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从肤浅与繁忙中“解脱”一下了

2017-12-05 00:37文_斯
廉政瞭望 2017年19期
关键词:艾伦社交深度

文_斯 人

是时候从肤浅与繁忙中“解脱”一下了

文_斯 人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作者:[美]卡尔·纽波特译者:宋伟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7年7月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QQ又在闪烁了,微信又在“叮咚”了,忍不住一聊就是半天;查一个资料,搜索时被一个极具蛊惑性的标题吸引,点进去又不自觉地看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也许,你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社交网络占据了自己的大量时间,使得自己肤浅工作,生活繁忙。

社交网络把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纽波特从“节奏哲学”的角度切入,追问如果停止或者减少社交软件的使用时间,对自己影响其实不大的话,那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耗在上面呢?

人的抵抗欲望需要意志力,要抵抗“在困难工作中休息一会儿”“上上网,听听音乐,或是看电视”并不容易,这就导致我们本能地趋向去做那些低价值的事情,作者由此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做“肤浅工作”。肤浅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当下,大部分肤浅工作都与网络工具休戚相关。

与“肤浅工作”对应,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作者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其实,探究历史中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生活,会发现深度工作在他们身上是非常普遍的。

16世纪的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在远离自己法国城堡石墙的南塔楼区建起了一座私人图书馆,而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都在纽约库阿里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吐温的书房离主要房屋区太远,以至于他的家人要吹号吸引他的注意力,召唤他去吃饭。

剧作家、导演伍迪·艾伦在1969年至2013年这44年的时间里,编写并导演了44部电影,获得23项奥斯卡奖提名。在这段时期里,艾伦一直没有电脑,所有写作都不受电子设备的干扰,而是在一台德国奥林匹亚SM3型号的手动打字机上完成的。

和艾伦一样拒绝使用电脑的还有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工作,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出后,记者都找不到他。

这些名人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首选是,仪式感也许会对深度工作有帮助。2007年初冬,罗琳正努力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她决定入住爱丁堡市中心的巴尔默勒尔酒店套房。巴尔默勒尔酒店是苏格兰最奢华的酒店之一,价格不菲。罗琳的决定并不是因为自己有钱,她表示,这是一种仪式,这种大手笔的金钱投入,有一个关键作用就是提升这项任务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降低了拖延的本能。

另外,关注重要的事情并衡量你的投入同样重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来深度工作”这种泛泛之谈并不能激起太多热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职业收益。“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定量分析每一项工作的深度”,这些都是促使人们深度工作的方法。

领英网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评价此书说:“这本书针对如何有效投资自我及表现出众,提供了有力的建议。”偶尔从肤浅与繁忙中“解脱”一下,不仅是对职业,对人生,同样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艾伦社交深度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社交距离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伦·金斯伯格论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