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冬梅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114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具体预防保健措施以及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于2016年1—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行常规保健治疗,观察组加施综合性预防保健,比较2组患者的保健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的控制效果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结论 在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加强应用综合性预防保健方法,可促进疾病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a)-0114-02
高血糖、高血压均为引发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当糖尿病老年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时,其将成为心脑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1]。通过对血糖及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大大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2]。随着老年人數量的不断增加,我国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数量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3]。因此,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有效预防保健措施进行以及保健下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该次研究对2016年1—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行综合性预防保健干预后,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入选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排除标准:同时存在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疾病者,意识模糊或存在智力、语言表达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50例,性别:男30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平均(70.4±1.6)岁;病程:1.2~12年,平均(5.3±2.1)年。观察组50例,性别:男28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71.5±1.1)岁;病程:1.3~13年,平均(5.4±1.7)年。观察组、对照组在入选患者一般资料构成对比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降压、降糖治疗,同时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嘱咐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行综合性预防保健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定期开展讲座,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及预防知识,同时讲解高血压、糖尿病预防必要性以及科学的预防方法,当场后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②加强血糖、血压检测:对患者血压、血糖进行检测1次/周,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提高其自护能力,保证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监护。③加强心理护理: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为终身性疾病,患病后,患者须长期服药控制病情进展,治疗周期长,且病情易反复,并发症较多。因此,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较为严重的悲观、抑郁、绝望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血糖及血压控制效果均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预防保健干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地安慰,选用适宜方式帮助患者尽快缓解不良情绪。④用药指导:嘱咐患者先服用较强的降压、降糖药物,指导患者相关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告知其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以应对措施,嘱咐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⑤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在饮食过程中须严格控制糖、盐的摄入量,坚持低胆固醇、低脂肪的饮食习惯,忌烟酒,尽量多食用易消化、新鲜、清淡的水果、蔬菜,禁暴饮暴食,坚持少吃多餐。嘱咐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可在睡前饮用牛奶,提高睡眠质量。⑥运动锻炼指导:以患者实际病情、体质、年龄作为根据,为其制定合理运动锻炼方案。该类患者运动以打太极拳、散步等为主,嘱咐患者不能进行激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2组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主要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主要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压水平主要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对治疗及保健干预效果的满意情况。
1.4 效果评估
①治疗效果评估。显效:接受治疗与保健干预1周后,患者病情有显著好转;有效:接受治疗与保健干预1个月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接受相应治疗及保健干预措施后,患者病情均未见明显好转,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满意度评估。选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所得分数<60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满意,≥8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工具为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其中,显效为30例,有效为16例,无效为4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38/50),其中,显效为18例,有效为20例,无效为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33,P<0.05)。
2.2 组间血糖、血压水平控制效果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FPG水平分别为(10.16±3.53)mmol/L、(10.39±3.84)mmol/L,2 hPG水平分别为(16.74±4.11)mmol/L、(16.69±4.24)mmol/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33,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为(7.10±2.2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3±4.22)mmol/L,2 hPG为(12.86±3.32)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6±4.69)mmol/L(t=5.035,P<0.05)。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SBP分别为(162.56±5.36)mmHg、(160.4±6.11)mmHg,DBP分别为(113.95±5.11)mmHg、(112.57±4.32)mmH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90,P>0.05)。干预后,观察组SBP为(137.85±6.6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37±4.88)mmHg,DBP为(95.62±6.39)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35±4.73)mmHg(t=6.021,P<0.05)。endprint
2.3 组间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8.00%(49/50),其中,29例为非常满意,20例为满意,对照组组满意度为80.00%(40/50),其中,14例为非常满意,26例为满意。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573,P<0.05)。
3 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均为终身性疾病,患病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老年人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高发群体,该类患者体质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心血管并病变发生风险大大增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4-5]。因此,必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预防保健措施,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延缓患者病情进展进展速度,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综合性预防保健主要从健康宣教、血糖及血压检测、心理护理、用药及饮食指导、运动锻炼指导几个方面,加强对患者实施预防性保健干预,可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血糖和血压检测方法,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能力[6-7]。同时可促进使患者掌握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提高药物使用效果,使患者掌握科学的饮食和运动锻炼,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而有效预防疾病快速进展。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行综合性预防保健干预后,该组疾病总体治疗效果、血糖及血压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综合性预防保健干预,可促进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对并发症发生的延缓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富健,王宋颖,高莉敏.北京社区居民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2(4):56-57.
[2] 宓锋.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的保健策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9(24):107-108.
[3] Chi Huang, Chao-Jie Liu, Xiong-Fei Pan,at el.Correlates of unequal access to preventive care in China: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national data from the 2011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6,16(1):460-461.
[4] 黄浩,黄仕春,钟珍,等.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服务绩效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4,16(34):559-560.
[5] 盖兴文.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保健前后血压血糖水平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5,11(4):75-76.
[6] 陈露,路云,曹乾,等.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3(4):206-207.
[7] 刘永兰,汪国斌,黄运福.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预防保健干预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7(2):207-208.
(收稿日期:2017-0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