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自由
文气多地气多灵气多的“草根”批评——散论70后草根批评家马忠及其批评集《忠言忠说》
艾自由
一
文学批评是智慧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有高度指向性、引领性的话语,特别需要对文学思潮现象、作家作品进行独特的探索和发现。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言说,发别人之所未见,写他人之所未写,成为助推文学创作的独特亮光。马忠在十多年的文学评论实践中练就了开阔的眼界,是一个有大阅读观、大文学观、大批评观的70后草根批评家。他以鲜活的笔触、活跃的心态、原创的言说,努力使自己的批评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较好地发挥了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功用,在尽量防止出现“骂杀”和“捧杀”两个极端的同时,创作出了不少颇受好评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富有时代特征的批评文章!
2016年3月,马忠的文学批评集《忠言忠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杜国景作序,认为他的批评是“自由和有生气的批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宁夏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牛学智等著名文学评论家分别撰写推荐语,认为马忠“怀着对文学的赤诚,关注打工文学,也分享中国文坛的热点话题。他虽没受过专业学术训练,却有自己的视角,开阔,敏锐,独特,亦不乏新见。他虽站在低处说话,但文字中洋溢着真实的激情和健康的理性,践行的是正直的批评精神。”“他的有一说一,遵循的是有原点的扇面论述方式,适当的背景建立了论题,恰当的语境支持了思想的针对性,读起来轻松、快乐而有力量。”“当文学批评界弥漫着敷衍、虚假、空洞的气息时,他告诫自己要怀着真诚和温度去面对文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他把更多的真诚和热情投向那些迫切需要关注的基层,他用自己的才情和思想打造起通向审美理想的批评‘云梯’”。
《忠言忠说》选取了马忠近年来发表于各类报刊的评论60篇,既有对小说、散文、诗歌的评论,又有对文学理论、批评的评论,分为“观象”“说文”与“对话”三辑。第一辑主要对近年来国内文学思潮现象评说,第二辑是针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第三辑关于文学批评话题的探讨。他秉持批判眼光和人文视阈,着重点始终在对文学现象的探讨、文学观点的表达和文学作品的细研深析上。全书熔学理、见识、趣味、才情于一炉,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能够让人体感到鲜活的生命表征与思想温度。其独特的文风和个性,在今天不容乐观的评论语境中,弥足珍贵。
二
马忠以《在场的文学批评为何“缺席”?》一文作为《忠言忠说》的开篇。在这篇批评中,他指出:“近些年,文学批评却成了王大娘的皮蛋——变了味。人情批评、圈子批评、空头批评、好话主义,是批评界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他认为:“批评也是一种创作,它有文体、温度与活力,在这里面,它必须渗透着批评家对文学的热爱、理解,这样才有足够的资格去对作品、作品中的世界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言。一个好的批评家除了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敏锐的艺术与生活感觉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他强调:“文学批评要尽量突出自己的主张,文气多一些,尽量回到文学本身;地气多一些,从自己的现实环境中提取出文学精神;灵气多一些。如此,方能增强文学批评的魅力或可读性。”我认为,这是马忠的文学批评宣言。“文气多”“地气多”“灵气多”是马忠自成一家草根文学批评的独特风格,《忠言忠说》比较全面体现了这一特色。
——马忠的草根批评文气多。
古代文论中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魏朝开国皇帝曹丕。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曹丕所说的“气”就是文气,主要是指作品的风格,同时也兼指作家的气质、才气、性格等特征。“文以载道,文如其人。”批评多增“文气”,就是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学修养,批评才有文采。这就需要批评家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博学多识、增强底蕴,提升自己文气。只有这样,才不讲模棱两可的含糊话、不讲缺乏新意的陈旧话、不讲人云亦云的重复话、不讲大而化之的原则话、不讲不懂装懂的外行话、不讲脱离实际的吹牛话。在第一辑“观象”29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文学思潮现象评说中,《身在生活更要“深入生活”》《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发表才是硬道理”》《少些应景之作、快餐文章》《文艺创作要契合群众的文化需求》《旧体诗:还是坚持两条腿走路好》《“微诗歌”:以微显身照见光亮》《“万众欢呼”的诗就不是好诗吗?》《文学批评“过剩”了?》《网络诗歌亟待确立评价标准》《文艺批评要敢于担当,敢讲真话》《坚守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和审美理想》《文艺评论版提升了报纸的文化品位》《别让文艺评奖变了味》《经过时间,让意义慢慢生成》等篇章观点鲜明、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从文坛热点信息和自身创作感悟入手,从个体到普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由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能自圆其说的结论。这些“文气”十足的文学时评语言轻松活泼、张弛得度,能较好地打动人、鼓舞人,彰显了马忠写文学时评选点突破精准的真功夫,见识了马忠写文学时评确有真知灼见的真本事。《忠言忠说》封面
——马忠的草根批评地气多。
认识水平有多高,批评就有多深。认识水平问题又是个理论功底问题,文字能力不是单纯的文化素养问题,而是综合素质的凝结。这就要求批评家上要接天气,要掌握中央及中国文联、作协的最新指示精神、理论动态,加强理论水平、理论修养、思想境界的修为,融会贯通百家理论为己所用。下更要接地气,要从作家文本出发,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话来写批评文章,给作家以启发的同时让读者共鸣。如果说第一辑“观象”29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文学思潮现象评说的文学时评“接天气”,第二辑“说文”针对具体作家作品解读的30篇文学批评则是“接地气”。从批评的题材来看,涉及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文学的四大领域,彰显了其评论多面手的一面。从批评的对象来说,不论对陈忠实、宗璞、李建军、谭旭东等极少数著名作家批评家的作品,还是对李德南、曹军庆、孙琴安、高克芳、杨荣昌、秦锦屏、李娟、胡玲、王美春、王学忠、张万林、刘景明、刘安海、刘耀中、陈超、魈鸣、亚明、唐德亮、陈礼贤、周书浩、杨晓华、厉彦林、孙卫卫、田冲、张况、牧之等少数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批评家或大多数草根作家批评家的作品,坚持从阅读文本出发,忠实于内心感受,采取平视视觉,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彰显了一个真正批评家应有可贵气质的另一面。——马忠的批评草根灵气多。
好批评焚之其香如兰,闻之入心入脾,回味不尽。精思妙想,如饮美酒、回味悠长;精妙论述,令人如口嚼橄榄、口有余香;委婉妙笔,如品香茗、意在境外。好的论述既是形式上的和谐统一,更是内涵上的深沉大气。弘扬灵气之风,就是讲自己最想说的话、讲读者喜闻乐见的话、讲新鲜活泼的话,写读者最感兴趣、最吸引人的评论,流畅得体,朴实生动,既有观点提炼,又有事理支撑,给文字注入清新的气息,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有血有肉,留有寓意,通过循循善诱的文笔拨动读者的心弦,这样的批评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才能让读者喜欢,读者才能读得懂、看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传得开。马忠作为一个从诗人华丽转型的批评家,批评风格浅入浅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行文诗性昂扬,充满灵气,多用短句,言简意赅,活色生香,意犹未尽。这在第一辑、第二辑的诸多篇章中均有不同程度体现,而第三辑关于文学批评话题的探讨《批评家的“胳膊肘”该往哪儿拐?》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篇批评对话录是广东省60后唐小林、70后马忠、80后廖令鹏三位草根批评家在广东省作协的“批评亮剑”,充满灵气和才气,特别是他们“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刀法”的各具特色的批评风格,应该对全国各地的为数不少的草根批评家富有启迪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更愿意把这篇高质量的、充满真知灼见的批评对话录看成是广东省草根批评家冲刺全国的集体“宣言书”。三
马忠早期以写诗为主,2004年后以写评论为主,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学报》《民族文学》《文学评论》《作品与争鸣》等报刊发表理论与批评文章300多篇,至今出版了《诗意的触摸》《缪斯的守望与回归》《文本与言说》《站在低处说话》《乱花迷眼》《诗美探真》《儿童文学现象观察》《忠言忠说》八本文学评论集,曾获第一、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文学评论奖、《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银奖、《中国作家》文学评论二等奖、四川省报纸副刊文艺评论三等奖等多种奖项,多篇文艺批评收入《马克思主义文摘》《广东文艺批评文选》等各种选本。
从诗歌起步,用散文来客串,成名于批评,马忠作为第一、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文学评论奖的唯一两届获得者,2012年评委会对其获得第一届文学评论奖的《站在低处说话》的评价是:“论著视野开阔,善于捕捉当下文艺创作中的新变和动态发而为文,语言平和朴素直面问题,无目前很多批评文章的炫耀和华而不实,可以说,作者的评论文章是接地气的文字。”2014年评委会对其获得第二届文学评论奖的《诗美探真》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关于活跃在当下的诸多诗人诗作的评说合集。作者能够贴近时下的诗歌创作现实、从审美出发,把握着不同诗人的不同特点展开评论,视野开阔,文字流畅并富有诗意,显示出作者较为扎实的诗歌审美能力和理论功底。”2015年,其评论集《儿童文学现象观察》获第七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儿童文学类图书唯一银奖,著名儿童文学家、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蒋风评价该书,“充分体现了马忠坚持事实论述,弃绝泛泛而谈,倡示以文本细读与艺术分析为研究策略的儿童文学批评之道”;2016年,鲁迅文学奖得主、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谭旭东著的“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儿童文学概论》“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部分,认为“马忠对广东儿童文学的评介,给人以新的视角和新的启发”。两次来自中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最权威文学奖的高度评价,《儿童文学现象观察》的普受好评,以及遍布全国各地各大报刊杂志的上百万字的文学批评文章,使马忠这位草根批评家逐渐被全国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圈内圈外的人认可和熟知。我坚信,假以时日,马忠这位广东省“三多”(文气多地气多灵气多)草根批评家,一定会越走越远!
艾自由 现任昭通市文联副主席、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第九届云南省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学员。至今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杂文月刊》《文学评论》《艺术百家》《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雨花·中国作家研究》《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评论200余篇,多篇入选《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理论与实践》《文化自觉与当代文艺发展趋势》《2014年度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云南青年批评家文萃》等文论选本,与人合著有《昭通文学三十年》《文学昭通》。
责任编辑: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