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山
关键词:生态文明;资源节约;低度污染;生态平衡
摘要: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要坚持这个理念,才能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工程建设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界、为人类创造美好家园的物质生产活动,也必须要有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程建设应该是资源节约的工程建设、低度污染的工程建设、维护生态平衡的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7)04-0075-07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Viewed from the Accou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U Changsh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Zhengzhou 451150, China)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source conservation; low contamination;ecological balance
Abstract: The cor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ll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 must abide by this concept, in order to move towards a new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 a way of the human materi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which humans can transform nature and create a beautiful hom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means a resourcesaving construction, lowlevel contamina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全新的社会文明进步状态,其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的一切活动只有坚持这个理念,才能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工程建设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为人类创造美好家园的物质生产活动,必须要有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程建设应该是资源节约的工程建设、低度污染的工程建设、维护生态平衡的工程建设。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论述如下。
一、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工程建设应该是资源节约的工程建设
工业文明是建立在“资源无限”理念基础上的,似乎大自然提供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于是就形成了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铺摊子、上项目,并且不惜代价的“大干快上”,是过去几十年我国工程建设的突出特征。虽然在工业化早期和中期,这样的工程建设有其合理性,但也带来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其中的重复建设、伪劣工程问题则是更为突出的浪费资源的表现。例如,城市建设中的“马路拉链”是重复建设的典型表现,其浪费十分惊人,问题的症结是工程建设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作祟。至于城市建设中“建了拆、拆了建”的短周期恶性循环现象,浪费则更加惊人,这里边既有重复建设问题,也有伪劣工程问题,或二者兼而有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众多,其根源之一是“拍脑瓜”式的盲目决策。城市规划缺乏严肃性,全凭领导者的好恶随意改变,于是就产生了城市建设中“无休无止的大拆大建”的中国现象。当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拆大建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但许多的拆和建却是由于领导者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由于城市建设大都追求急功近利,“大干快上”是主旋律,片面地求数量、求速度的结果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质量问题,再加上不良企业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及行贿受贿的“腐败成本”,于是也就产生了大量的“短命建筑”,或者叫“豆腐渣”工程。这几十年里,此起彼伏的桥梁断裂、楼房倒塌、下水道堵塞,随处可见的“蜂窝”路面就是证明。伪劣工程也是城市建设中“建了拆、拆了建”的短周期恶性循环现象的原因之一。伪劣工程不仅存在于城市建设中,各个工程建设领域也都存在。伪劣工程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反,它是建立在“资源有限”理念基础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如石油、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早晚要用完。即便是可再生资源,如水、动植物、土地资源等,也是不能随意索取的,索取过度同样会造成难以修复的生态灾难。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质恶化并造成地面沉降;过度砍伐森林会产生水土流失,使绿色山地变成荒丘;工业和城市建设占用过多土地,会使耕地减少,危及粮食安全。这些都是已经发生或仍然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现实。为此,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种活动,虽然都要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但都应该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要以大自然的承受力为限,不能过度地、无节制地索取,这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节约资源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程建设应该是资源节约的工程建设,要做到资源节约的工程建设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避免工程重复建设
解决工程重复建设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在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上做到科学、合理。上任何项目,既要集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可行性的科学论证,也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既要听正面的意见,也要听反面的意见,通过理性的争论达成一致,走向正确。惟有如此,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才可能是科学、合理的。endprint
那些涉及全局的、长远的、重大的工程建设规划,如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应该在可行性论证、集中民意的基础上,还需经当地人大审查、辩论和表决。规划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意义,就是刚性的,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任何领导者都无权擅动。若因情况变化需要更改规划,也要走法定的程序。如此,重复建设的浪费问题也才可能避免。
(二)杜绝伪劣工程
为杜绝伪劣工程,一方面必须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遏制工程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促使工程单位保质保量地建设好工程;另一方面应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以及纪检、监察、审计等全程监督,铲除“腐败成本”。如果不铲除相关部门、官员在工程建设中的“寻租行为”,即不铲除“腐败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伪劣工程问题就难以杜绝。
(三)工程建设速度应遵循“适度”原则
工程建设速度应遵循“适度”原则,即遵循又好又快的工程建设速度,宁肯让工程建设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证工程质量。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并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为此,我国正在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整个经济建设需要从主要求数量转向主要求质量,工程建设也要实现这种转型。工程建设“大干快上”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当前特别需要的是以求质量、求效益为中心的稳健一些的工程建设。求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环境效益就包括节约资源。
(四)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科技进步使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按照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工程建设又必须要节约资源和能源。这是一对矛盾,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答案是要依靠科技进步。例如,具有环保功能的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不断出现,为此,工程建设应该尽可能使用这些环保产品,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又如,共同沟即地下管廊,该技术应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线建设中,电线、通信电缆、自来水管、煤气管道等都放置于一个共同沟之中,就可避免“马路拉链”式的浪费。共同沟或者说地下管廊技术早已成熟,但有些地区一些部门出于利益考虑不愿为之,而不是不能为之,为此必须打破狭隘的部门利益的羁绊。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年8月国务院提出要用10年时间完善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并提出要在36个大中城市进行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二、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程建设应该是低度污染的工程建设
人类的活动不可能不污染环境,但却有高污染和低污染的区别。工业文明形成的生产方式是高污染型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无节制”、“排放无处理”是传统工业化的基本行为。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建设也是如此。例如,建筑垃圾的肆意倾倒,污染了河流、土地、植被;建设烟囱林立的工厂、露天煤矿以及越来越多行驶在街道、公路上的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了洁净的天空;大大小小建设工地上的扬尘、噪声污染,列车震动的噪声污染以及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愈益严重的垃圾围城,既污染着自然环境,也污染着人们的生活环境。
与工业文明的高污染生产方式相反,生态文明要求走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一切活动,都要尽可能地不污染自然界或尽可能少地污染自然界,不可避免的排放应当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要低碳排放或者叫低度排放。而要实现这种有限的低度排放,需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一方面要尽可能少地排放,另一方面要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利用排放的污染物,这样虽然仍然有污染,但这种污染由于是低度的,自然界完全可以吸收、消化和自净,也就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工业文明产生的高污染与生态文明要求的低污染,源于人类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理念不同。工业文明奉行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关系只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则是“奴仆”,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可以对自然界任意妄为,于是疯狂地掠夺自然、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问题就发生了。相反,生态文明奉行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朋友或伙伴关系,人不能奴役自然而要善待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必需要以自然界的承受为限。所以,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一定要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爱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程建设应该是低度污染的工程建设,为此,必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就要有诸如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标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以及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设施,而且以上要求要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这个阶段的环评是必须的,不通过环评的工程项目不能上马,这应该成为一个刚性要求。但现实中没有经过环评而上马的工程也存在,这样的工程存在的隐患也就比较多。
其次,在工程建造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环保要求实施,做到低度排放和低度污染,并且要尽可能地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利用。例如,许多城市都在建高架桥,而穿越城区的高架桥上的汽车噪音必然影响居民的生活,所以凡是穿越居民区的高架桥两侧都应该建有隔音板以减少噪声。城市建筑工地要设围挡,拉土车尽量在夜间行驶,白天行驶会影响城市交通和污染环境,拉土车一定要用盖布以避免泥土洒落污染环境。
在工程建设中,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利用排放的污染物,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例如,把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加工之后,可以制成各式各樣的实心砖、空心砖和砌块,既美观又环保,可以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城市绿化、房屋建筑等工程中,同时也可以使建材企业节省投资成本,用最低的成本便获得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最大的经济效益。
再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政府治理污染的执行力。科技进步也是实现低度排放和低度污染的根本之途径,但当前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缺乏科学技术,而是一些工程企业和工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加之缺乏社会责任,不愿真正治污,地方政府的监管缺位更加致使问题丛生。例如,前两年出现的大批量含镉大米,罪魁祸首就是一些工矿企业肆意排放有毒废水,这些有毒废水污染耕地,受污染耕地长出了含镉大米。我国出现的众多癌症村,也是因为企业肆意排放有毒废水污染水源造成的。所以,要实现低度排放和低度污染,不仅要有先进的治污技术,更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政府治理污染的执行力。endprint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程建设应该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是由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构成的有机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有一定秩序、一定规律的平衡状态,人类就生存在这种自然平衡的生态环境中,并且人类也是构成这种自然平衡状态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颅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1〕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也要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需要与自然界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如果人类的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能够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那么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反之,如果人类的活动打破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不仅会危及自然界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工业文明的一大“败笔”就是打破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如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矿产资源耗竭等等;由于大气、水、土壤、植被等的被污染和被破坏,使雾霾天气增多、饮用水恶化、有毒食品产生、疾病增加。这些都是工业文明打破生态平衡的“副产品”。生态平衡的破坏使我们人类在得到许多东西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东西,因为我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所谓的胜利都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正如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就警告的那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
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建设,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水坝建设过多就是破坏河流生态的一种表现。为了满足防洪或发电的需要,在江河上建一些水坝或水电站是应该的,但建造过多致使一些河流来水量大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则是有害的。又如,过去我们曾经搞过很多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工程,虽然暂时获得了粮食,但却付出了湖泊生态恶化、海岸环境破坏的代价。可惜,过去的教训如今仍旧在重演,许多沿海地区为了扩大发展空间,开始向海洋要陆地,进行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填海造地也并非不行,但如此大规模地开展将会带来海岸线急剧缩短、海岸生态系统恶化、重要的渔业资源被破坏、海岸自然景观被破坏、海岸防灾减灾能力降低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再如,最近这些年在我国城市绿化工程中,屡屡出现的“大树进城”现象,移植的大树不仅成活率低,更为严重的是这样会破坏农村、山区的天然植被,可谓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
正是因为工业文明破坏了生态平衡,产生了无穷的恶果,人类开始反思并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奉行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反对“天人分裂”,主张“天人合一”。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也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特别是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生产活动,要以不破坏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为根本准则。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程建设应该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工程建设,而要做到这一点,工程建设必须要遵守有关环境限制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必须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前提。
(一)工程建设必须要遵守有关环境限制的法律法规
工程建设的环境限制是指在生态敏感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内,限制或禁止工程建设,以维护生态平衡。这样的限制是由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
生态敏感区包括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地丘陵、海滩、特殊和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沼泽、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因其脆弱,若进行不加限制的工程建设,如建工厂、开矿山、搞房地产或其他过度开发行为,会使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出现严重的生态失衡,产生难以修复的生态灾难。
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其中大都属于生态敏感区范围。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也是自然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根据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内、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原则上是不能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的建设如修建缆车、索道也必须要经过批准。
可是,现实状况并不理想。例如,在重要水源地的湖泊周围建工厂、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的问题非常普遍,以致产生了诸如太湖、滇池被严重污染的问题。按相关法律规定,在核心景区内是严禁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即使在风景名胜区外围的建设活动,也应当加以限制。但有些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已有的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别墅不仅没有按规定迁出,而且还增加新的,对景区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变:
首先,要充分认识工程建设必须要有环境限制的必要性。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都可谓“重量级”的生态区域,涉及大气、水、动植物、岩石、土壤等大量的自然资源,对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不在这些区域内限制工程建设,其生态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其次,在规划工程建设时,一定要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地避开这些“重量级”的生态区域,国家明令禁止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执行不力的要坚决问责。例如,前面提到的“大树进城”,往往是对特殊或稀有树木的“搬迁”,严重破坏了野生植物群落的原生态。一棵大树动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也是严重的浪费,是肆意挥霍纳税人的钱。所以,对所谓的“大树进城”不是限制的问题,而是要坚决禁止这种行为,并且对决策者要问责,查一查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又如,近些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全国各地发生过多起反对建设重化工企业的群体性事件,引发这些群体性事件多是因为这些项目是建在生态敏感区内或是居民聚居区附近。这需要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工程建设一定要遵守环境限制的法律法规,不能不顾生态平衡而任意妄为。endprint
再次,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和老百姓脱贫致富,在生态敏感区内往往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些工程建设,但对这些工程建设必须加以严格的限制。如前面讲到的在江河上建水坝或水电站,填海造地,这些就需要适度,建设得太多就容易破坏河流生态平衡和海岸线生态平衡。
在生态敏感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一定要进行环评,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限度,环评不通过则不能上项目。比如,我国西南地区多地下溶洞和暗河,近些年这些地区因植被破坏严重而致干旱频仍,老百姓在干旱时就到溶洞和暗河中取水。可是,由于矿山、工厂肆意排污把大部分溶洞与暗河污染了,致使许多地方干旱时再难以取到干净的水。溶洞与暗河也是生态敏感区的范畴,一旦污染很难治理。美国某个州的一条地下暗河被污染后,花了整整30年时间才治理干净,可见其难〔3〕。为此,应严格限制在溶洞和暗河附近建工厂和矿山,已建的企业必须进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再也不能污染这些宝贵的溶洞和暗河了。
(二)工程建设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前提
除了禁止或限制的区域外,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工程建设。然而,无论在什么空间内进行工程建设都要维护生态平衡,其前提和手段就是在工程建设中保护环境。
1.要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践行于工程建设中
1997年底出版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刊载了来自美国、荷兰和阿根廷的十三位科学家联合作出的对自然每年为人类所作贡献的估算。他们先将广袤的栖息地划分为16类,然后又将这些栖息地提供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分成食物、原材料生产、吸收和再循环人类制造的废物、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17项,并分别估算出每类栖息地平均每公顷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年价值。最后的结论是,地球每年向人类提供的服务价值是20万亿英镑,几乎是当时世界各国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11万亿英镑)的两倍。科學家们说,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和大概的估算,而且肯定低估了大自然的真实价值。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总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生活恩惠,但一旦需要为此付出代价时,人类是绝无可能承受得起的〔4〕。所以,面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巨大恩惠,我们人类要感谢大自然,尊重、爱惜大自然,对自然界的改造一定要“适度”,而且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要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
现代工程人越来越认识到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并践行于工程实践中。例如,青藏铁路建设就把维护高原冻土、保护藏羚羊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建设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和工程措施:以桥代路、热棒降温、片石护坡、冻土植被再植和人工培育冻土植被等,这些都是保护高原冻土的有效措施;在全线设置了桥梁下方、路基缓坡和隧道上方等三种形式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33处,这是保护藏羚羊的有效方式。所以,青藏铁路不仅是一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铁路,而且也是一条生态铁路、环保铁路,是从多方面造福国家、造福西藏和青海人民的幸福之路。近年来,我国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这种高架的高速铁路少占耕地,有效地节约和保护了土地资源,又增强了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快速化,可谓一举多得。
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破坏的问题还很多。例如,一些污染型企业在城市呆不下去了,就到农村转嫁污染,这是当前环境保护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以乡村的满目疮痍、村民被“毒害”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干净”和城市居民的“幸福”。城市与乡村是难以分割的,如果农村不干净,城市最终也不能干净,乡村的空气、水体、植被、土壤被污染了,城市居民也要遭殃,产生殃及池鱼的效应。所以,工程人的活动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应以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在工业和工程活动中认真履行环保责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工程建设中要通过修复自然来保护生态环境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工程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方面我们应尽可能地把这种破坏加以控制,让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缩小;另一方面对不可避免地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则应当尽可能地加以修复。如一条铁路或一条公路修建过程中或修建完成后,要对沿线施工过程中破坏的耕地进行复耕,对劈开的山体和建造的护坡要进行绿化,对堵塞、污染的水域进行清理等等。
修复自然的目标是通过人工方法,把受工程干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或类似于原来的平衡状态。如为了增加粮食、牲畜和木材产量,过去我们一度实行的毁林开荒、过度砍伐和过度放牧,使森林大量减少,草场严重退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并引发了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等。现在我们实行退耕、退牧、节制或禁止砍伐、还林还草工程,就是要恢复原生态的平衡。长江1998年的大洪水就与长江沿岸特别是上游无度砍伐森林直接相关,之后的限制砍伐乃至禁止砍伐就重新恢复了长江流域的植被,减少了洪水发生的几率。内蒙古地区由于实施了退耕还草工程和休牧、轮牧等工程措施,又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
3.通过工程建设再造自然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再造自然是人类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人工自然物就是再造的自然,如今地球上的人工自然物越来越多。如森林资源,原始森林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多数都是人造的。河北承德塞罕坝林场的7万多公顷林地,就是在不毛之地上人工建造的,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5〕。人类开凿的运河、水渠、湖泊也相当多,最著名的是我国的南北大运河,早在隋朝就开凿出来了。现在我们修建了比古代大运河更加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人类把荒山、沙漠、戈壁改造成绿洲、良田等再造自然的活动更是不胜枚举。可见,工程一定意义上就是再造自然的活动,创造一个个人工自然物是工程活动的结果,再造自然必须遵循而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能打破既有的生态平衡状态。为此,必须纠正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这类违背自然界规律的“再造自然”的活动。
通过工程活动再造自然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修复自然、恢复自然,是对自然界的“补偿”。因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口的膨胀,人类过多地侵占了自然界,许多植物、动物的生长之地和栖息之地被人类占据了或破坏了,使生物多样性锐减,一些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从生态伦理角度讲,这是不道德的,是对自然界的不善,其结果也危害人类自身。所以,人类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再造自然,为生物创造新的生长环境和栖息之地,补偿人类曾经犯下的罪过。在荒山、沙漠植树种草,把盐碱地改造成良田,为抵御风沙侵袭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等,都是人类再造自然,也是修复自然、恢复自然的平衡状态的工程举措,是对自然界的“补偿”。对自然界的补偿工作仅仅是开始,远没有偿还完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还有许多工作要人类去做。
中共十八大报告有一个新提法叫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环境优美的统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种发展理念,其中包含了生态文明理念,这与建设美丽中国相契合。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之中,把生态环境良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在工程建设中坚持资源节约、低度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就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工程人也责无旁贷。工程说到底是为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因此,工程人应该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自觉地为美丽中国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1〕
单武雄,张海芳.马克思自然观实践性特性——人化自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6):41-42.
〔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3〕李景阳,安裕国,戎昆方.暗河型溶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贵州织金洞等为例〔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1,(3):25-26.
〔4〕Robert Costanza.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e Captical〔J〕.Nature,1997,(378):253-260.
〔5〕杨柳.河北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荒原上筑起绿色长城〔N〕.人民日报,20140501(4).
(责任编辑:陈艳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