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的叙事性平面造型研究

2017-12-02 07:36林粤湘
书画世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滩头时间性年画

文_林粤湘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滩头年画的叙事性平面造型研究

文_林粤湘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滩头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造型中的一个独特样本,其特有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创造出主观的、直觉的、意念化的叙事性平面造型。本文拟从图像叙事的三大要素情节性、时间性和空间性对滩头年画的叙事性平面造型进行分析,从而为民间美术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学术视角。

滩头年画;叙事性;平面造型

由于文化历史的悠久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我国民间美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滩头年画就是民间美术造型中的一个独特样本,是由民间劳动者运用特有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创造出来的,其中创作者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固定位置的画与被画,而是通过对经验的、现实的、必然的物象进行全面的感悟,从而创造出主观的、直觉的、意念化的叙事性平面造型。在其图形创造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和运用了原始思维的认识方法,在表现认识自然、社会生活方面,拥有很多独特的概念和理解形式。本文将依据图像叙事的三大要素情节性、时间性和空间性[1]对滩头年画中叙事性平面造型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滩头年画叙事的情节性和时间性

滩头年画叙事的情节性是以当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为蓝本而自行创造,体现故事发展的情节。根据事情发展的规律,在滩头年画描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隐含着时间发展的顺序或动态倾向。因此,在滩头年画图形叙事当中,其情节性和时间性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在前因后果、截面场景、过程联系等叙事情节的描述中,时间性是暗含在故事情节表现当中的。

1.前因后果的叙事情节表现

所谓前因后果的叙事情节表现,主要是指在滩头年画叙事的过程中,把事件发生的起因和事件引起的结果并置在同一画面中进行表现,且事件的前因后果在同一平面中呈现,而事件发生的过程被抽空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在《花园赠珠》(图1)的画面中,左边以在竹轩裘小姐与陈生互赠礼物场景表现事件发生之始,同时又于画面的右边表现事件的尾声(结局)——二人于陈园重逢还礼于对方的情景。两种兼具事件发展的典型特征,在同一平面中进行表现,叙事的过程则被抽离,以前因后果的情节暗示事件的发展。同时,在“前因”与“后果”的情节发展当中,也隐含了图形叙事的时间性。

2.截面场景的叙事情节表现

截面场景叙事情节表现,主要是指在滩头年画叙事的过程中,通过取材于整个故事情节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或是最具暗示性的动态造型来表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倾向。截面场景叙事当中,其所体现的是叙事发展中的一个瞬间,人们可从某个瞬间时间的提示中,通过想象,补充和完善叙事发展的情节。总之,在截面场景的叙事情节中,情节性和时间性始终是相辅相成的。

a.突出主体的叙事情节表现

传统民间图形表现人物或物体时,往往并不遵循焦点透视中近大远小的规律,而是服从民间艺人选材突出主题的需要,采用尊大卑小的法则,把画面中地位高的人物(无论其前后关系如何),都要画得大一些,有时甚至是正常比例关系的好几倍。在滩头年画中,有时采用尊大卑小法则突出主体的叙事情节,尤其是人物的动态(特别是主体人物的动态)暗示着故事的发展。由于滩头年画取材于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这些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存有一定的情节性,因此,当我们面对突出主体人物的图形时,主体人物的动态趋向会起到提示人们预见情节发展的作用。

如在《尉迟恭》(图2)画面中,根据尊大卑小的法则,尉迟恭这一主体人物虽然位置居于画面后部,却相对其他次要人物的比例大三倍之多。尉迟恭右手持鞭,左手持锏,有文武童子相随。根据民间对尉迟恭的有关传说,画面中所表现的尉迟恭形象正符合尉迟恭除魔、保平安的瞬间情节,使人们联想起尉迟恭除魔的故事。

b.静态并置的叙事情节表现

在传统图形中表现某一物象的动与静,历来为艺术家所擅长。民间艺人以独特的视觉思维方法,不仅通过静态表现了人物和事物的多瞬间,也表现了它的发展过程。这得益于民间艺人对运动形象的兴趣: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视域中对象运动特征的感知,另一方面则是视觉主动性选择的结果。另外,在民间艺人农耕劳动生活中,充溢于他们视野的动物几乎都是运动着的形态,而这种运动着的形态必须以静态的形式反映在画面当中。

在滩头年画中,存有将不同的物体与事件组合在同一画面中,以表现出事物的多层次、多角度与多瞬间的现象。这种方式处理的时间性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或阶段性的,是在时间过程中截取的,并交叠在既定的画面里。但所创造的图形给人的感觉,并不停留在瞬间的静态当中,而是给人们叙事情节的联想,补充和想象叙事情节的发展。静态并置的叙事情节,看似为静态,但事实上隐含着故事情节发展的动态。

其实,之所以在滩头年画中存有瞬间静态反映动态过程的叙事现象,是因为民间艺人认为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性的、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必须以静态的图像去反映现实生活中他们对动态的认知。这是他们对生命运动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他们在图形表现当中,按照他们的理解对生活原型进行加工和组合,在同一平面中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静态图形并置,反映叙事情节中的动态趋势。

图2 尉迟恭

图3 秦叔宝、尉迟恭

图4 老鼠嫁女

图5 新刻后水浒

图6 滩头纸马

图7 螳螂招女婿

图8 童子十二属相彩选格

在滩头年画中,以静态情节并置的方式来表现事情的发展过程,把情节不同的画面串联起来,在同一平面内展现,便是常见静态并置的叙事情节表现。如《秦叔宝、尉迟恭》(图3)画面中,尉迟恭右手舞鞭立于画面的左边,秦叔宝左手持锏立于画面的右边,二者怒目对视,一副立誓要把妖魔挡于门外的架势。两个看似静态的形象,它们“斩妖除魔”的动作情节,给人无限遐想,暗示的叙述故事情节发展是所预知的结果。

3.过程连续性的叙事情节表现

过程连续性的叙事情节表现,主要是指在滩头年画的叙事过程中,截选连续性发展的故事情节,按时间发展的顺序,以组合的方式,呈现在同一画面中的情节表现。在过程连续性的叙事情节表现中,或是出于主观意愿的需要,或是满足画面构成的需要,其时间顺序和观察视点都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转移。如滩头年画《老鼠嫁女》(图4)通过截取完整故事的两个场景组合成一张画面来展现故事情节。画面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画面中上半部分左边是送亲队伍吹奏乐器、送礼等行进的场景,上半部分的右边是颇具讽刺意味、等待送“货”入口的猫儿;画面下半部分是送轿嫁女的行进队伍,轿中新娘含羞憧憬着婚后的幸福生活。这颇具典型代表的两个不同的场景组合在一起,具有连续性的情节表现,不但暗示了“老鼠嫁女”整个事件发展的进程,而且预示了事件发展的结果。在叙事情节的画面中,不同的场景一经组合,反映或暗示出事件的运动,揭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连续性,以期达到叙事的目的。如清代苏州的木版年画《新刻后水浒》(图5),其所表现的是六张独立的图形,每一张图形都呈现出多个动作循环摆放,而又能根据整个故事发展的内部联系并放置在同一个平面中。

事实上,不单是滩头年画具有连续性叙事情节的表达,在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也有类似情形的探索。如被人们称为“图形艺术家”的艺术大师埃舍尔在木版画和平版画的创作中也有连续性叙事情节的探索。如他的代表作品《瀑布》《爬虫动物》《循环》等。在作品《瀑布》中,小人物联动式的奔跑串联着整个叙事画面。从城堡中开始奔跑的每个动作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整个画面为一个连续性悖论空间的综合体。再如点彩派大师修拉的作品《拴在链子上的狗》表现的是狗在运动过程中连续性的奔跑动作,暗示出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动态过程。达达主义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作品《下楼梯的裸女,第2号》[2]中表现的是在下楼梯的过程中轮廓并不明晰的裸女形象。这一形象体现连续运动的发展进程,暗示了时间、速度与空间的变化。可见,过程连续性的叙事情节表现,在西方艺术传统中不乏类似探索的先例,这不仅对滩头年画的叙事解读有一定的辅助性的理解,也对现代平面设计有所启发。

二、滩头年画叙事的空间表达形式

滩头年画叙事的空间表达形式,是指在滩头年画中同一平面不同空间组合所产生的叙事效果。在滩头年画中,由于所叙事的场景、物象在不同的空间中看似杂乱无章,但在整体的画面当中,观者却可以通过自身意念的组合,将不同空间中的不同物象有机地结合成叙事的发展情节。

在滩头年画叙事的空间表达形式中,不但图形本身没有揭示出某种时间顺序,而且观者也不能以时间因果规律去解读图形。或者说,这类作品的时间逻辑“退隐”到了画面的背后,它有赖于观者通过空间意念去构想。这种空间表达形式遵循的是空间方位规律,符合空间逻辑,即通过空间的切割、重叠、解构、重组等方式达成某种空间逻辑,从而产生叙事的意念。当然,由于所叙事的语境是多维的,所产生的叙事意念也是多角度的——哪怕是面对同一画面,不同的人也可能会讲述出不同的故事,这造成了叙事的模糊性——但这并不是叙事的弱点,恰恰是其魅力所在。

1.叙事的切割空间表现形式

叙事的切割空间表现形式是滩头年画表现形式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而言,在被切割成不同空间的同一平面中,所描述的场景或物象含有叙事情节的动态,具有叙事的趋势。比如,现代电影画中常见的视觉切割、多像叠印及空间组合,以及西方立体主义绘画的多面观察组合法等,都类似于此种切割空间表达形式。滩头年画叙事的切割空间表现形式,其造型一般截取多个视点所见的物体的局部,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这些经切割、分解而重新组合的形象,由于不同空间中所发生的叙事情节不同,放置在同一画面中,根据空间方位的规律,暗示叙事的情节,形成叙事意念的可能性(图6)。

2.叙事的重叠空间表现形式

叙事的重叠空间表现形式是指在滩头年画中,被重叠成不同空间的画面(在同一平面中),所描述的场景或物象含有叙事情节的动态,具有叙事的趋势。叙事的重叠空间表现形式由不同空间的图形重叠而成,在这里,单个形的意义已不重要,主要是通过不同空间叠加的图形,按照空间方位乃至空间逻辑的顺序,从而产生含有叙事的情节动态的表现。如图《螳螂招女婿》(图7)中,娶亲的队伍在街道中行进,看热闹的人们坐在街边的楼上观看,画面中通过建筑房屋的空间错落安排,把多个不同空间所发生的情节片断,组合在同一画面中,以这样重叠的空间表现形式来达到叙事的目的。

3.叙事的多象散点表现形式

叙事的多象散点表现形式是指在滩头年画中,多个含有叙事情节的场景或物象依不同空间散点分布于同一平面,具有叙事的趋势。不同空间的场景或物象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时间进程而凝结在同一平面中,在时间上存在无序的可能,故事叙述的时间性被隐藏起来,而故事叙事的情节性具有更加微弱的指示性与暗示功能,需要观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个人创造性的想象进行意识上的串联、补充与完善(图8)。

对以故事情节为创作蓝本的滩头年画,我们将其叙事性展开的创作手法加以分析的目的是:滩头年画是一种以叙事为说明性特点的图画形象,是以展现民间故事为特定内容的视觉形象。这种视觉形象经过民间艺人在生产劳动中的创造,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本质的、内在的联系,还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喜闻乐见的造型手法。我们将这种常见于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归纳为叙事性平面造型法,对其分析与研究旨在给当代美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启发。

[1]W.J.T.米歇尔.图像理论[M].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

[2]朱伯雄.世界经典美术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559.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滩头时间性年画
凭海临风
唐启辉
垂钓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黑龙潭
智珠二则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时间性:桃花源之审美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