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殷棕/译
最温暖的感觉
○夏殷棕/译
对于一个10岁的出走孩子来说,在大街上行走,并非享受。那么小,我就已经知道痛恨我生活的孤儿院了,在那里我已经待了4年,根本就不知道我面前还有6年地狱般的日子在等着我。
学校的下课铃响了,我直奔后门,冲向春园路,不知跑了多少公里,穿过大街桥,来到繁华地带,想找点东西吃。
在海湾街的汽车站大门口,我停下了脚步,几个看上去脏兮兮的流浪汉,边吃着手里棕色纸袋里的东西,边争吵着什么。
“孩子,你愿意不愿意帮我把这些个玻璃瓶拿到街对面的商店换成钱?我买糖给你吃。”一位老奶奶跟我说。
“好的,我不要你的糖。”我说。
我把她各种各样的汽水瓶子,分了好几次,才都拿到街对面的商店,换成了钱,交给她。
“孩子,你给我数数有多少钱?”她请求。
“你不会数吗?”我问。
“我眼睛看不怎么清楚。”她说。
我站在那儿正数着她手里的钱,两个大男孩走过来,其中一个试图从她手里抢钱,另一个则使劲拉扯她的衣服,我一把将钱抓在手里,几枚硬币掉落地上,我赶紧趴到地上抢。
“哎哟!”我叫出声来,一个男孩用力踩住我的手,使劲捻。
“臭婆子!”另一个男孩说。
“小浑蛋,快给我滚!”她对着两个大男孩大喊。
“闭嘴!智障的老婆子!”两个家伙边叫着边往街对面跑。
我爬起来,跪在地上,把硬币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我重又数了一遍,然后把钱放到老奶奶手里。
“你这么小就会数钱,真了不起,还数得这么快!”她大笑着说。
“你也像我一样智障吗?”我问她。
“你可不是智障,你看你数钱数得多快,你真的很机灵。”她说。
“你真这么想?”我说,脸上绽放出笑容,眼睛睁得老大。
我和她说了很长时间的话,希望她再说我的好话。
好多年,我经常想起那位老奶奶。大人说我好话或使我感觉自豪的次数,屈指可数,我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这些经历中的营养。
她的样子,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她身上的味道,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我记得她的腿很粗,腿上的青筋清晰可见,她的嘴唇干裂,手上布满划痕。我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她迷人的微笑。那种笑不是她有意笑的,而是她与生俱来的,一种永恒的挂在脸上的微笑。
我还记得那天我和她分别时,我站在原地,看着她渐渐消失在夜色中,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但这已经足够。虽然很短暂,但是她像“母亲”一样给了我所需要的,“我不是智障,我很聪明。”
从此之后的五十余年,“我不是智障,我很聪明”成了我心中最温暖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走过许多“寒冷的冬天”。
·一分钟智慧·
去掉你的“不可能”
美国加州大学有一个叫乔治·丹泽的学生,数学成绩很一般。
一天,丹泽上课迟到,走进教室时,看到黑板上有几道数学题,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天,终于解了出来,在当天晚上把作业交给了教授。
第二天,教授来到他的宿舍,兴奋得满脸通红:“你是怎么做出来的?你解出了数学界多年来悬而未决的两道难题!”“您是说黑板上的那两道数学题?我还以为那是您留的作业呢!”
丹泽如果知道这是困扰整个数学界的两道难题,可能连做题的勇气都没有,更不用说把它们解出来。“天才”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如果我们都能从脑子里去掉“不可能”三个字,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
(孙开元/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