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

2017-12-05 19:56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二七班姚睿宇
海燕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窗诗词文化

□大连市第一中学 高二七班 姚睿宇

初见

□大连市第一中学 高二七班 姚睿宇

眉峰初见,望潮月,山雨千般何变。怎奈如今,千载后,埋了峥嵘岁晏。梦里流觞,湖心低面,笔墨还浅艳。桥头独立,江山天下其间。吴语心事犹存,望江南水色,芳草翩倩。古柳岸边,回望际,萤火漫山逾眼,阜情孤山,痴心仍未减,守得初见。中华吾辈,愿执春望难变。

——《念奴娇·词话》

三年前,成容若君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深深吸引了我,那一刻,我与诗词就这样“初见”了。

从那以后,唐诗宋词在我眼里不再刻板,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语言符号与直白的线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也许和柳三变一样,如《眉峰碧》之类的小词一次次敲打着我的心窗,而“待到山雨欲来时”我的心窗忽然洞开,自那以后,我便也开始肆意创造这些活泼的生灵了。他们伴了我日夜,更伴了我春秋。终于,情阜于此,再无撼动。

在日薄西山时,我常喜欢驻足于图书馆中标有“古典诗词”标码的长书柜旁,看着阴阳的分界线从一个个书脊处滑过,滑过那些熟悉的名字,滑过那些我所钟爱的题目。时光在那时是漫长的,光影在那时是美丽的,一幅无声的图景蓦然在我眼前铺展开来。如果这时手边再有一杯香茗,那简直就是人间胜景。

然而,这些书却是无比孤单冷寂的,微微泛黄的外表下,是近乎崭新的纸张,书页的夹缝上铺了一层陈年老灰。这些灰尘是书本寂寞的原因和印记,每每注意到书上的陈灰时,我都会愣一下,因为我好像听见了一声声叹息。

中华五千年的古典文化中,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并且源远流长。当丰富的思想融入言简意赅的语言中时,诗就诞生了。手中的《诗经》与《楚辞》常让我感觉最为厚重,历史的重量,艺术的重量,文化的重量全部倾注于此。尔后,诗存律,曲入诗,词呈乐,白话词。屈子,李杜,苏欧他们不仅将个人情感深入诗词作品之中,而且还饱有着家国之志,百姓之魂。这种馥郁的情怀,深沉的情感是无可言说的,诗词中的三言两语却能完美诠释。在一首首诗词中有着的,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一个民族的力量。

今非昔比,在如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快节奏成了一代人的主流,沉默则成了一代人的标志。消失殆尽的是曲水流觞,是长亭慢歌,是湖心呓语,是自适一城,更是原本屹立于中华大地的五千年文明结晶。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你熟练古语,精读诗词能有什么用?”是啊,在夜深人静时,我也常常思考这一问题,而现在,我终于有了答案。这样做能让你拥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心态,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操。古典诗词文学,是当你身处快节奏生活中恼怒时的制冷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荟萃,更是人们心中的最后一方净土。当今时代,古典文学抑或是传统文化中更为需要坚守与发扬的。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读书的重要性,而越到大却读得越少。多数人不再把四书五经奉为心中的经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文化可以沉沦,但是永不可以沉没。现在,仍有人不惧风浪,逆风翱翔。我们有舒婷、北岛、槱森、冯唐,也有你有我有大家。笔尖所绽放的,不仅仅是语言符号,而且是一种艺术魂、文化魂、民族魂。

传统文化,古语经纶让世间有了温度,让思想有了色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坚守脚下的方塘——守住文学与文化,而且要向更为广阔的蓝天发展。人生若只如初见,初心永不可磨灭,这份初心让我游历江南山北,创造生灵;让我读书千卷万部,深悟文化,也就是这份初心让我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摆渡人,在忍冬的杨柳岸边,守望着可使乍暖还寒的一树阳光。

责任编辑 王都

猜你喜欢
心窗诗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谁远谁近?
打开心窗,让阳光进来
诗词之页
打开心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