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ATEL方法的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017-12-02 01:55:29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2期
关键词:居民因素旅游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基于DEMATEL方法的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卢小丽,赵 越,王立伟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乡村旅游是一个受多领域、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复杂活动,因此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与确定将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包含50个因素的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题项库,采用DEMATEL方法,对其原因因素、结果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多次迭代,识别出21个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地距离是最终的原因因素,居民满意度和居民乡村游接受度是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并得到改变的结果因素,该研究结果将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乡村旅游;DEMATEL方法;原因因素;结果因素

1 引言

随着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成为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通常是以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划分不同的研究维度来识别各种因素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也有学者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有关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均体现出一定的现实性、突出性和趋势性,使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课题研究更加完善。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与定性分析相比,定量分析更加直观简洁,更有助于对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研究的深入,但目前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运用较少,缺少以定量数据为支撑,以因素间因果关系为对象的研究分析。有关研究仍然无法系统全面地识别出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造成因素识别范围局限于旅游地内部或保障政策方面,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缺失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改进DEMATEL方法,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既有利于将来开展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也有利于乡村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2 DEMATEL模型构建

2.1 DEMATEL方法综述

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方法于1971年由美国Bastille国家实验室提出,这是一种主要运用矩阵论原理对因素群中因果关系和对系统中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方法。Cebi应用德尔菲法和DEMATEL方法对网站的类型和影响网站设计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识别,指出DEMATEL方法可有效分析系统中组成部分的关系问题和结构问题[1];Horn、Liu等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调查法构建了未来饭店创造力的设计指标体系,采用DEMATEL方法对同准则层内各维度间的因果关系和各维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DEMATEL方法弥补了其他决策方法只考虑“目标—影响因素”单向分析的缺陷[2];Hsu、Kuo等以构建绿色供应链碳管理的供应商选择模型为研究目标,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调查识别出3个维度和13个影响因素,并应用DEMATEL方法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DEMATEL方法不仅可以揭示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构,还可以识别出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素[3];梁娟红、郭德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识别出了企业人力资源声誉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声誉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了关键的影响因素[4],指出DEMATEL方法不仅可以分析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还可以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DEMATEL方法通过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直接逻辑关系构建直接影响矩阵,对直接影响矩阵进行规范化以得到综合影响矩阵,通过计算各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被影响程度,获得各因素的原因度与中心度。其中,原因度与中心度是DEMATEL方法的核心分析点。根据影响因素的原因度正负,可将影响因素分为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其中原因度为正的因素是原因因素,原因度为负的因素为结果因素。原因因素表示某影响因素不但对其他影响因素和因素系统存在影响,而且该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改变难度,原因度越大,影响程度越大,且改变难度越大。结果因素表示,某影响因素受其他影响因素和整个因素系统的影响,且较容易得到改变;若其原因度的绝对值越大则越容易得到改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越容易产生效果[5]。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基于原因度对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2.2 DEMATEL模型构建

根据学者应用DEMATEL方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DEMATEL方法具有解决复杂系统中各因素的相关关系等特点与优势,已被众多学者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并且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成果,众学者对DEMATEL方法的应用价值也表示了认可与肯定[6]。本文将DEMATEL方法应用到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中,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还加强了乡村旅游量化分析的一次有益尝试,可推动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等实践活动走向科学化和精确化。

表1 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由于研究对象往往呈现出复杂的框架结构,包含的要素更加多元,因此本文需要分析的因素较多。为了避免对影响因素造成混淆,本文将采用0—5标度法来设计直接关联评判表和构建直接关联矩阵。本文在DEMATEL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对前述运算划分出的原因因素组和结果因素组进行多次迭代,梳理出原因因素间和结果因素之间相关层次的结构关系。其中,多次迭代的DEMATEL方法在传统DEMATEL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运算公式。根据上述改进思路,本研究应用DEMATEL方法对表1中的21个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构建直接关联矩阵:根据0—5标度法的评判规则(表2),本文对两两因素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判。如果影响因素i对影响因素j没有直接影响关系,对应的矩阵中关系分数记为0;如果影响因素i对影响因素j有极弱的影响,分数记为1;如果影响因素i对影响因素j有较弱的影响,分数记为2;如果影响因素i对影响因素j有中等的影响分数记为3;如果影响因素i对影响因素j有较强的影响,分数记为4;如果影响因素i对影响因素j有极强的影响,分数记为5。

表2 专家评价的语意变量

根据专家的评判结果可得直接关联矩阵Z:

z11z12…z1nz21z22…z2n︙︙︙︙zn1zn2…znn

(1)

式中,zij=0,zij为影响因素i对影响因素j的影响作用强度所对应的分数。

对直接影响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通常采用的专家评分法会涉及多个专家(p个),因此需要综合各专家的评判结果以求出综合权重矩阵:

Z(Z=[zij]n×n)

(2)

N=S×Z

(3)

(4)

计算综合影响矩阵:

T=N(I-N)-1

(5)

式中,(I-X)-1为1-X的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

影响度(Dj)和被影响度(Ri):影响度Dj表示第j个影响因素对其他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影响程度大小,称为影响度;被影响度R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对其他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影响程度大小,称为被影响度。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的计算公式为:

(6)

(7)

中心度(Pi)和原因度(Ei)的计算公式为:

Pi=Ri+Dj|i=j

(8)

Ei=Ri-Dj|i=j

(9)

式中,中心度(Pi)越大,说明对于研究目标而言作用效果越强。原因度Eigt;0,表明该影响因素对其他影响因素存在影响作用,称为原因因素,并且原因因素很难改变;如果原因度Eilt;0,表明该影响因素受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称为结果因素,并且结果因素易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

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形成影响因素分布图:影响因素分布图是根据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Pi)和原因度(Ei)建立的。其中,中心度(Pi)为横轴坐标,而原因度(Ei)为纵坐标。

判定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是否需要进一步分层。判断准则为:当且仅当条件“无法对原因因素或结果因素再次进行迭代”成立时,就无需进一步分层。

若需要进一步分层,针对划分出的原因因素,划去结果因素在原综合直接影响矩阵中所处的行和列,并重复以上运算。针对划分出的结果因素,划去原因因素在原综合直接影响矩阵中所处的行和列,并重复以上公式运算。

3 实证研究

3.1 影响因素识别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并且缺乏有效和规范的指导[7],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识别上,研究现状呈现出多样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为了筛选出本研究所需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8]。

具体方式为:①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回顾,对现有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归纳与整合,再对现有研究中尚未充分展开的部分扩展研究,从而对相关研究所得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本文识别出50个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影响因素。②为了保证本研究所选取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参考性和指导性等价值,本研究将依据前文所识别出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五级量表制的调查问卷,对21位专家学者发放问卷,对打分结果进行统计。基于文献参考与专家打分两个方面,最终确定出21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具体见表1。

3.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直接关联矩阵:根据上述DEMATEL方法的应用公式,为获取综合权重矩阵Z(Z=[zij]n×n),首先需要建立评估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影响因素间相互影响程度大小的直接关联评判表。本研究采用0—5标度法建立了关键影响因素的直接关联评判表。考虑到当地居民、政府组织、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是乡村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中较重要的四个相关者,因此本文请当地居民、政府组织、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各两位代表组建8人代表组对影响因素i和影响因素j进行两两关系比较和评判,以问卷的形式向八人代表团成员各发放一份直接关联评判表进行数据搜集,8份问卷全部收到回复且有效。

根据以上公式,为了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综合权重矩阵,需要确定四类利益相关者的权重。根据四类乡村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的权重值,结合问卷所得的直接关联评判数据,通过加权平均求取了综合权重矩阵Z(Z=[zij]n×n)。式中,a1-a21分别代表:乡村环境整洁度、乡村旅游资源丰度、乡村旅游资源品质、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性、基础设施完整性、经营管理水平、居民参与性、经营者中当地居民占比、居民满意度、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性投入、经营管理支持力度、旅游地安全性、开发模式的适宜度、保障政策的重视程度、居民乡村游接受度、旅游市场规模、媒体的宣传、休闲政策的重视程度、两地距离、旅游地可达性和两地文化差异。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的界定:本文运用DEMATEL方法的公式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包含各因素影响度Dj、被影响度Ri、中心度Pi和Ei原因度的计算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发现,乡村旅游的原因度大于0的影响因素共有12个,分别为:乡村资源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度(0.460)、乡村旅游资源品质(0.073)、基础设施完整性(0.011)、经营管理水平(0.527)、经营者中当地居民占比(0.143)、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性投入(0.235)、经营管理支持力度(0.688)、媒体的宣传(0.306)、休闲政策的重视程度(0.382)、两地距离(1.579)、旅游地可达性(0.094)和两地文化差异(0.005);乡村旅游原因度小于0的影响因素共有9个,分别为:乡村环境整洁度(-0.815)、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性(-0.517)、居民参与性(-0.364)、居民满意度(-1.165)、旅游地安全性(-0.373)、开发模式的适宜度(-0.332)、保障政策的重视程度(-0.318)、居民乡村游接受度(-0.588)和旅游市场规模(-0.031)。综上所述,在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分别有12个和9个。

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的多次迭代:为了获得更为清晰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本文将在上述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公式,分别对上文中的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进行多次迭代直至判定准则生效。在此过程中,原因因素共经历两次迭代。其中,第一次迭代得到4个原因因素和8个结果因素;第二次迭代得到1个原因因素和3个结果因素,具体迭代结果见表4。结果因素共经历了3次迭代。其中,第一次迭代得到4个原因因素和5个结果因素;第二次迭代得到2个原因因素和3个结果因素;第三次迭代得到1个原因因素和2个结果因素,具体迭代结果见表5。

表4 原因因素迭代结果

表5 结果因素迭代结果

3.3 最终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原因因素分析:根据表4可知,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支持力度、休闲政策的重视程度和两地距离,这四个因素的原因度较高且对其他原因因素有更大的影响,即这四个因素对其他原因因素产生的影响更大。其中,两地距离是最终的原因因素,且对其他三个因素有较大影响,其原因度远高于其他原因组因素,说明从客观方面来讲这种地理距离几乎是改变不了的。经营管理支持力度和休闲政策的重视程度这两个原因因素主要涉及到政府法律政策等相关方面,正是因为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具有长效性和短期不可变性的特点,使该两因素存在较大的改变难度[9]。

在其他原因因素组因素中,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性投入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数值均相对偏高,说明在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投入不仅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其他因素改变的同时也较容易受到来自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10]。乡村旅游资源品质、两地文化差异、旅游地可达性和基础设施完整性的原因度值相较其他原因因素相对较低,表明这几个因素虽然存在一定的改变难度,但是相较而言难度不大。经营者中当地居民占比和媒体的宣传不具有较高的原因度,同时根据表5可以看到经营者中当地居民占比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也并不显著。但需要关注的是媒体的宣传,其影响度较为显著。即媒体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说明媒体在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且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与企业等下功夫的点[11]。

结果因素分析:从表5来看,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性、居民满意度和居民乡村游接受度是结果因素组中较容易受到其他结果因素影响而改变的三个因素,其中居民满意度和居民对乡村游接的受度是最终结果因素。根据表3可见,居民满意度的原因度绝对值最大,表示他们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程度最大也最容易得到改变,可以说正是居民满意度涉及到政府工作、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等多方面,因此也更容易进行改变工作以实现提升[12]。居民对乡村游接受度是城镇居民在综合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反应,城镇居民更容易受到网络、媒体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性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重要基础,是需要投资者、政府和经营者投入精力给予保护和改变的重点[13]。在其他结果因素中,开发模式适宜度的被影响度值较高,这是因为开发模式不仅受到民营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投资高低等因素、政府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执行水平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当地居民、媒体等社会因素的影响[14]。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旅游地安全性和居民参与性两个因素原因度的绝对值高于开发模式的适宜度,但却没有计算为结果因素组的结果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因素相较于开发模式的适宜度而言受到来自原因因素组的因素影响程度更大。即这两个因素受到的影响更多来自于原因因素组,这一方面说明政府行为(如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等)或企业行为(如管理水平的提升等)等是旅游地社会治安和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经营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15];另一方面也说明开发模式的适宜度较这两个因素而言更容易因其他结果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

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明晰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间逻辑关系是乡村旅游发展驱动机制与动力系统研究的重要基础,而乡村旅游发展驱动机制与动力系统是指导和协助有关管理部门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乡村旅游资源[16],推动乡村旅游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根据第三次迭代结果,即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乡村旅游关键影响因素因果关系模型,见图1。

图1 乡村旅游关键影响因素因果关系模型

4 结论与建议

筛选出50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专家意见和定量分析,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有21个,分别为乡村环境整洁度、乡村旅游资源丰度、乡村旅游资源品质、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性、基础设施完整性、居民参与性、经营者中当地居民占比、居民满意度、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性投入、经营管理支持力度、旅游地安全性、开发模式的适宜度、保障政策的重视程度、居民乡村游接受度、媒体的宣传、两地距离、旅游地可达性、两地文化差异、经营管理水平、旅游市场规模和休闲政策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DEMATEL方法进行改进和应用,对21个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次迭代分析,发现21个关键影响因素中有12个原因因素和9个结果因素。根据对原因因素组和结果因素组进行的多次迭代结果,发现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支持力度、休闲政策的重视程度和两地距离这四个因素的原因度较高,即对其他原因因素有更高的影响,其中两地距离是最终的原因因素,也是最难以改变的因素。而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性、居民满意度、居民乡村游接受度是结果因素组里较为容易受到其他结果因素影响四个因素,其中居民满意度和居民乡村游接受度是最终的结果因素,也是最容易得到改变的关键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各地旅游产品及影响因素等会呈现不同程度多样化和差异化,即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影响因素会有所不同。乡村旅游发展应该在我国经济改革新常态的背景下,在城镇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以建设新农村、新民居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的胜地,做到一个村落一种景,实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对现有的旅游乡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改造,统筹安排院落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景观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功能较为齐全、以旅游接待为主的服务型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乡村需要在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还要持续地吸引游客,把旅游和村落居住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旅游与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

[1]Cebi S.Determining Importance Degrees of Website Design Parameters Based on Interactions and Types of Websit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3,54(2)∶1030-1043.

[2]Horng J S,Liu C H,Chou S F,etal.Creativity as a Critical Criterion for Future Restaurant Space Design:Developing a Novel Model with DEMATEL Appl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3,33(1)∶96-105.

[3]Hsua C W,Kuo T C,Chen S H,etal.Using DEMATEL to Develop a Carbon Management Model of Supplier Selection i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Forthcoming,2013,56(10)∶164-172.

[4]索玮岚,樊治平.关联情境下物流服务外包商选择的混合型决策分析方法[J].运筹与管理,2013,22(1)∶138-146.

[5]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胡伟,程幼明.DEMATEL的改进及其在供应链失效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3,(6)∶83-86.

[7]丁卓.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彭燕平.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张环宙,许欣,周永广.外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J].人文地理,2007,(4)∶82-85.

[10]吴亚平,陈志永.基于核心力量导向差异的乡村旅游制度比较研究——对贵州“天龙屯堡”、“郎德苗寨”与“西江苗寨”的实证分析[J].热带地理,2012,32(5)∶537-545.

[11]李星群.广西乡村旅游经营实体特征与经营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50-58.

[12]张春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及再次游览意向影响因素研究——来自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的经验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2,(1)∶60-66.

[13]杨凯凯.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社区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4]文军.民族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以广西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3,29(5)∶60-63.

[15]熊晓红.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92-95.

[16]熊剑平,刘承良,颜琪.城郊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1)∶59-68.

AnalysisofInfluenceFactorsofRuralTourismDevelopmentBasedonDEMATELModel

LU Xiao-li,ZHAO Yue,WANG Li-wei
(Management and Economy Department,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116024,China)

Rural tourism was a complex activity,which wa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so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s was significance to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item library,including 50 influence factors,the status of rural tourism was firstly analyzed.Then DEMATEL mode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related experts to determine direct relation among 21 factors.After calc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actors,it was found that distance was the ultimate reason factors,and the satisfaction and acceptance of residents was the ultimate result factors.Finally,som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deriv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rural tourism;DEMATEL model;reason factor;result factor

10.3969/j.issn.1005-8141.2017.02.017

F590.75

A

1005-8141(2017)02-0209-05

2016-12-17;

2017-0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绿色增长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编号:71320107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编号:41201174)。

及通讯作者简介:卢小丽(1974-),女,辽宁省凤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绿色增长研究、乡村旅游研究。

猜你喜欢
居民因素旅游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旅游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旅游的最后一天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