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高见
【课题项目】 课题“微信移动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59-01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中,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主要涉及“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处理与交流”两个方面的宏观知识面,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强调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然后事实上,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片面追求通过率一直是几乎每所学校的目标,而绝大多数研究结论认为这是整个社会和群众的一致认同所致。
一、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特征分析
微信以互联网为平台,支持图文推送、语音信息、视频聊天以及对讲机等功能,让4G时代下的移动互联变得更加方便和简单,让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变得更富有弹性,能够异步或者即时沟通交流,因此,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1.多样化的移动学习资源支持有效教学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其内容可以为图片、文本、声音、视频和多媒体等诸多形式,并可以通过多样的内容传播组合形式进行创新应用。
2.点对点的信息传送保障了高效的互动体验
微信构建了全面的交流体系,其基于账号体系+二维码识别+位置服务+关系链+游戏平台的线上线下形式,提供了一种“对话即学习”、“对话即搜索“的新型认知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中的内容相关性、时效性和位置空间性。
3.开放的平台共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微信通过可扩展制度,引入了手机通讯录、微博关系、位置服务等社会化关系方式,构建了一个社会化关系网络。在移动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微信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教学生态系统,其包括用户(账号)管理、基础消息(文、图)发送、語音信息、朋友圈、公众平台以及开发平台API等核心功能组件。
二、微信移动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过程分析
1.基于微信支持功能的学习过程结构
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聚合和推送,能够实现订阅信息和自动回复响应,为学生能够方便的得到信息的发布和检索。此外,基于微信的开放平台API接口,能够把其他的移动学习应用集成起来,从而实现内容的分享,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实现更方便、频繁的资源共享和交流。
2.基于微信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设计
移动学习过程是指在移动技术或服务的支持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形成的动态活动的过程。在正式的高中信息技术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还应当对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形成一个跨越时空的、连续的“无缝”学习经验。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内容的特点可以把移动学习过程主要分为:概念学习类活动过程、问题解决类活动过程和项目实践类活动过程。
(1)概念学习类活动过程
在高中信息技术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概念学习类活动是基础型的活动,我们认为这次活动的学习过程应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了解概念、理解概念、概念应用、评价反思。通过建立微信群的形式分组教学,让几位同学为一组分别建立微信群,在群里对概念进行讨论,教师指导,确定小组对概念的初步认识,组内交流后组间交流,形成统一认可后,微信共享,线下实施,教师评价。这样能够很好的解决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与不足。
(2)问题解决类活动过程
问题解决是指在一定的情景的影响下,按照确定的目标,应用各种支持技术、认知活动和相应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反思四个环节。例如,网卡的安插与安装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现有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解决后的结果构成了问题解决的特定情境,要想把网卡安插好,并使之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应用已知的条件,找到相应主板上的插槽,把网卡正确插入,然后安装网卡驱动,操作成功,问题得以解决。
(3)项目实践类活动过程
项目实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一系列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的、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的过程。例如家庭局域网组建就是在家庭环境中,台式机、笔记本等几台设备间的互联,使之能够互相通信,同时上网。对于方案、连接设备、预算等都需要通盘考虑,依据实际情况完善项目,最终又好又快的完成项目,组建好家庭局域网。
基于微信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移动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协作学习、小组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上通过对概念学习类活动、问题解决类活动、项目实践类活动进行学习过程的分析并建立模型,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内容的学习过程的特点和流程,希望能够有助于微信移动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5期