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东
远山之灯
□唐继东
周末时光总是可以更加丰富。夜幕降临之后,跑步三公里,再回到书房翻开书页:“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雨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总是喜欢这样的文字,带着荷风一般的安静与幽香,让人变成夜色池塘里清幽的一枝,独自临风。
人到中年,更趋于静和简,在过于喧嚣的场合,有微微的紧张和不适,总是想尽快逃离。喜欢一个人在假日的午后,或信步,或读书,或在星巴克喝杯咖啡、在哈根达斯点一份冰淇淋,望着窗外静静发一会儿呆。那一刻,无论置身什么季节,竟都能感受到杏花微雨的惬意与芬芳。喜欢这样的话:“洗头,化妆,穿上侵满香气的衣裳,即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心里也十分快活。”嗯,看来女子的心意是相通的,哪怕中间隔着很久的时光。
骨子里有对情谊的珍重与在意。先生在世时曾说我:“优点是重感情,缺点是太重感情,容易吃亏。”虽然他说的大多数话都非常在理,可是这一句我却一直不大接受。我一直不觉得太重感情算得上缺点,至于吃亏,吃点就吃点吧,古人不是说嘛:吃亏是福。
但当然,对感情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原则。那一日读到一句话:“有时我们是某个人心中的须弥山,有时只是一颗尘土。”心里有微微震动。特意去查了“须弥山”的释义,网上解释说:“据《佛学小辞典》记载,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哦,当然,是这样的,“有时我们是某个人心中的须弥山,有时只是一颗尘土。”只是,我,我们,是哪个人心中的须弥山?
要爱,就去爱把你视为须弥山的那个人吧,无论友情,还是爱情,其实,也包括亲情。真的并不是所有朋友、爱人、亲人,都视你为须弥山。前人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只“一”,可能太少了些,但其实真的不会太多。
又当如何去爱人?问问自己,哪几个人在你的小世界中心里面。再问问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是的,爱是奉献。人到中年会懂得,这句话不是一句套话。
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陪伴并不是最长情的告白,用心才是。”深以为然。如果是没有用心的陪伴,恐怕不是最长情的告白,而是最漫长的彼此消磨吧。你若爱,便用心,用真心。你若不爱,就不要用所谓的“长情”去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消磨别人,也消磨自己。亲情、爱情、友情,皆不能例外。
人到中年,许多事都会让人感到无奈。但总是可以送给自己两个字作为礼物:真实。
去年以来,自己从一个号称“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不知不觉转变成了一个视厨事为乐事的厨娘,其中之缘由,也是一个“爱”字吧。如今和老妈两个人相依为命,每当周末,亲手下厨做几个家常菜二人分享,看到母亲脸上的笑意,那是我心底最大的安慰。还有哥哥、弟弟几家,回到家里,吃到我亲手做的饭菜,那一刻,烹饪的不是菜蔬的味道,而是家的味道。还有亲切的朋友,约到家里小聚,家常菜加清淡酒,彼此的情谊,也会在一杯一盏之间,更加浓郁起来。
对于写作,不想用“热爱”来形容,其实写作于我,已如清水和空气,一直存在着,淡淡相守。在书写上不去追逐风尚和流派,只是从心而作,写最真实的内心,写最真实的生活。用清澈时光烹煮洁白文字,如果与有缘的人相遇,彼此交流一点儿心底真实的体会,便是文字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了。
工作却想用“热爱”来形容。新年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从那些音乐家的脸上,我读到了“热爱”。因为热爱,他们在演奏时是在用灵魂与音乐对话。也曾看到无论演奏什么曲子都表情木然的表演者,只是在机械地奏出音符,那些对音乐没有热爱的人,连自己都没有感染,又如何能感染别人。其实,不仅音乐如此,任何事业,能达到一定境界的,一定是有着灵魂的香气。
不知不觉,我在行政领域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曾经有朋友提醒我不要在文字里提及自己的职业,好像如果提及我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写作者了。我却不在意。何谓纯粹?只要真的喜欢,热爱,无功利之心,留清澈之意,就是纯粹了吧。如果在文字中连自己的职业都要躲躲闪闪刻意回避,我倒觉得反而不纯粹了。
真实地说,我热爱着自己的工作。长春新区获批一周年,新区人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新区建设和发展的路径上,我有着自己的职责与担当,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幸运。在新区获批一周年那天,恰逢大年初七,立春,食堂为这三个重要的日子赶到一起而加了菜。加菜,这种感觉让人有家的温暖,其实,细想一下,一个团结和谐的单位,可不就是一个大家庭嘛。
那日读《我就是那》,书序有云:修行无须在山林。人到中年,愈发觉得人生真的是一场修行。这一场修行,与你置身山林还是闹市并无关系。我在这一场红尘修行中,经历过喜悦、提升、快乐,也经历过悲伤、挫折、痛苦,所幸的是在周围那么多温暖的人的陪伴下,我没有被所有的伤痛击倒,而是愈发向往简单、素淡、洁白与清澈,安静而从容地一路走向曾经的初心,这或许是我一路修行的最大收获。
中年,斟一盏清茶,这光阴的滋味,淡香悠长。
春天是和窗台上那株粉色蔷薇一起缓缓绽放开来的。
和她们一起绽放的,还有人到中年之后,那种无法言明的宁静心绪。
连日忙碌之后的一个清晨,薄阴天气,时光微凉。早起换衣出门,不知何时小区里已是一派灿灿春光。桃花梨花杏花不管不顾一路盛开着,浅粉与洁白,在淡淡绿烟中明媚娇妍得让人心疼。静静贴近与体会,仿佛听到光阴绽放的轻微声响。花开到最盛,也就要谢了,春事一场,许多美好,许多无奈。但花朵知道自己的使命,在能够绽放的短暂花期,呈现给这尘世以美丽。人呢?是否有花朵的聪颖与豁达。
那一日的清晨光影里,我看到花朵,小径,骑单车飞速驶过的孩童,风,还有风中的我。回到家中,洗手,系上开满碎花的围裙,煮一碗面,炒两个清淡小菜。人的生命也如花朵般一期一会,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认真对待当下的时光,哪怕只不过是平凡的一餐一饭,其实也是我们的使命。
春事如常,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承载在春日里的故事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又一个熟识的人失去了自由。正赶上电视正热播《人民的名义》,我在人们的谈论中知道,大家对祁同伟的关注与议论,似乎更盛于身边那个熟识的人。一个人的光荣与卑微,在人们的议论中,变得如同一个陀螺般微小和普通。
在耳闻目睹那样的许多之后,在亲身经历那样的许多之后,怎么可能不更懂得珍惜。珍惜时光,珍惜当下,珍惜那些可以照见自己心灵的情谊。在一个周末午后,邀几个朋友到家中小聚,他们自称“愚人”,其实却都有着玲珑剔透的心灵。一阵阵欢声笑语,一轮轮妙语连珠,说的讲的似乎与友谊、真挚毫不搭界,但穿过喧闹的表象用心体会,可以感受到彼此相知的信任在言语中肆意氤氲。他们离开后,我把他们送我的花束一点点打开,把花朵一枝枝认真修剪后,插到注满清水的玻璃瓶里,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说:朋友们送我开满花朵的时光。
喜欢在春天的光影里读书、书写,写这清澈的时光,写在这时光里爱着的人们。在这样的过程里,我渐渐知道生命的美好,亦知晓了她的空蒙。有谁能知道,十年之后,我是否还在。又有谁还会记得,那个踏莲而过的女子,她的喜悦、她的忧伤,曾经共同浅酌清淡的场景,那一刻的安静,或者欢欣。月山梅枝,淡香疏影,所有一切美好的记忆,最终会放逐于风中,了无痕迹。而我如今,在用文字记录她。于是我想,也许,还有文字会记得。
这个春天,我在阳台上建起了一个小小花园,那里有倾慕已久的洁白栀子花,偶然邂逅的朱槿牡丹,简洁单纯的草莓菊,浓郁芬芳的香槟玫瑰……我在那么多清晨和夜晚用心去照看她们,看一朵朵花开,看一朵朵花落,我从中读懂了春天的意义,亦似是读懂了时光。
春天其实不是用眼睛去感知的。真的不是。
那个周末去一个精致童趣的小店,安静坐下来想想前尘今生。时光在咖啡香气里轰然驶过,一支曲子缠绕绵延,那么多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音符里纷然落尽,只余那一刻的静谧安然,与时光同在。
那个下午像一滴安静的水,潜入桂林路的喧嚣繁华。戴着墨镜在太阳下微微仰起头,路边有叫做“莲”的小店,“夺命小串”摊床前排着长长的队,一个女孩子慵懒地倚在恋人肩头。随意逛着,又选了一件白色的衣裳,披上她,春风就微微地,荡漾起来了。
一个雨夜在雷声中驱车回家,时光安静,用手机拍下室内小景:朋友送的透明香槟酒杯,女友精心绣制的水果十字绣,餐桌上的太阳花,莲花桌旗和童趣筷托……精致的细节和什物令人心生愉悦。
那一日弟弟弟妹带侄儿洺洺、侄女轩轩到家中聚餐,午饭后四岁半的轩轩黏过来让我陪她一起玩儿,便随手拍下她奔跑的样子、调皮的样子、安静的样子、开心的样子、发呆的样子……在这样的过程里,仿佛看到她在奔跑中一点点成长,却说不清是欣喜,还是惆怅。
这一年里越发爱上下厨,于是和这样的文字相遇:“做食物是永恒的爱的表达。没办法,你爱这个人,就一定会做东西给他吃。”确实如此。想起那一次侄儿洺洺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去美国,十几天行程之后回来,打电话说想吃我做的菜了,瞬间感到幸福感爆棚,那一餐饭做得那般用心,而且丝毫不觉得劳累,看着洺洺狼吞虎咽地大快朵颐,心中有说不出的满足。
这一年里也爱上养花,在阳台上用白色、金色花架搭建起小小花园,摆满玫瑰、月季、海棠、蝴蝶花、铁兰、草莓菊、雏菊、太阳花……有时清晨早起侍弄花草,拍下花朵的图片发到朋友圈里,色彩缤纷地在那里诠释着一种生活意境。某一天加班夜归,疲惫不堪,看到朱槿牡丹绽放新朵,粉紫和黄色纷纷攘攘,瞬间只觉得尘世喧嚣尽皆忘却。于是明白纵使万丈红尘百般无常,却总有安静角落,花在静静开。
于是心灵深处愈发安静下来,只是做回简单单纯的自己。
行走。去到东京和美国的西雅图、旧金山、波士顿。东京是一座被水环绕的城市,空气干净得透明,日料健康精致,让人不由得觉得温润。几乎遇到的每个人都彬彬有礼,看不到烦躁与喧嚣。老人们独立而自由,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在和他们相遇问好的瞬间,心里会下意识地想到,其实,普通的人民都是一样的,善良而友好。
波士顿是一座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城市。参观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那里有超过1500万册藏书,藏书量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罗马宫殿的外观设计、大厅中央的雕塑庭苑、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造型、馆内的精美雕塑和壁画,以及安静读书的人们,让人恍惚觉得是步入了一个人文殿堂。
在旧金山的街头看到许多流浪汉,其中一些人骨瘦如柴,让人推测应是吸毒者。这是在国内看不到的场面,国内总会有收容机构负责这些人的管理。问起当地的朋友,朋友说也许这是因为美国的制度认为,流浪也是一个人的自由。可是,当这些流浪汉袭击路人的时候,路人的自由呢?
行走会让人看到一个多面的世界,汇同时光的推移,可以让人变得更为宽容和豁达。
还有感恩。六月温煦晴日里的一天,发微信给一位良师益友,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激。人到中年,知道许多恩情一旦领受,便与时光一起融入血液中,伴随一生,不可须臾忘却与辜负。
花在静静开。花朵是否也有许多回忆,在她绽放的时候,清新而明丽地回放。而于我而言,纵使光阴蹉跎,华发渐生,却依然愿意保持着一颗孩童般清澈简单的心灵,在自由的桃源里,流浪。
“好的生活不是在市井中梦想着桃源,而是在日常柴米油盐中守得住窗前的明月,还有心力去寻远山之灯。”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刚从一个号称“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转变成一个莫名其妙恋上厨事,几乎每天都在研究菜谱,在厨房沾了一身烟火气的“厨事迷”,有朋友推荐蔡颖卿的《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就把它买来放在书房“菜谱”一类的书架上,一有时间便手不释卷地认真阅读。同时在读的还有曾焱冰的《没完没了的好时光》,听她们在书页中用温婉的声音说:“在厨房辛勤耕耘的人,总在餐桌采收丰美的果实。那些付出会结成亲族之情、友谊的芳香与质感的生活,不一定要奇珍异馐也能抚平人心,增进情感。”还有:“其实我一直坚信,漂亮的形式感也好,餐瓷用品也好,可以渐渐从最日常的三餐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但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内心的成长和感悟,才是获取最好生活的根本,这是任何奢华精美的物品所无法取代的。”
当我在厨事的忙碌中渐入佳境,再细细体会她们的书、她们的话,才蓦然发现,她们在书中讲述的,最主要的并不是餐桌如何布置、菜肴如何烹制,而是在讲述一种可以让人体会和拥有更多幸福的生活方式。就如蔡颖卿在书的后记中所说:愿你更有生活的能力、更懂得美、更理解爱。
是呀,其实,厨事也好,其他家事也好,亲力亲为之所以重要而美好,是因为它们皆与爱有关、与美有关。
初六,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吃过早餐就一直在清理、打扫、清洗,把圣诞树拆卸装箱,留给明年。把哥哥弟弟们过年时用的被品清洗整理好,留待他们下次回来再用。把衣物一件件洗好放在阳台的晾衣架上晾晒,家居一点点整洁明亮起来,满室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中午做几道家常菜,用红彤彤的西红柿筷托、最喜欢的康宁白盘,妈妈边吃边夸我的苦瓜煎蛋做得好吃,她脸上的笑意让我欣然。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里,有朋友点赞,有朋友夸餐具精美。不由得想起每周周末,弟弟弟妹都会带侄儿洺洺、侄女轩轩过来吃我亲手做的午饭,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一种有仪式感的家庭习惯。我们在布置精美的餐厅里一起享受精心烹制的菜肴,这看似日常的餐食时光,却在不知不觉间增进了感情,加深了亲情,让“家”和“爱”变得更为具体而真实起来。在这样的过程中,我逐渐深刻地体会到;原来,亲情本就是并无奇迹的日日重复;原来,一个关切的举动远胜过千言万语;原来,只有在浓浓烟火气息里,才更能体会生命的温度;这样一起走了很远之后,那些所有的细小,便汇集成了无法言说的,厚重深情。
今年春节,大哥二哥也携妻带子从外地回来过年,一家老小十一口人,每天围坐一起吃我亲手做的饭菜,每当把一道道用心烹制的菜肴次第摆上餐桌,看着家人们团团围坐举杯贺新,心底的喜悦总是瞬间就淹没了忙碌的疲累。会不由得想起曾焱冰的书《没完没了的好时光》。真的是呀,没完没了的好时光,就在当下,是菜市和花市装在竹藤篮子里的细碎美好。是洁白雪地上迎着阳光眯起的眼。是每一刻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付出的些微努力。是这一刻,绽放在餐桌上的美好亲情。
那天在厨房忙碌,做一道地道的东北菜:小鸡炖蘑菇。传说中的“小笨鸡”,要炖上一个多小时才到火候,炖煮中间我掀开锅盖查看一下水加得是否足够,在掀开盖子的刹那,一股浓郁的肉香瞬间扑面而来。我和弟妹小娟异口同声地回头说:好香!我又和小娟交流说:下厨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这种香味,和真的炖熟之后端上餐桌的香味相比,是另一种感觉。不下厨的人真的没有机会体会。她说:嗯嗯,这是我们厨师独有的快乐。这样说着,我们不由得呵呵笑了起来。那种亲力亲为过程中所享受的独有快乐,在厨房不大的空间里快意流动起来。
是呀,爱上家事,爱上忙碌家事过程中所深深体会的爱与美。爱上奉上美食时老人和孩子的笑靥、家人的开心、朋友的喜悦,爱上精美餐瓷灯光下泛起的淡淡光泽,爱上清洗之后,窝在沙发上感觉到的淡淡清香,爱上墙壁布谷鸟挂钟准时响起的清脆鸟鸣。其实,所谓美好,真的没有多么神奇,不过是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这个烟火红尘,你爱她更多一些,她就会回馈给你更多无法言表的美好体验。
真的是这样,爱上家事,让我拥有了更多生命体验,也让我不再孤独。心更加的淡下来、静下来,独自一人时,会下意识把万丈红尘关在木格子窗外,读书、书写,或者钻研食谱,准备给亲人、朋友做几道菜肴。心灵因为安静变得洁白而透明,是自己一直喜欢和下意识坚持的状态。
我喜欢和接受蔡颖卿说的话:“亲手照顾的生活,有一种平实稳固的味道。”“不管多忙,都不应该失去应有的愉快。”就这样吧,用自己的双手,把时光雕刻成美好的花朵,让想要的生活,成为日复一日,诗一般的日子。
暮春的清晨,晴,光线洁净而透明。逆光拍下开到荼糜的粉红牡丹,在轻柔音乐里下厨。炒鲜蘑小白菜,切几片水果,配新鲜面包、现磨咖啡,和妈妈说说家常。日光花影,时光暗流,这样简单干净的日子,其实最是丰盈。
今年以来,总是忙碌,几乎没有喘息和停歇的时间。忙碌中有时会显得焦躁烦乱,那样的时候会觉得找不到自己。着意读一些佛学的书,调整心绪。其实佛学何止是宗教,更是哲学,会给生命一种洁净和向上的精神引领。阅读时,心灵会下意识安静下来,觉得世间些许不如意,真的不值一提。读到这样的句子:“女子大美为心净,中美为修寂,小美为体貌。”深以为然。
加措活佛说:“即使再清澈的水,如果在一个杯子里不停地摇晃,它都不会清澈;即使再浑浊的水,如果静静地放着,也自然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说得多么好。清澈而安静的心灵,是我一直在追寻的境界。有时真的想在最为简单平常的时光里沉堕于书籍、花影之中,不涉尘世,但自知在这尘世还有许多使命,关于家人的、朋友的,以及社会的。即使自己的力量再过微薄,却终是愿意在让尘世变得更美好一点儿的过程中,有自己付出的心力。
与这尘世中的人多有交集。经历过世事之后,对许多周折心机虽然不屑,却也能洞察。相对而言,对那些自作聪明、用尽心机的人,纵不多言,也会刻意远离。反而是那些坦诚简单清澈的人,会有意识地靠近,做同样简单清澈的交流。其实,所谓“聪明”,真不是什么值得自豪和炫耀的事,这世间,笑到最后的,大抵永远是那些简单清澈的拙朴之人。
侄女轩轩四岁生日那天,轩轩妈下厨做菜,我加班回来带回卡通图案的蛋糕。轩轩很感动,说:“等你们老了,我给你们做好吃的,还扶着你们走路。”在吹蜡烛时问起爸爸妈妈奶奶和我的年龄,忽然认真地问道:“难道我很小的时候,你们就都出生了吗?”
童言与童真,多么美好。那一瞬间,我在想,人若能无论经历多少世事,还始终能拥有一双孩童般干净的眸子,该有多好。
干净。对这个词语有着偏执的喜欢。或者是觉得这尘世的许多角落太多污浊。所以,会从那些无法回避的角落里跳出来,找回真实的自己。阅读时也偏好干净宁静的文字,仿佛对镜观照,互相投射一种心性上的清澈明净。
自己下厨以后,不再喜欢外面的餐食,觉得大多过于油腻。厨师麻木的流水作业,不过是机械式重复,没有心意在里面的餐食,纵使调料再多,亦是寡然无味。更愿意自己在家料理,用一餐纵使清淡但却健康的食物滋养亲情与友情。每次下厨时都是用心而认真的,仔细研究每种食材的特点和烹饪方法,不拘泥于食谱上的各种界定,把自己对食材的理解加入到烹煮的过程里去,往往有意外的惊喜。其实,把最简单的事用心去做,也可以做得不那么简单。
爱上养花。在自家阳台营造出一个小小花园。养花的过程令人变得温柔。那些美好的花草,需求是那么简单,不过是一些阳光,和适时浇灌的清水。其实身边的人对我们的需求也无多,不过是忙碌奔波的间隙,一束淡淡的微笑,便可以令那一瞬的时光变得明亮。又何不为之呢?
经历了花开花落、生死离别,有过刀刃无情划过心灵般痛彻心扉的痛楚之后,终于明白了“缘分”的意义。于生命的无常之中,你与一个人、一朵花、一束光线在经纬错综的时光里,宿命般地相遇,没有人能说清因果,没有人知道这一次的相遇于你的人生有怎样的意味,你只是被动而无辜地接受一切,与这个人、这朵花、这一束光线在必然的时空里同生共存,而当有一天又注定分离,一切仿佛都不曾发生过,可是谁又能回避那些深深浅浅刻在生命上的印痕。我们无法控制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可以拥有的时光里,用一颗洁净的心认真去珍惜。当一切逝去以后,在心窗里盈满的点滴回忆,终归是生命的一种拥有。
一直记得那一次在成都,阳光下眯起眼,在宽宽窄窄的巷子里慢慢走。那些小店有着很好的名字:初见、偶尔、而已,连在一起似乎有了禅意。一蓬蓬竹子恣意长在古旧院落的门口,茂盛得有些奢侈。在一个干净的小店里点一份下午茶,心绪简单,可以听见白色鸟儿在天空中舒展翅膀的声音。时光蹉跎。
责任编辑 刘佩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