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夯实法律基本功,提高执法办案能力是检察干警必备的工作素质,对于侦查监督工作更是如此。夯实法律基本功,离不开对法律知识的学与用,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就要不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不断强化法律与多领域学习,在掌握案件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法律 基本功 执法 办案
作者简介:沙帅,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監督科科员。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198
一、法律基本功的概念
谚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做好日常执法办案工作,也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刀”,而检察人的这把“刀”无疑就是我们的法律基本功。
笔者理解,所谓法律基本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这是练好法律基本功的前提。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在理解基础上熟练去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尤其是与侦查监督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在面对各类复杂的案件时做到心中有数,反之,如果对法律知识不了解,或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则在面对各类复杂案件时,难免会一片茫然,更不用说可以信手拈来地去运用;法律基本功的第二个层面就是在对法律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熟练应用,通过法律应用去解决各类案件和疑难问题,学习法律知识的原本目的就是服务于执法办案工作实践,如果对法律知识学习掌握后,却做不到熟练地去应用,则这种学习也只是机械和片面的,自然也是法律基本功不够扎实的一种表现。
其实,法律基本功的两个基本层面“学”和“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有理解好、掌握好法律知识才可能将其进行熟练地去应用,反过来,只有不断将所学习和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于执法办案工作实践,才能不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不断去产生学习的动力,由此可见,做好法律基本功,学和用两者都应兼顾,而不应只侧重某一个方面。
二、执法办案能力辨析
打好法律基本功,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执法办案能力,通过个案办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信。提升执法办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发现问题、辨别真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要不断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执法办案时,准确发现问题,尤其对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性问题做到有效把握,是推动案件得到公平合理解决的重要保障,反之,如果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看问题停留在表面,仅是泛泛地根据一般性的犯罪构成查找类案的表面问题,忽视案件自身的特殊性质,则在很多情况下很难抓住案件处理的关键,影响案件解决的质量。发现问题对办案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那么,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尤其在面对具体的个案时,什么才是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呢?
首先,问题应当是符合犯罪构成一般性条件的,在查找第一层面的问题时,应当从犯罪的主体、客体、主观目的、客观表现四个犯罪构成要素的角度查找问题,以此证实案件是否符合某一项犯罪的构成要件。
其次,个案都是有其自身特殊性质的,除了符合类案的一般性特点,还有其自身的特征,对与其自身特殊性密切相关而又能够影响定罪量刑的问题也应当进行仔细查找,例如,笔者办理的一起通过微信支付对他人钱财进行盗窃的案例,其手段不同于一般的盗窃行为,就应当对其作案手法、双方交易记录等再作进一步深入分析,以期对案件在定性和把握上更加准确。
(二)要不断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
执法办案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案件处理应当建立在符合原本事实的基础上,然而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很多案件并不会主动将问题和真相呈现在我们面前,有时候甚至是迷雾重重,难辨真伪,这种情况下,为查明真相,就需要进一步去剥开云雾,严格还原案件本来事实。其实也不难理解,举个例子,在一些案件中,嫌疑人为了掩饰罪行,往往会做一些对正确的办案方向产生误导的事情,有时在讯问过程中出于摆脱罪行考虑,不说实话、避重就轻,也给案件办理带来困难,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仔细辨别其中的真伪,以笔者办理的一起强奸案为例,因嫌疑人和被害人双方原来具有一定关系,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坚称对方是自愿的,这就给案件办理带来一定难度,此时,就需要仔细辨别事情的真伪,通过对被害人进行取证,结合案件发生前后双方表现等进行综合判定,通过能够证实到的嫌疑人事先曾与被害人产生较激烈冲突,被害人避免与嫌疑人接触,在案发后及时报警等因素,最后得出被害人在双方发生性关系时并非出于自愿的结论。
(三)要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前提,辨别真伪是过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合理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推动案件得到公平处理,实现办案效果。在执法办案中,如何才能合理妥善地解决发现的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在扎实打好法律基本功的基础上,在前期对问题进行查找、梳理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仔细地分析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建立在这些前期工作所打造的坚实平台之上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与个人经历、经验有关,对某一领域接触越多越熟悉,对相关案件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和体会得自然也就越深刻。发现问题后,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有时还需要引导公安进行合理取证,进一步补全证据,使案件证据更加充分,确保案件在处理上形成合理的证据锁链,在定性上没有问题,仍以前面提到的以微信支付盗窃他人钱财的案件为例,我们知道,如果通过微信支付方式,秘密盗窃他人钱财,将以盗窃罪处理,但在嫌疑人不承认盗窃的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补全解决问题的证据,例如调取当时嫌疑人使用手机时的录像,调取双方交易记录,确保每一笔都能对得上等,只有这些工作都做好了,才可对嫌疑人正确进行定罪量刑。
三、提升执法办案能力的途径探究
执法办案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既要增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也要在详尽占有办案资料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我分析与判断的能力。endprint
(一)强化学习与积累,为提升执法办案能力打好理论关
没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在执法办案时,就很难把握正确的方向,尤其在面对较复杂的案件时,更难以作出妥善处理,因此,强化学习与日常的积累,才能为执法办案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導依据,推动案件得以合理解决,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身执法办案的能力。
那么,该如何通过学习和积累达到这一目的呢?首先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思考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理解掌握,进而打好法律基本功,这一点不难理解,但仅仅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各类案件是复杂和多领域的,除了法律知识,还应加强对各个领域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例如面对易发多发金融领域犯罪,为妥善办理案件,做到公平公正执法,就需要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除了要积极拓宽广度,还应努力增加深度,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仅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也是不行的,为此可不断丰富学习的形式,比如可多参加一下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或者讲座,多与身边同事进行交流,毕竟一个人的学习效果是有限的。同时,除了学习外,还应不断丰富自身的阅历,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基础上,多经历和参与,真正起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效果。
(二)健全案件材料,为全面了解掌握案情提供前提基础
推动案件得到全面合理的解决,离不开对案件材料的掌握,材料掌握得越全面,对案件的把握就会越准确,对案件的处理也就越稳妥。案件材料搜集和掌握的多寡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果。很难想象,在未能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能够对案件作出合理妥善的解决。掌握案件材料对办案如此重要,那么在实际办案工作中该如何尽可能多地进行搜集呢?首先是要对案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通过仔细阅读已有的案卷资料,掌握基本的案件情况,在熟悉了解案情之后才能知道在定罪量刑上还缺乏哪些相关材料,从而引导公安机关进行合理取证,对缺失材料进行及时补充。除了要求公安机关补全材料外,必要时,我们也可以自己通过询问证人、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更多地去了解案情,补全材料,例如,在上述谈到的嫌疑人通过微信支付盗窃他人钱财的案例中,为进一步确定被害人钱财确实通过微信支付被转入嫌疑人账户中,又进一步通过对被害人进行询问,现场拨打微信客服电话,核实到被害人有两笔钱财确实通过微信支付转入嫌疑人账户之中,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案情。
(三)提升分析判断能力,把握提升执法办案能力的关键
在掌握了详尽的案件材料之后,还需要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通过种种表象去发现案件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判定,进而合理地去运用法律进行解决,否则,案件材料越多反而会越茫然,导致产生深陷迷雾的挫败感,自然也就无法对案件进行正确处理,可见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对于办案人而言是多么关键。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这种能力呢?笔者认为:
首先,就是如前文谈到的那样,要多涉猎法律及其他各领域知识,多增加自身的阅历,知识储备多了,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自然会有更多的依据和把握。
其次,要尽可能熟悉案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应当与具体的案件相结合,将分析、推理严格建立在具体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避免想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再进一步补充案件材料,为分析推理提供更多合理性的依据。
再者,要学会对影响定罪量刑的案件细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把握,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案件而言,真相并不那么容易找出,就需要结合掌握的知识对细节进行复合逻辑的分析与推断,进而从整体上形成合理的结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