中,用该药液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持续滴注20 min。患儿若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可按照2 mg/kg的维持剂量对其进行治疗,每12 h治疗1次。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呼吸暂停(即患儿在6小时内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超过6次或需要使用复苏囊进行加压给氧才可恢复呼吸[6])及新生儿肺炎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衰竭、新生儿肺出血、气胸、代谢性酸中毒、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联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对比 [%(n)]
三联组患儿气胸、新生儿肺出血、呼吸衰竭、颅内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n(%)]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及产房复苏技术的发展,早产VLBWI的存活率得到显著提升。不过,仍有一部分早产的VLBWI可因并发呼吸衰竭、新生儿肺出血等并发症,或患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呼吸暂停及新生儿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其原因为:1)早产的VLBWI在出生时,其肺部、体温调节中枢均未发育成熟,在出生后极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而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2)早产的VLBWI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快且浅,常伴有呼吸间歇或暂停的现象,故其吞咽能力较弱,易发生呛咳[7-8],导致缺氧及感染的发生。缺氧及感染可导致早产的VLBWI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甚至使其发生肺出血,危及其生命。因此,对早产的VLBWI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治疗十分重要[9]。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对55例早产的VLBWI均进行了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升血糖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三联组患儿进行治疗。具体而言,在胎儿出生后的2小时内,经气管插管为其注入珂立苏,以促进其肺部成熟,预防其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罹患呼吸暂停的患儿,在对其进行呼吸监测的同时,应对其进行物理刺激或药物治疗,以防其发生呼吸衰竭、肺出血、颅内出血及猝死等并发症。另外,对于出现早产征兆的产妇,可为其预防性地使用地塞米松,以促进胎肺的成熟,预防胎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三联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早产VLBWI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其死亡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早产VLBWI的病情复杂,临床上在对这类患儿进行治疗时,应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转归情况适时调整其治疗方案,以便使其得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
[1] 余金蓉.低出生体重儿的特点与临床管理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0):4771-4772.
[2] 黄德恩.早产极低体重儿26例的呼吸管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5,22(17):103-104.
[3] 阎志新,张西凯,赵玉岐,等.改良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的探索[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25(2):107-108.
[4] 钟莉芳,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19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33-34.
[5] 杨粟茗,精细化护理应用于三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J].西南军医,2014,9(5):589-591.
[6] 何舒婕,丁国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管理[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2):155-158.
[7] 姚磊.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特征及转归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
[8] 王恋,李娟,毛健,等.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26(6):601-605.
[9] 高瑛,张磊,赵子艳,等.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115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2):1207-1209.
R722
B
2095-7629-(2017)10-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