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彭 永 通讯员 秦 聪
杨田亮:愿做土壤的“清洁工”
本刊记者 彭 永 通讯员 秦 聪
行走于农业服务、农资市场的杨田亮,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多年前一直从事兽药经营的他,当把经营做得风生水起时,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华丽转身的背后,他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从兽药行业跨行到生物有机肥行业,虽销售方式方法上有所相通,但面对的客户毕竟不同,这无疑是要投入更多的努力,重新出发。要问杨田亮为何从养殖业市场转向种植业市场,这得从他的爱心开始。
80后出生在农村的杨田亮,目睹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从小就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
2003年中专毕业后,杨田亮到了一家从事兽药生产、销售的公司——河南亚卫集团,做了一名实习业务员。为改变自己生活,让父母的生活有所改善,他把心中的爱通过钻研业务、提升销售技巧来实现。他真诚与客户交流,通过和客户的直接交流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把不可能的客户变为准客户。从驻河北的业务员开始,到胶东半岛业务经理,再到华北区经理,一路走来,摸爬滚打,个中味道,只有他自己体会最深刻。
为了提升自己,杨田亮业余时间自学了大专和本科的课程。他说每个人都要善于抓住机遇,不要计较眼前的得与失,要考虑个人的远景规划,还要积极学习进取,付出才有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的努力,5年的付出,他稳稳地坐在了郑州亚卫中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年薪10万元的收入是对他的回报。
特殊婚礼让爱得到了升华。2008年3月23日,杨田亮在老家杞县圉镇镇吴庄小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与新娘徐敏举办婚礼的礼金全部换成了书包、图书等学习用品。
“捐赠礼金一是对父老乡亲的感恩回报,再则可以借此提高农民对教育和养殖的重视,这样的婚礼才更有意义。”当杨田亮将这个想法告诉女友徐敏后,得到了她的全力支持,于是两人将结婚仪式变成了捐赠仪式。为了提高农民的养殖水平,他还向当地养殖户捐献了价值数万元的兽药。
从事养殖行业的销售,面对的是叽叽喳喳的家畜家禽。在业务往来中,总避免不了到养殖场实地观察、考察,看家畜家禽的生长情况,了解客户的相关需求。不知为何,随着时间的推移,环保概念在杨田亮心中越来越根深蒂固。
“从小的方面,我们以前销售的是兽药,是给动物看病的,许多养殖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环保不达标、环境污染的问题。渐渐地我有了离开这个行业的念头,我觉得处理畜禽的粪便比销售兽药更有意义。从大的方面,在各种养殖场中,最让养殖场场主头疼的就是这些污水和粪便,处理不当会渗漏到地下影响水资源,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于是我下定决心从事与处理污染有关的行业。”杨田亮说。
2016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杨田亮了解到,花花牛集团的子公司——河南省田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总经理竞聘上岗制。因为经营理念和市场等原因,2016年之前,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凭着对市场的了解和对土壤改良的热爱,杨田亮用真诚感动了花花牛集团的领导。在公开竞聘中,杨田亮获得了花花牛集团领导层的一致认可。这是一家集科研、生产、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机构,主要从事养殖基地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推广,以及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的技术开发、生产与销售等。
接手河南省田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杨田亮开始了锐意改革。凭借手中的资源,他带领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承建了河南省生物工程实验室、省市两级生物工程院士工作站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外,还与相关单位联合承担了十几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技术成果与专利。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杨田亮和技术团队研究推广养殖业循环经济模式,并成功与多家基地合作。仅仅一年多时间,他们就摸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成了以循环模式为主,兼顾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产与销售的综合服务性企业。
为了改善土壤板结状况,让更多农民使用有机肥,杨田亮决定改变过去的营销模式,直接把有机肥卖给终端客户——种植基地或农民,价格略高于成本价。就这样,河南省田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并在2016年年底开始扭亏为盈。公司渐渐有所盈利后,便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说到花花牛有机肥,杨田亮滔滔不绝:“我们的有机肥原料是我们集团牛场的奶牛粪,绝对是绿色的,牛粪加入多种有益菌,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熟后,制成有机肥。有机肥不仅能够给作物提供养分,还能改善土壤板结、降解污染,控制一系列的土传病害。”
杨田亮在察看施用了有机肥的果树生长情况。
河南省田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团队强强联合,致力于有机肥开发、环境修复、污染处理及有机肥菌种的研发工作。为了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2017年8月,杨田亮和他的团队成立了河南省鑫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把全县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转化成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把废物变成土壤所需的“黄金”。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土壤安全,绝对不会有粮食安全,更不会有食品安全。”杨田亮说,“我和我的同仁们,愿意用毕生精力改善土壤,保护土壤,做好土壤的‘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