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呈现的现实主义特色及相关启示

2017-12-02 14:53任雨潇
读天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路遥现实主义

任雨潇

摘要:近十年,有大量学者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对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硕果累累。在本篇综述里,我们试着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以此为依托,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透露出的“现实”做一个深入的了解,试着更全面、更客观地把握路遥,把握路遥的现实主义。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城乡交叉地带

一、 路遥呈现的现实主义特色

1. 展现“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人物形象

路遥的早期创作,如《姐姐》、《你怎么也想不到》、《月夜静悄悄》等,写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城乡交叉地带”的知青生活,写知青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城市的点滴叙述,细致、朴实无华地描绘出知青们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发生的复杂变化的过程,展现真实的平民生活。路遥在创作时坚持把自己作品的主旋律定制在对农村生活的表现和对他们艰难生活状况的担心,以及作品中反映出的农村知识青年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多样文明的接受和向往,这个主旋律一直贯穿于他的《平凡的世界》之中。

在阎慧玲的《“城乡交叉地带”的丰富内涵——路遥小说探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8.)一文中,她认为路遥描绘的“城乡交叉地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也是路遥为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开辟的一条新道路,这种创作真实、鲜活地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改革现状,贴近农民生活,叙述了农村青年知识分子在不断适应祖国改革道路上政策变化所作的拼搏,也体现出了整个国家在改革时期的困惑,可以说,“城乡交叉地带”完美地呼喊出了历史的洪荒。但是,也正是因为路遥自生开辟了这一历史领域,让路遥的创作局限在了“城乡交叉地带”,虽然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出了“城乡交叉”这样跨时代的领域,却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路遥其他视角的发掘,以至生命也于“平凡的世界”中止步。

2. 文学性与历史性兼顾

路遥对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信仰着,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历史的产物,任何作家的创作有必要和时代的旋律相协和。这样,作品才会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和高层次的审美价值。创作成功的《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一直以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忠实记录者的角色存在,他记录1975到1985这十年间的中国黄土高原的农民群众苦难的生活状态,路遥还时常以历史书记官的笔触对那些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进行记录和勾勒。因此,雷达评价这部作品是“诗与史的恢弘画卷”、“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

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向读者展示了双水村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的乡下村庄,并记叙了孙少平、孙少安一代年轻人为新生活打拼的艰辛路程,對于孙少平这样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农村人来说,时代政策的剧烈变化成了他实现梦想路上必须越过的荆棘,少平的个人奋斗史就代表了整个陕北大地上青年一代苦难的缩影。当少平打算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去城市寻找价值时,然而,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的社会秩序像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一个城市外来者眼前。孙少平这样的年轻一代就成了不愿回农村,却也融入不了城市的边缘化生存的人。还具有典型性的是路遥笔下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们的农村旧思想,同样构成一幅庞大的生活画卷。所有这些都能体现一点,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确实遵循现实社会的真实历史事件,他在创作文学的同时兼顾历史性的统一,真实、朴实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更能引起最大化的情感共鸣。

二、 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带给我们的启示

1. 坚守自己的本真理想,让作品具有平民意识

贺智利在《路遥的当代意义》中说,路遥的作品以及他自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意义,他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路遥精神对当代青年,尤其是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青年人极具启示意义。路遥曾说过:“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不应该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有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劳动有所价值。历史用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离开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会成功。”3恰恰因为路遥对双水村人民深厚的感情,决定了路遥在文学创作时的根本立场,他可能认为作家的创作意义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大力满足广大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充分体现出了他赞美普通人的美好人性和品德。如孙玉厚,善良老实,一心为家庭支持两个儿子的事业。还体现出对弱者的现实境遇深表理解和同情。心甘情愿做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路遥一生坚持作品的平民意识,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对理想的东西能不抛弃、不放弃,这本身就是一种经得住时代讨论的精神。

2. 创作后期,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从圆形趋向于扁平

在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的形象圆润饱满,在《人生》里,高加林追求爱情,事业,但他在面临事业与爱情时,毅然选择了事业,体现出了男子重事业,追求理想的一面,高加林在追求事业,融入城市时也有“走后门”的手段。路遥并不是给我们展示一个全方面都完美的人,高加林的形象更趋于“平凡世界”的人,有爱情,有抱负,有私欲,有舍弃,面对艰难的选择时,他也会很痛苦,我们说这才是生活在平凡世界恶毒人应具有的一切品质,到了孙少平这里,表现出来的是勇敢、勤劳,是不甘于“平凡”,而最后甚至选择了继续回煤矿上班,照顾师傅的妻儿,这样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几乎是一个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到《平凡的世界》里,路遥把主人公的形象无限理想化,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这时候的孙少平形象相比高加林,就比较单一、模式化了。这一观点在欧阳钦先生和韦企成先生合作研究的《从精神分析学视角探讨路遥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2009,6.)一文中有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元英.路遥小说创作中政治意蕴的文本体现[J].大众文艺,2010,(15):23-27.

[2]王蓉.孤独的传承与远行——柳青对路遥的启示[J].湘潮理论,2008,(05):5-7.

[3]陈珉.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再读《平凡的世界》所思[J].飞天,2000,(04):75.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路遥现实主义
言论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贾平凹义助路遥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