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
【真题回顾】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6.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17年高考浙江卷】13.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近几年来,命题者喜欢把小说的结尾作为考查的主要部分。事实上,小说作者也特别注意结尾的写作,小说的结尾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小说结尾艺术技巧和特色的题型更是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重点题型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揭开这类题型的神秘面纱?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小说文体特点,从以下几个角度确定答题思路。
1. 情节角度:
看结尾情节与前文的关联性: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结构严谨。
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2. 主题角度:看结尾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点题/突出、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
3. 人物角度:看结尾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刻画/突出人物……性格。
4. 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5. 情感角度:
出人意料的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令人伤感的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
令人喜悦的结尾:符合主人公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6. 读者角度:引发读者思考。
下面我将以2014年全国I卷《古渡头》为例,具体解析小说结尾作用题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2014年全国I卷(解析版)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頂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渡夫经历艰难的世事)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它不仅意味着天气的变化,也指出文章结尾的情调与前面压抑凄惨的情调之间的不同。有些先抑后扬的味道,作为现实主义的作品,体会到反转的情节安排)endprint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
【指导赏析】
整体感知:《古渡头》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叶紫的作品,最初发表于1935年1月1日《小说》半月刊第15期。叶紫,湖南益阳人,1933年与鲁迅交往,受到鲁迅的扶持和培养,在散文和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鲁迅在为叶紫193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丰收》所做的序言中指出:“这里的六个短篇,都是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因为极平常,所以和我们更密切,更有大关系。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在辗转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这就是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鲁迅的这个评价准确地抓住了叶紫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可以作为理解《古渡头》的背景。
叙述人称:文本以第一人称“我”作为主要叙述对象
结构:天色渐晚,“我”想过湖,渡夫却说等到明天才能过湖;夜里,渡夫留“我”在船里过夜,展开情节,二人对话,渡夫谈及江湖上的一些情形、出门在外的经验以及渡夫自身的经历;天微明,渡夫将“我”叫起,送“我”过湖,以渡夫高歌收束全文。
艺术手法:《古渡头》最初是以小说的形式发表的,《古渡头》以诗意的笔法,为读者塑造了一个身处苦难、坚忍不拔的老渡夫的形象。从处理现实题材的艺术技巧上来看,《古渡头》是叶紫比较出色的作品之一。采用对话式来叙述出渡夫的经历。
【真题再现】
问:(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着重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小说结构和主题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作品意蕴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同学们回答结尾题需根据小说文体的特点来全面的回答。此类题型是典型的结尾效果作用题,可以先从强调过的技巧本身的作用思考,然后再由浅入深,结合小说文体的特点,从情节、情感、主旨、读者等几个角度来回答。(结合前面总结的结尾作用作答)
【指导解析】要深入分析结尾段的内容。1. 由于渡夫高声朗唱中所展现出来的刚强和坚韧,丰富了前面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渡夫形象,通过我之前想“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而在第二天却“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使得最后的结尾突转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并不突兀,合乎艺术表现的规律。得到【答案】①艺术效果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2. 在艺术表现的境界上,“我”和读者们都会被渡夫高歌的歌词打动,了解了渡夫的经历,歌词的内容是他对苦难的“搏击”,他没有像“祥林嫂”一样悲剧地死去,哭泣只能让人同情,但是高歌却更让人体会他对苦难的坚韧。由“哭”到“唱”,其效果更深厚,得到【答案】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
3.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通过结尾,为读者呈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他和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一样,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中,亲人离散,渡夫陷入了孤独悲凉的人生境遇。然而,他没有与其他那些同时代的坚强的苦难人一样,而是悲痛的情感,用歌唱表现出来,这种巨大的形象反差让读者了解到渡夫苦难生活的不易和辛酸。渡夫为何歌唱,思考概括,“不管天,不管地,有錢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初看起来,给人以洒脱豪放的印象。但如果结合文章前面渡夫对自己遭遇的叙述,读者就可以从渡夫这种表面的豪放洒脱中,体会到他的痛苦和无奈之情。得到【答案】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4. 左翼作家的文章通常会在文中揭露现实的黑暗,并且批判社会和国民性。但叶紫在此文中通过结尾,把文章主题提升到另一个层面。渡夫在歌唱中,一方面表达了苦难,又唱道“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这就是良心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这种做法,使作品超越了阶级斗争,不仅使文章具有了时代性,更表现出了跨时代性,引起不同时代读者的共鸣和深思。得到【答案】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最后得出此题答案,【答案】为:①艺术效果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因此,小说结尾作用题如果你能从情节、主题、人物、手法、情感、读者等角度全面地思考,加上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这类结尾题的神秘面纱将得以揭开。
责任编辑 廖宇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