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数据评价大学和教师

2017-12-05 06:40李志民
中国教育网络 2017年9期
关键词:评判学术大学

文/李志民

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数据评价大学和教师

文/李志民

对大学的评价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数据。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大学的评价,其评价体系设计更能趋于公平客观,也容易实行分类评价。同时,互联网的应用将极大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法。

对大学的评价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数据

对大学的评价一直是颇具争议的话题,政府部门不宜参与大学的综合评价,更不能按照某种排行榜次序分配资源。分析目前民间机构发布的各种大学排行榜,在评价指标设计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权重都不够。受排行榜影响,校长们在学校管理制度设计和资源分配时,很难不做一些有利于提高名次,有利于争取更多资源,但却可能偏离大学本位,违背大学精神的决策。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热衷于大学排行的人,不能只关注少数几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名次和学术论文的多少。

对大学的评价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数据。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大学的评价,其评价体系设计更能趋于公平客观,也容易实行分类评价,评价内容对不同类型大学可以有明显的区分度,评价取向要靠数量促进质量,评价标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成才。评价要围绕大学的主要功能全面设计,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几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的评价就要围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中心地位来开展,让学校资源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互联网时代,大学的评价体系覆盖面更为宽广,涉及的子项目更为详细。概括来讲,大学的影响力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授的学术影响力;良好的学术氛围,相应的职称结构和政策导向;学术资料和科研设施条件,利用和共享;教学质量、学生来源、毕业生就业率、校友影响力;科技成果转化,大学文化,政策环境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次数;有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国际留学生数量;互联网的使用量。最后一点不可忽视,因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量与使用频次、效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未来的走向。

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数据

去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针对不同类型、层次教师,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

互联网的应用将极大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合理分类后,任何类型和层次的评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数据,对于一个教师,他(她)有多少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多少创新的学术成果能经得住实践检验、为人所用,都将成为评判一个老师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传统体制下,教师的水平由学校评判,或由个人申请经同行评判。互联网时代,裁判主体变成了整个学术同行和学习社会的学生,可以靠公开数据挖掘分析。评价方法从领导或同行参观一堂作秀似的公开课,或精心准备的成果答辩,变成同行的公开评价,学生对该教师的网上课程的评价和选课率的高低。信息时代,老师将变成公众人物,其教学和学术成就将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判。学术成果要靠广大同行认可,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弄虚作假、学术腐败,将在互联网时代无处遁形。

猜你喜欢
评判学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大学》
学术动态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