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明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及素质教育的盛行,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及科学化的理论,越来越多的实用性及生活化的课程专业开展开来,与水利院校相关的水、水库管理、水电站等专业层出不穷。水上救援技术课程属于一种新型发展起来的技术课程,为体育改革注入了“新生命”,将理论性的专业知识实践化及生活化。
【关键词】水上救援技术课程 目标 内容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50-02
水虽然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活过程中处处都不离开水的使用,但在水域内生存、生产及生活的人类是伴随着水带来的危险共同存在的,我国每年有将近6万人死于溺水,每天约有165个人左右出现溺水死亡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恐慌及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水上救援技术课程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及探究水上救援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及目标,笔者针对水上救援技术课程进行了分析及探究。
1.设计水上救援技术课程的目标
水上救援技术课程的目标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a.理论目标:在进行水上救援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之前应先对水利高职院校的学习分布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利用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共同探究适合水利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上需要的体育教学新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体育的专业认识,提高学生体育的兴趣,为学校构建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b.实践目标:通过开展水上救援技术课程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学习过程中、工作过程中养成一种吃苦耐劳、勇敢坚强、团结友爱的学习精神,形成良好的学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巩固,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体育锻炼精神进行培养及强化,促使学生们掌握科学及正确的救生技能。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水上救援技术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学生在全面掌握水上救援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前提下对水上救援的基本技术及实用游泳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及熟悉。使得学生们不仅了解水上救援的基本技能及技巧,还能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及往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设计水上救援技术课程的内容
2.1水上救援技术课程的专业知识讲解
针对水上救援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相关内容及实际的课程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时数及课程教授进度计划,主要针对心肺复苏术、解脱、自救技术、抗洪救灾时意外落水自救与救援技术、入水及接近技术、救援前观察及考虑及拖带与搬运落水者的技术等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相关的入水动作、抬头爬泳、接近技术、拖带技术踩水、抛绳救援技术、上岸技术及水中挣脱渔网技术等进行讲述及教授之后给予学生相应的内容练习及实战演练[1]。
2.2设计必要的水上救援技术课程技术
针对一些实践性、生活化很强的技术进行设计相应的课程安排,如机械船艇的驾驶技术、划船技术、装备潜水技术等,拓展学生们的专业性,强化学生们的水上救援技术课程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2.3设计相应的水上救援技术课程考核
在进行水上救援技术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不应仅仅针对考核中学生的表现及成绩进行评分,应将学生们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认真程度及随堂检测的表现及评分纳入总评分中进行考核,水上救援技术课程属于一个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生活、工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真程度及能力要求較高,在考核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学生的入水动作、抬头爬泳、拖带技术、踩水技术、解脱技术、抛物救援技术、心肺复苏术、水肿自制浮具等专业性技术进行考核,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成绩占总评考核的一半,最后的综合水上救援技术占一半;考核总分以在80分以上为通过。在考核的过程中还可以在保证一定的安全下,为学生们提供场景模拟的训练及考核,考察学生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等,分小组进行实践模拟演练之后,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整体表现及实施模拟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等进行提出,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完善及改进。
3.结语
现阶段人类依靠江河湖海从事生产及运输,水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但同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进行水上救援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环境及条件因素,结合水上救援技术的专业性知识及技术等为学生们设计针对性的、系统化的、专业性较强的救援技术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毛泽兵,龙诗东,余盛等.一种水上救援装置的设计[J].机械,2011,10(2):60-62.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