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7-12-02 08:14王翠琼黄桂美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3期
关键词:尿素氮肌酐半胱氨酸

王翠琼++黄桂美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176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5年10月—2017年4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41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41例,定义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循环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肌氨酸氧化酶法、脲酶一谷氨酸脱氢酶法,利用C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对比3组研究对象上述4项指标水平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结果 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高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的发展态势,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区别,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或对病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a)-0176-03

糖尿病肾病属于近年来临床上发病率水平非常高的一种微血管病变,属于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目前临床乃至全社会公认的导致肾功能不全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1]。由于糖尿病病情的长期存在,对患者肾脏造成一定损伤,主要包括肾微血管的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破坏等2种类型,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进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生恶性循环模式[2]。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如何能够在肾微血管损伤病变发生的早期阶段对病情实施有效诊断和评估,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难点[3]。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液中所含有的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关系,各种炎症因子在肾小球基底膜的炎症反应过程中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使基底膜的厚度水平明显增加,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4]。该文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41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41例,定义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对象年龄41~85岁,平均(64.7±6.2)岁;男性研究对象24例,女性研究对象17例;糖尿病史1~16年,平均(5.4±0.9)年;研究2组研究对象年龄44~81岁,平均(64.3±6.0)岁;男性研究对象26例,女性研究对象15例;糖尿病史1~19年,平均(5.7±0.5)年;糖尿病肾病患病时间1~14个月,平均(5.8±1.6)个月;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40~83岁,平均(64.7±6.5)岁;男性研究对象23例,女性研究对象18例。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之后,均于当天或次日的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3~5 mL,在3 000 r/min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10 min左右,取血清作为检测标本,分别采用酶循环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肌氨酸氧化酶法、脲酶一谷氨酸脱氢酶法,试剂由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利用C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对比3组研究对象上述4项指标水平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5]。

1.3 检测结果阳性评价标准

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过15 μmol/L,认定为阳性;当血清胱抑素C水平超过1.03 mg/L,认定为阳性;当血肌酐水平超过84 μmol/L,認定为阳性;当尿素氮水平超过8.3 mmol/L,认定为阳性[6]。

1.4 观察指标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测定结果

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高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测定结果阳性例数

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endprint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如何能够在肾微血管损伤病变发生的早期阶段对病情实施有效诊断和评估,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难点。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液中所含有的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关系,各种炎症因子在肾小球基底膜的炎症反应过程中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使基底膜的厚度水平明显增加,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属于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间产物,同时该物质也是血管损伤性氨基酸的一种类型,近几年国内外相关学者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伴随存在高半胱氨酸血症的人数占到35%左右,经进一步的随访发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微量蛋白尿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越高,尿蛋白的含量水平也就越高[7-9]。其发生的主要机制可能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理学发展过程中生成的一些超氧化物,可以与一氧化氮之间发生结合反应,从而形成一种过氧化亚硝酸盐类物质,使一氧化氮的实际利用率水平明显降低,使微血管的正常舒张及收缩功能出现一定的障碍[1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对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生成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血管的内皮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对内皮细胞增生发展进行有效抑制,使内皮的抗血栓能力水平明显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还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末产物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使血管内皮的损伤速度加快,导致微白蛋白尿发生[11-12]。通过该次研究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的发展态势,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区别,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或对病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李月红. 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药物治疗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8(2):330-331.

[2] 张志强,袁石文,黄志勇.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 现代医学,2012,12(6):80-82.

[3] 张彦,杨永长,范小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53-54.

[4] 宋姗姗,孙贵范.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 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1):997-1001.

[5] 黄大雄, 徐桂华. 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 在2 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药导报,2012,9(3):41-43.

[6] 高燕, 袁鲁亮, 张海松,等.血清胱抑素C 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预测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5(7):851-852.

[7] 王笑石,文中俊,胡萌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2 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03-1504

[8] 张晓会,赵伟,郑晓,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華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 30(9): 752-7544.

[9] 周玉萍, 迟海燕, 王永笛.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J].疑难病杂志,2014, 13(11):1137-1139.

[10] 亓海萍, 吕卫华, 武琳. 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11): 1840-1843.

[11] 李艳红,黎艳,李莉,等.维生素D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6, 37(1): 125-127.

[12] 甄卓丽, 陈晓铭,周飞,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5,12(16): 2556-2557.

(收稿日期:2017-05-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尿素氮肌酐半胱氨酸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胱硫醚β合酶与脑卒中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
不同密闭材料硫包衣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