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俭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课堂中,以互联网+环境下等为主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和普遍化的现象。二者之间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以学科信息技术为载体,从而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教学能够更深入、高效的融合,并且能体现出一定的应用价值,需要我们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予以实践和探究。本文主要交流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和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的探究以及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能够吸引住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主旨中来。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尽可能的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创设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相关情境。然后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于钻研,勇于探究,能让学生从知识体系的根源中体会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的实际体现。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二中《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展示“水果电池”的实验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之中,这样能更好的吸引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让学生感到所学过程的枯燥无味,所学知识的一无是处。与此同时,我结合该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根铁棒、一根碳棒、一根导线、一个苹果就能形成一个原电池?在形成过程中都具备了哪些条件?我能不能同时都用两根铁棒或同时都用两根碳棒来组成原电池?……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最后整理归纳出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学习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学习产生更高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和组织者。我在新知识的授课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中,运用相关信息技术软件平台以及微课,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微课,然后在相关软件平台中完成知识点的预习与检测。我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详细且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其次,在授课过程中,運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能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二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教学中,需要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在完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我向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视频、动画素材,并且提供了实验探究中可能用到的仪器与试剂,结合所看的视频信息,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学生作为探究实验的直接参与者,在过程中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体现出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合作探究的过程更丰富,结果更具有实效性。最后,在授课结束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完成课后检测与巩固练习。我也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实时监控和督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能及时给与评价和反馈。
三、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学习困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合作探究与思考,课后的及时检测和巩固练习能了解和掌握些许新的知识,但是也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或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统计、汇总学生的这些困惑,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难易度等,在课上组织引导和课下针对性的补充,确保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学习困惑。我才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包括:首先,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群等收集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然后,在通过相同的渠道及时的给与回复,尽快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我也汇总了学生产生的问题,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课前备课及相关微课制作的重要素材。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辅助教师能够更快捷、更高效地实施教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因此,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的辅助优势,能够更好使之与学科教学有效地融合。但是,这一过程也需要我们能够做到长期坚持并不断探索和实践,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有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能使我们的化学教学工作质量不断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