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分析

2017-12-05 09:17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牙源颌面部病原菌

何 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分析

何 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①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途径及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②方法 对12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细菌培养、感染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统计,应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③结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占30.2%;最主要的的感染途径是牙源性感染,占64.3%;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职业、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入院白细胞数(>10×109/ L)、间隙受累数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情较急,易造成严重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发生。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病原菌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急、发展迅速,若延误治疗时机,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呼吸道梗阻、败血症、海绵窦血栓炎、感染性体克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本研究通过对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途径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56例,女70例;年龄9~73岁,平均(43.5±4.5)岁,年龄≥65岁者39 例,<65岁者87例;职业方面,农民52例,非农民74例;入院白细胞数(>10×109/ L)者74例,入院白细胞数(<10×109)诊者52例;合并糖尿病28例,不合并糖尿病98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30例,无心脑血管疾病者96例;单间隙感染77例,多间隙感染49例。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均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实验检查、CT和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1.2方法 完善患者的各项检查,依据病情及时切开引流,将脓液常规采集,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2]。根据临床经验,为患者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必要时加用甲硝唑,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嘱患者减少局部刺激,保持感染部位清洁,严禁热敷、挤压,避免感染扩散。炎症早期,采用中草药局部外敷,若形成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深部脓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病灶,再行切开,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冲洗,置纱条或橡皮条引流,每日换药3次,保持引流通畅,并于炎症控制后积极清除病灶。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原菌分布情况 126例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86株,革兰阳性菌52例,占60.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30.2%和11.6%,其他病原菌种类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阴性菌34例,占39.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13.9%和9.3%。其他病原菌种类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86株病原菌的分布构成比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2.2感染途径和累及间隙 感染途径主要为牙源性感染(81例,占64.3%),牙源性感染最常见病因为慢性根尖周炎,占28.6%、其次为智齿冠周炎和牙周病引起的牙周感染,分别为21.4%、14.3%;非牙源性感染45例,占35.7%。非牙源性感染常见的感染病因有腺源性感染、皮肤感染、颌骨囊肿继发感染、医源性感染等。见表2。

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位于咬肌间隙、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眶下间隙、颊间隙等,咬肌间隙感染是牙源性感染中最常见的受累间隙,颏下间隙在非牙源性感染中较常见。

表2 感染途径及构成比

2.3并发症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以引起呼吸道梗阻、败血症、海绵窦血栓炎、脑脓肿、感染性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本次治疗过程中,有4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上呼吸道阻塞30 例,肺炎6例、坏死性筋膜炎4例、胸腔积液2例、败血症1 例、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并发症并未发现。43 例患者均行脓肿切开引流,1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职业、是否有糖尿病、入院白细胞数(>10×109/ L)、间隙受累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疾病,若处理不及时,病情可迅速恶化,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有助于临床经验用药,本文通过对 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脓肿切排引流,细菌分离、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86株,检出革兰氏阳性菌52株,占60.5%,菌群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检出革兰氏阴性菌 34株,占39.5%,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与国内学者相关报道相同[3,4],国外Rega[5]等报道在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分离的菌株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 57.7%,常见的为草绿色链球菌、普雷沃菌、葡萄球菌等,检出率与本研究近似,但检出菌群有所不同,本研究中检出的主要菌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与牙齿及颌骨有密切的关系,牙齿与牙周的感染会向根尖、牙槽骨、颌面部的组织间隙扩散。根尖周炎、冠周炎、牙周炎等是口腔常见疾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并发口腔颌面部的间隙感染,本研究显示,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主要途径[6],牙源性感染最常见病因为慢性根尖周炎,占28.6%、其次为智齿冠周炎和牙周病引起的牙周感染,分别为21.4%、14.3%;非牙源性感染常见的病因有腺源性感染、皮肤感染、颌骨囊肿继发感染、医源性感染等,腺源性感染主要是扁桃体炎、淋巴结炎扩散所致,医源性感染主要为穿刺、麻醉消毒不严所致,因此临床上应加强消毒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口腔颌面部与呼吸道、消化道及颅脑等重要器官相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起呼吸道梗阻、败血症、海绵窦血栓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研究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组资料,126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上呼吸道阻塞30 例,肺炎6例,坏死性筋膜炎4例,胸腔积液2例,败血症1 例,统计分析发现,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职业、是否有糖尿病、入院白细胞(>10×109/ L)、间隙受累数量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因素中农民所占比例较高,可能与他们的经济收入较低、医疗条件较少、口腔健康保健意识较差有关,当大多数患者牙齿疼痛的时候,首先采取自行服用抗生素或止痛药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10×109/ L)、多间隙感染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可能与机体免疫力及调节能力下降有关,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一旦发生感染预后较差,过高的血糖水平会加重患者的局部感染症状[8],因此临床上应有效控制血糖,加强全身支持治疗,让患者服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 范玉丽,曹 征,吴 莘,等.4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15(3):249-252

[2] 宋长广,孔令廷,李爱芹.厌氧菌培养在颌面部感染治疗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7(8):922

[3] 徐金标,孙 鑫,魏军水,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832-1834

[4] 闫 红,冯国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80

[5] Rega AJ,Aziz SR,Ziccardi VB.Microbiology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ies of head and neck space infections of odontogenic origin[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2,64(9):1377-1380

[6]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5-141

[7] 李庆隆,高峻鹰,王建国,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12):985-988

[8] 李晓宇,刘 磊,汤 炜,等.糖尿病合并严重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治疗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8(5):912-913

(2017-03-04 收稿)(王一伊 编辑)

Pathogenicbacteriadistributionandclinicalanalysisof126patientswithoralandmaxillofacialspaceinfection

HEWei

(DepartmentofStomatology,Hube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iaogan432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the route of infe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126 cas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6 admitted space infection medical records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bacterial culture, infection,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statistics, using SPSS 20.0 software package to analyze the data.Results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i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gram positive bacteria, in which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the most common, accounting for 30.2%; the main route of infection is odontogenic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64.3%;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occupation, admission, 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 (> 10 × 109/ L), the number of space involve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gender, age, and different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e infe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s more serious, and it is easy to cause serious harm.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pace infection.Pathogenic bacteria.Complication

R 782

A

2095-2694(2017)06-453-04

何 伟(1971-),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牙源颌面部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突发鼻窦炎,竟是种牙“惹的祸”
不同方式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疗效评估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21例临床病理回顾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